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評價

2021-06-10 05:43:28廖坤富胡純胡希軍張九月王夢楠王凱麗韋寶婧肖志鵬
生態科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物種生物植物

廖坤富, 胡純, 胡希軍, 張九月, 王夢楠, 王凱麗, 韋寶婧, 肖志鵬

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評價

廖坤富, 胡純, 胡希軍*, 張九月, 王夢楠, 王凱麗, 韋寶婧, 肖志鵬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 長沙 410004

采用樣方、樣線相結合的方法, 對廣東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實地調查, 調查統計了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的植物組成、優勢科屬, 選取多樣性、稀有性、代表性和威脅性4項指標, 構建植物多樣性評價體系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1)維管束植物175科584屬1025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56屬97種, 種子植物144科528屬928種, 其中裸子植物為6科7屬7種, 被子植物138科521屬921種;(2)廣東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化且穩定性高, 植物資源豐富;植物區系以亞熱帶成分占優(3)被子植物是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優勢類群主要為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薔薇科、莎草科、茜草科;(4)植物多樣性指數得分為6.71, 植物多樣性處于較好水平。

丹霞地貌;植物多樣性;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

0 前言

丹霞地貌是以陸相為主以陡崖坡為特征的紅層地貌, 具有絕妙的自然現象和自然、生物、地理結構, 是生物多樣性原地保護的最重要自然棲息地, 也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的生態區[1]。植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中以植物為主體, 由植物、植物與環境之間所形成的復合體及與此相關的生態過程總和, 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2]。

生物多樣性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創造生態效益[3-4], 對生物多樣性評價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的基礎[5]。從20世紀90年代起, 國際上開始逐步重視生物多樣性評價指標的研究。如Reid、歐盟組織、《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等基于個人或組織的不同研究領域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評價指標制定和評估[6][7][8]。20世紀90年我國也相繼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評價指標的研究。1996年張崢[9]從單一生態系統的植物多樣提出一套評價指標體系;1999年曾志新等[10]初步研究了生物多樣性綜合評價指標;2007年萬本太等[5]從區域生物多樣性層面, 結合了特有種和外來入侵種等因素對全國生物多樣性展開了綜合評價[11]。目前生物多樣性評價的方法與指標沒有統一的模式與標準, 但都基于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結合研究區域選取不同指標開展生物多樣性評估。2013年薛凡[12]綜合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稀有性、代表性和威脅性層面構建評價體系, 對戴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進行了綜合評估。該評價體系綜合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多個因子和層面,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本研究區域與戴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同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 都具有中、南亞熱帶的過渡特征, 因此植物多樣性評價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研究參考該評價體系, 調查了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多樣性, 選取評價指標對其進行了評價, 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 旨在為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穩定等方面提供理論基礎。

1 研究區概況

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為縣級自然保護區, 于2016年初設立。位于南雄市西部偏南, 地理位置為114°08′54" E—114°13′52" E, 25°05′49" N—25° 08′41" N。地勢北高南低, 四周為中山急坡、中央為緩坡谷地。區內呈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氣溫在19.6 ℃, 冬季寒冷少雨多霜凍, 月平均氣溫5.2 ℃, 霜凍期歷年平均18 d。夏季氣溫高雨量充沛, 年均太陽輻射量為111.6667 Kcal·m-2, 年平均降雨量1551.1 mm, 平均風速1.8 m·s-1。保護區地質屬于燕山期花崗巖體及寒武紀震旦紀變質巖體, 由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特殊形態, 呈現獨特的丹霞地貌。區內的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和黃紅壤等, 以紅壤為主, 各類土壤類型隨海拔呈垂直分布。保護區內河流水源主要為雨水, 具有流量季節變化明顯的特點。保護區總土地面積2363.06 hm2, 區內珍惜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 其中林地2063.55 hm2, 森林覆蓋率86.27%, 均為次生植被。林地以針闊混交林為主, 占總林地的72.48%, 其余為竹林、闊葉林和針葉林。

2 研究方法

2.1 實地調查方法

以整個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為調研范圍, 采取樣線樣方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

