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潔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基本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了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由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由原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變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雖然作為三大戰略舉措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字面表述并沒有隨著戰略目標的調整而改變,并且“四個全面”之間也依然是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的關系,但是新戰略目標的確立對三大戰略舉措提出了新要求,三大戰略舉措的內涵都有所變化。我們要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表述和新內涵,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深、悟透、做實。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的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了整體脫貧,這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下,我國如期完成了既定的脫貧攻堅目標。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脫貧攻堅目標的完成意味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順利實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和實際、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相結合的高度,作出了黨和國家事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明確了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為確立新發展階段的奮斗目標、擘畫發展戰略、制定大政方針、部署重大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據,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更加注重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注重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加注重制度完善和治理效能,更加注重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起步,標志著黨和國家事業進入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完成新發展階段的階段性任務和發展目標,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辯證統一、有機統一的前提下,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作出新規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大動力、重要保障和政治保證。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活力、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刀闊斧推進改革,“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所有領域的改革,著眼于解決我們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機制弊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所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主要是因為要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使得改革能夠產生綜合效應。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面臨的矛盾也更加突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矛盾錯綜復雜,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睉獙﹀e綜復雜的發展環境、機遇挑戰和矛盾問題,需要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化解危機、孕育新機。
2019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指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前期重點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中期重點在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現在要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鞏固和深化這些年來我們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绷暯娇倳浿该髁诵掳l展階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方向和目標,就是要在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前提下,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著眼促進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注重提升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穩定性,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進入新發展階段,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繼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舉措,有新要求、新內容、新目標。首先,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要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學懂弄通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全面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十一個堅持”的核心要義。其次,明確新發展階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著力點。要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好發揮法治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建設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最后,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關系。其中,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和重點,法治社會是基礎和依托。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在法治社會建設方面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編纂和頒布,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標志著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和國家法治的進步成熟,為提升“中國之治”筑造了堅實的法律保障。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50年)》提出“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筑牢了法治基礎、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之所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歷史已經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打鐵必須自身硬。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確保黨始終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使黨經受“四大考驗”、戰勝“四種危險”,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勇于刀刃向內,開展自我革命,持之以恒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政治生態,厚植政治文化,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
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全局高度,著眼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強調要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保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全面從嚴治黨要實現的目標更高,要完成的任務更重。要持續推動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更加堅定自覺地為實現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要一以貫之地堅持“嚴緊實”的治黨基調,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持續不斷地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借尸還魂”“死灰復燃”,切實為基層減負。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堅持把制度治黨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把制度治黨貫穿于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全過程、全領域,通過不斷健全完善黨內紀律、法規,對黨員行為進行規范、約束和引導,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制度規范和制度保障。要著力從制度安排上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的體制優勢,統籌考慮黨和國家各類機構設置,協調好并發揮出各類機構職能作用,完善科學領導和決策、有效管理和執行的體制機制,保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書 訊
《黨組織選舉工作手冊(第三次修訂本)》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一局編著的《黨組織選舉工作手冊(第三次修訂本)》一書,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黨組織選舉工作手冊》于1995年首次出版,2001年、2011年先后修訂再版,在指導、規范黨的地方和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修訂以2011年版為基礎,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黨內選舉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體現地方、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條例新精神新要求,對召開黨代表大會(黨員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的前期籌備、宣傳報道、大會開幕、正式選舉、委員會一次全會的組織召開、大會閉幕及會后歸檔總結等作了詳細規范和闡釋,同時附有相關政策文件、名詞解釋、工作問答、工作流程、姓氏筆畫排列順序索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操作性,是黨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換屆選舉的權威指導用書,也是廣大黨務工作者特別是組織工作者的常用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