在對保護區地形地貌、用地類型、植被分布情況了解充分的前提下, 篩選出8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區域, 在每個區域內劃分出10 m×10 m規格的樣方, 采用Garmin12型GPS進行定點定位。記錄樣方內植物的種名屬名、頻數, 測量喬木的樹高、胸徑、冠幅以及灌木草本的平均高度、頻數或面積等。調查過程中對植物標本進行采集取樣、對典型典型植被類型的外貌特征和內部結構進行拍照記錄。對于珍稀瀕危及特有物種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通過訪問和實地調查進行統計記錄。樣方分布見圖1, 詳細信息見表1。

2.2 植物多樣性評價方法

2.2.1 評價指標及其涵義

基于目前國內外對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多樣性的研究現狀, 結合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環境條件和生物多樣性特征, 選取4個評價因子作為準則層和8個指標因子作為指標層構建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綜合評價體系, 見圖2。

多樣性:在自然保護區域中, 物種多樣性在物種水平上反映了植物多樣性, 物種數量的多少反映了植物的豐富程度, 體現著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情況, 也影響著生境類型的豐富程度。①物種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種類型及種群數量, 反映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和豐富程度。②物種相對豐度:用保護區內植物種數與該物種在廣東省內的物種數目的比值來反映。③生境類型多樣性:用保護區內植物的生境及其構成要素的豐富程度來反映, 生境類型多樣性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生物多樣性。

圖1 樣方分布圖

Figure 1 Spline distribution

表1 樣方綜合信息表

稀有性:因特殊的地形環境、氣候條件或其他自然因素, 形成了供特定物種生長繁殖的獨特生境, 或是其他自然因素, 使物種在該地區呈現出特有與稀有性。①物種瀕危程度:依據《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等確定保護區珍稀物種數量、保護等級及其瀕危程度。②物種地區分布:物種只在特定生境分布生長, 用特有種與群落特定生境豐富程度來反映。③生境稀有性:容納各種生物的各類生境在不同區域上的稀有程度。

代表性:調查范圍內極具該區域內典型特征和生長習性的群落。

(4)威脅性:保護區植物多樣性影響著區域的生態平衡, 植物種間競爭、種內斗爭、自然災害、人類活動等因素對植物生境的影響, 使保護區植物群落的生存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脅與迫害。威脅性是反映植物群落的生長生活與區域生態平衡之間的影響程度。①直接威脅:人類活動對保護區植物生境的開發利用, 影響了植物生存生長, 直接威脅了生態系統的平衡。②間接威脅:受外來入侵物種的影響, 反映保護區生態系統具有的潛在受干擾程度。

2.2.2 指標權重的計算方法

基于保護區實際情況并征求專家意見, 利用標度法[13](表2)構建指標層判斷矩陣, 得到最大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并歸一化處理得到各指標權重。然后進行一致性檢驗, 確保運算結果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2.2.3 綜合評價指數的計算方法

獲得各因子權重后, 通過綜合評價指數(CEI)來反映植物多樣性評價結果, 用各指標權重乘以對應指標所賦分值, 得到平均綜合評價指數[14]。各指標分值的賦予是通過結合保護區調查、記錄及分析得到的8個樣方植物群落信息, 以植物學、園林樹木學、風景園林學、生態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組, 使用德爾菲法, 依據各評價因子評分標準, 分別對各個樣方的各指標進行打分并求得其平均值, 并結合各指標因子權重計算綜合評價指數。其公式為:

圖2 植物多樣性評價AHP模型

Figure 2 Plant diversity assessment AHP model

表2 判斷矩陣標度及含義

=(IW) (公式一)

其中,I為單項評價因子所賦分值,W為對應指標因子權重。根據得分將其分為四個等級:7.5分以上為優秀, 6—7.5分為良好, 4—6分為一般, 小于4分為較差水平。

3 結果與分析

3.1 植物多樣性評價

3.1.1 權重計算

根據綜合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 利用德爾菲法[15]建立各目標層與指標層之間的判斷矩陣, 計算出各評價因子權重, 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指標層(C)對目標層(B)、總目標層的權重

3.1.2 植物多樣性評價

將各指標權重和對應分值計算出植物多樣性綜合評價指數(), 8個樣方群落賦分情況及綜合評價指數結算結果見表4。

經公式一計算得出,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指數得分為6.71分, 和保護區植物多樣物種豐富的實際現狀相吻合, 植物多樣性處于較好水平。其中物種多度對多樣性的貢獻最大, 保護區內植被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原生性, 自然環境復雜, 具有植物資源豐富且物種組成多樣的特點。此外, 物種地區分布和代表性的權重也較大, 保護區具有獨特的丹霞地貌, 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地帶, 原生植被具有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過度特征, 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

3.2 植物多樣性分析

3.2.1 物種結構

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見表5), 有維管束植物175科584屬1025種, 分別占廣東省維管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的62.5%、35.5%和14.5%。其中種子植物144科528屬928種, 蕨類植物31科56屬97種。裸子植物6科7屬7種, 被子植物138科521屬921種, 植物種類繁多。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 被子植物特別是雙子葉植物, 是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整個保護區中占主導地位, 而被子植物, 蕨類植物占比重較小。

生活型方面, 保護區草本植物占總數的61.8%處于優勢地位。其中一年生草本有187種, 多年生草本392種占優。大多為陸生草本, 水生草本偏少。在陸生草本中, 直立草本與草質藤本分別為579種、42種, 且多年生直立草本大于一年生直立草本;在水生草本中:挺水、浮葉、漂浮和沉水植物各為6、2、2、2種。木本中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各為70.2%和29.8%, 其中常綠闊葉灌木和常綠闊葉喬木居多, 分別以109種和104種居于一、二位。總體來看保護區生活型組成多樣, 表現出南方亞熱帶森林植被的特點。

表4 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綜合評價指數表

表5 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種類組成

3.2.2 植被類型及群落結構

八個樣地植被類型和群落結構如表6所示, 從樣方樣線調研結果整體來看, 保護區的植被群落結構以亞熱帶常綠和落葉林為主。

依據《中國植被》中的植被分類原則和分類方法, 保護區天然植被總體可分為4個植被型組、8個植被型和22個植物群系, 見表7。從調查結果總體分析, 保護區植物群落主要有林地、灌叢和草叢等, 其中林地植被類型主要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和常綠灌叢。保護區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典型地帶性植被, 優勢種為丹霞梧桐等, 植被類型具有一定的多樣性。

保護區的典型植被物種主要由山茶科(Faga-ceae)、殼斗科(Fagaceae)、薔薇科(Ros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的樹種及丹霞梧桐()組成。其中丹霞梧只在丹霞地貌分布生長, 是丹霞地貌特有種, 在巖壁及山下林中局部成垂直層狀或片狀分布。草本層以蕨類植物為代表, 有烏毛蕨()、中華里白()、芒萁()、扇葉鐵線蕨()等優勢種。灌木層優勢種主要為圓葉小石積()、金絲桃()、南方莢蒾()、桃金娘()等, 在一些特定群落中胡枝子()、豆梨()為優勢種。喬木層主要的建群植物種類為木荷()、丹霞梧桐、杉木()、楓香()和馬尾松()等, 在一些特殊植物群落其主要建群種為黃樟()、竹子等, 并且常有楊桐()、樸樹()等伴生種類。

3.2.3 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分析

分析整理一個地區的植物種類組成和分布區類型是研究該區域植物區系地理成分特征的重要方法與途徑[16]。本文從在保護區占主導地位的種子植物的科、屬兩個單位分析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區系地理成分的組成和性質。根據吳征鎰[19]等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 再參照李錫文[17]等對中國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的劃分內容, 可以將保護區劃分為世界分布、泛熱帶分布、熱亞至北溫帶等12個分布區類型, 占全國15個類型的4/5。種子植物科主要是泛熱帶分布及變型科共52科(36.1%)、世界廣布科共41科(28.5%)和北溫帶分布科共23科(16.0%), 其中中國特有分布為銀杏科1科。屬的地理分布區有世界分布、全熱帶分布、熱亞至熱非分布等15個分布型, 其中以泛熱帶分布及其變型屬共129屬(24.4%)、熱帶亞洲(印度-馬來西亞)分布屬71屬(13.4%)和舊世界熱帶分布及其變型屬53屬(10.0%)為主。其中中國特有分布屬為箬竹屬()、石筆木屬()和剛竹屬()。

從科、屬的分布型分析結果可知, 保護區植物區系地理成分類型豐富又相對復雜。保護區屬于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帶, 并以中亞熱帶氣候為主的濕潤性季風型氣候。熱帶性成分中, 以泛熱帶最多, 其次為熱帶亞洲分布, 再次為舊世界熱帶分布, 其他分布型較少, 與我國中亞熱帶地區植物分布型的一般規律相吻合。保護區以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為主, 同時混雜有世界廣布的和溫性的成分, 區系成分相當復雜。

表6 樣方群落信息表

表7 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被類型

從保護區植物區系種類組成來看(表8), 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約144科528屬928種, 分別占全國種子植物301科3203屬24542種的47.8%、16.5%、3.8%和世界556科、12571屬、225804種的25.9%、4.2%、0.4%, 在同維度中亞熱帶低山丘陵區域, 保護區植物區系的種類組成較為豐富。

3.2.4 物種優勢類群

對優勢科進行的統計分析表明(表9), 含30種以上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蝶形花科(Fabaceae)、薔薇科(Ros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茜草科(Rubiaceae), 占總科數的3.42%, 種數占總種數的28.20%, 為該區域的優勢科。含有2—29種的科有唇形科(Labiatae)、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蓼科(Polygonaceae)、馬鞭草科(Verbenaceae)、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38科。單種科有銀杏科(Ginkgoaceae)、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買麻藤科(Gnetaceae)等37科。由此可見, 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優勢科有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薔薇科、莎草科、茜草科, 優勢屬有苔草屬15種、蓼屬()13種、懸鉤子屬()12種、榕屬()9種、卷柏屬()9種。5個優勢屬中包含58個種, 占總種數的4.69%。含2種以上的屬有243屬, 單種屬有341屬, 占總屬數的58.39%, 單種屬在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組成中比多種屬稍占優, 具有重要地位。

3.2.5 珍稀特有物種

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 有維管束植物175科584屬1025種, 植物資源類型繁多物種豐富多樣。其中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的II級保護野生植物有6科6屬6種, 其中被子植物有4科4屬4種, 分別為丹霞梧桐()、樟樹()、花櫚木()、巴戟天(), 蕨類植物2科2屬2種, 為桫欏()、金毛狗()。另外保護區內還有2種栽培種也在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內, 分別為I級保護植物野生銀杏;II級保護植物野生香樟。這些保護種類分布區域較廣, 其中丹霞梧桐生長條件特殊, 只在特定的生境中分布。保護區有國際貿易公約瀕危野生植物種類3科16種, 見表10。

表8 丹霞梧桐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與全國、世界的比較

表9 丹霞梧桐保護區植物優勢科、屬

Table 10 The dominant families and genera of plants in Danxia Indus conservation area

由于保護區獨特生態環境和特殊的地形地貌, 孕育了一些特有植物種類。保護區特有植物種類有4科4屬4種, 分別為丹霞梧桐()、劍葉石斛()、沙氏鹿茸()、圓葉小石積()。保護區內地層巖性以砂頁巖、紫紅粉砂巖夾礫巖呈現典型丹霞地貌特征, 在這種獨特環境下孕育出丹霞地貌特有物種——丹霞梧桐。丹霞梧桐萌蘗力強、樹形優美, 只在土壤貧瘠的紅色砂頁巖上生長。因其分布區域生境的特殊性和稀有性, 丹霞梧桐已被定為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根據實地調查顯示, 有不少于3800株丹霞梧桐分布于保護區內, 成片或垂直成層分布在丹霞地貌的巖壁及山谷淺土層中。由于丹霞梧桐分布區地形地貌特殊, 土壤瘠薄, 地勢陡峭, 一旦破壞, 生態環境不可恢復, 因此對丹霞梧桐的保護迫在眉睫。

表10 保護區瀕危野生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物種

4 討論

4.1 生境特殊性

丹霞地貌是一種特殊的巖石地貌[18], 巖石暴露面大熱效應明顯, 影響局部區域的氣候和土壤環境, 使得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多樣性呈現特殊性和稀有性。特異的地質地貌形成了獨特的崖頂、峭壁旱生性植物群落、溝谷濕生性植物群落和特有植物群落。小斑塊狀矮林或灌叢斑塊旱生植物在崖壁巖石處形成豎向郁閉, 發揮多種生態功能效應;溝谷地帶土層比崖頂峭壁更厚實, 水源更充足, 分布有常綠闊葉林群落。但峽谷深處光照弱, 植被易受流水侵蝕影響;保護區還孕育著丹霞梧桐群落和烏岡櫟群落[19]等特有種和珍稀種群落。特殊的地質地貌以及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使得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成為我國重要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物物種基因庫, 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由于保護區丹霞地貌母巖透水性差易受侵蝕, 地勢起伏大土層淺薄, 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 大量分布在保護區核心區的陡坡地上的原生和次生植被一旦遭受破壞, 短時期內很難恢復, 因此必須加以嚴格保護。

4.2 植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區面積較大且保存較完整, 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具有較強的原生性和代表性, 對于生物進化史的推動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整個南雄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水土保持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由于目前對保護區的研究和保護尚處于起步階段, 對應的管理保護制度和運行機制急需進一步完善。為了維護保護區植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 提出以下幾點針對性的建議與策略。

(1)加大資金投入, 加強科研建設。保護區建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 經費、人才緊缺, 科研基礎薄弱, 保護區內部難以開展專題科研項目, 尤其缺乏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動態監測數據, 很難客觀準確評價保護區的保護成效。保護區應切實加大資金投入, 改善基礎設施, 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待遇, 吸收和引進部分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2)加強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建立網站、保護區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共享平臺, 開展對主要保護對象的跟蹤監測、資源與環境監測以及動植物本底調查, 做好科研監測隊伍建設和科研資料管理工作。加強保護區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 加強執法監督, 對破壞野生植物資源的非法行為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確保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向良性的方向可持續發展。

(3)加快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控制動植物資源的過度開發。保護區內現有兩百多住戶, 部分居民的經濟來源對自然保護區資源有一定的依賴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些經濟開發行為和部分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及日常生活對自然保護區資源構成了較大的潛在威脅。應加快保護區的建設, 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生態旅游, 利用保護區的生物、環境資源開展生態旅游業和養殖、種植產業, 有效分配各類植物資源。

(4)完善保護區保護管理體制, 加強自然保護區宣傳教育。建立保護區科普陳列室及宣教室, 設立各類大小宣傳牌, 配備相應設備, 利用各種形式的宣教手段對區內、區外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健全保護區人員定期培訓機制, 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提高業務水平。

[1] 徐德靜, 王鵬鵬, 何躍軍, 等. 丹霞地貌習水自然保護區木本植物區系研究[J]. 貴州農業科學, 2013, 41(10): 19–23.

[2] 孫志勇, 季孔庶. 植物多樣性研究進展[J]. 林業科技開發, 2012, 26(4): 5–9.

[3] 韓晨霞. 重慶自然保護區及生物多樣性保護調查研究[D]. 重慶: 西南師范大學, 2004.

[4] Michael K. Elevational gradients in species richness and endemism of selected plant groups in the central Bolivian Andes[J]. Plant Ecology, 2000, (149): 181–193.

[5] 萬本太, 徐海根, 丁暉, 等. 生物多樣性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 生物多樣性, 2007(1): 97–106.

[6] Fisher R, Corbet S, Williams C.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in a random sample of an animal Population [J].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1943, 12: 42–58.

[7] Canada Forest Service. Forest Land Enhancement Program Briefing Paper[R]. 2003.

[8] 李鳳嵐. 生物多樣性的評估和保護[C]//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外來有害物種防治交流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08.

[9] 馬妮. 山西省生物多樣性評價與保護對策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學, 2011.

[10] 曾志新, 羅軍, 顏立紅, 等. 生物多樣性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J]. 湖南林業科技, 1999(2): 27– 30.

[11] 楊金鳳, 王玉寬. 生物多樣性價值評估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 36(26): 11491–11493.

[12] 薛凡, 劉金福, 蘭思仁, 等. 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評價與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 武夷科學, 2013, 29: 6–15.

[13] 郭金玉, 張忠彬, 孫慶云. 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08, 18(5): 148–153.

[14] 孫志勇. 天津市道路綠地植物多樣性分析及優化對策研究[D].南京: 南京林業大學,2012.

[15] 徐藹婷. 德爾菲法的應用及其難點[J]. 中國統計, 2006(9): 57–59.

[16] 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 等.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J].云南植物研究,2003, 25(3): 245–257.

[17] 李錫文.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統計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4):3–24.

[18] 陳寶明, 李靜, 彭少麟, 等. 中國南方丹霞地貌區植物群落與生態系統類型多樣性初探[J]. 生態環境, 2008, 17(3): 1058–1062.

[19] 羅連, 林石獅, 郝大慶, 等. 廣東丹霞山烏岡櫟群落研究[J]. 生態科學, 2018, 37(4): 59–64.

A study on plant diversity evaluation in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in Nanxiong City

Liao Kunfu, HU Chun,HU Xijun*, ZHANG Jiuyue, WANG Mengnan, WANG Kaili, WEI Baojing, XIAO Zhipe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in Nanxiong, Guangdong Provinc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sample square and sample line. The plant composition, dominant Branch and genus of the Nanxiong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unted. Plant diversi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selecting four indicators of diversity, rarity, representativeness and thre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system of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in Nanxiong, Guangdong Province was diversified and stable, and the plant resources were abundant. There were 1025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584 genera and 175 families. Among them,there were 97 species of pteridophyte, 56 genera, 31 families, 928 species of seed plant, 528 genera, 114 families, 7 species of gymnosperms, 7 families, 6 genera, 921 species of angiosperms, 138 families, 521 genera. Angiosperms we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lants of the Nanxiong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Flora was dominated by subtropical components. The dominant group was mainly Compositae, Poaceae, Butterfly, Rosaceae, Cyperaceae and Rubiaceae; the plant diversity index score was 6.71, and the plant diversity was at a good level.

Danxia landform; plant diversity; Nanxiong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廖坤富, 胡純, 胡希軍, 等. 廣東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評價[J]. 生態科學, 2021, 40(3): 156–164.

Liao Kunfu, HU Chun,HU Xijun, et al. A study on plant diversity evaluation in Danxia Wutong Nature Reserve in Nanxiong City[J]. Ecological Science, 2021, 40(3): 156–164.

10.14108/j.cnki.1008-8873.2021.03.019

Q948.1

A

1008-8873(2021)03-156-09

2019-10-10;

2019-12-03

國家林業局“十三五”重點學科(風景園林學)(林人發[2016]21號); 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404710); 湖南省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項目(湘教通〔2018〕469號)

廖坤富(1995—), 男, 江西贛州人, 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E-mail: 1391681848@qq.com

胡希軍(1964—),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方向研究, E-mail: 120795043@qq.com

猜你喜歡
物種生物植物
吃光入侵物種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18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第12話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回首2018,這些新物種值得關注
電咖再造新物種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6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97综合久久| 熟女视频91| 亚洲综合色在线|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区|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91毛片网|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激情伊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福利网|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精品久久蜜桃|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a级在线| 日日拍夜夜操| 亚洲视频色图|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99激情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 激情在线网|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三级| 大香伊人久久| 91精品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青青草综合网| 男女男精品视频|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久久女人网|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久久|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