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敏
在一個組織中,領導猶如巨大游輪的船長,掌方向、定路線、號召隊員齊發力,方能遠航。
從高層領導到中層干部,領導的個人特征、領導行為和方式,都影響著團隊成員是否萬眾一心,是否擁有旺盛的戰斗力,是否激發出了團隊的巨大潛能,從而進一步影響著組織文化的類型、組織績效的好壞,組織戰略的實現以及組織是否能發展壯大等一系列問題。
每個人身上都閃著不一樣的光,領導們也一樣,千差萬別,他們大概表現為以下幾類:
無為而治的領導
這種領導屬于貧乏型管理,既不關系工作,也不關心人,無精打采、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卻不撞一天鐘,總是付出最少的努力,去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任務,以勉強維持基本運轉,通常以“授權”的方式將工作和責任都釋放出去,對下屬放任自流,自己簡單地上傳下達,像傳聲筒,像錄放機,上面說什么就傳達什么,下級做什么就算什么,拿主意靠上級,做工作靠下級,在其位不謀其政。
鄉村俱樂部型領導
這種領導高度關注人際關系,而輕工作,他的安全感來自于上下級一片祥和友好的氛圍,人稱“笑面彌勒”,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會盡力表現得對上級順從,對下級十分關心并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討好”的方式獲得別人的認可,他們心底里認為“只要我對別人好,別人就不會傷害我”,在工作上,下達指令很少使用領導權威,多是委婉和鼓勵的方式,營造出“家人”的親和氛圍,而自己表現得像家里熱心的好大嫂。
任務型領導
這種領導屬于權威型領導,與鄉村俱樂部型領導相反,他們高度關心工作,全力撲在工作上,而忽略對人的關心。重視領導權威、等級制、喜歡獨裁,人稱“鐵面包公”,他們主動選定工作方向后,用職位和權利上的強勢去壓服下屬,令其服從,同時盡可能把做什么、如何做等工作細節交代清楚,并時時監督檢查進展情況,一旦發現下屬沒有按其意志行事,通常會發怒,經常處在他罵罵咧咧、下屬戰戰兢兢的狀態。
中庸的領導
這種領導辦事有度、不走極端、不標新立意,雙向兼顧對工作和人的關注。在領導方法上,很少使用命令式,但也不會放任自流,多采用溝通和激勵,能征求下級意見,并求同存異。但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思維保守,通常按照組織慣例或者習慣處理問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對工作業績沒有最優最大化追求,傾向于能夠接受又可以稍微需要努力的狀態。
理想的領導
這種領導屬于團隊型管理,把關心工作和關心人統一起來,使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協調融合。結合組織戰略制定明確具體的工作目標、和員工一起探討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指導、激勵下屬實現個人目標,進而使組織受益;同時,他也會關心下屬的情感及開發成長需要;面對問題,能采用平等溝通、協商解決問題的處事原則,他們具有堅韌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平穩的性格態度、專業的管理及業務水準,帶領的團隊積極努力、友好協作、表現出較高的團隊、個人業績及員工滿意度。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對于無為而治的領導,下屬是不愿意跟隨的,沒有起到領導的作用;對于俱樂部型的領導,剛開始可能覺得親切,但久了下屬們也會對他的討好反感,甚至蔑視;對于任務型的領導,他們太過“無情”,缺乏人情味兒,下屬們會漸漸離心離德;對于中庸型領導,那些追求卓越,追求自我成長的下屬們來說,這限制了他們的發展;相對來說,人們最愿意跟隨的是理想型的領導,他既能幫助大家獲得工作上的良好業績和成就感,帶來成長,同時又善于與下屬建立起情感共鳴,產生很好的團隊凝聚力,讓員工從精神和物質層面都獲得幸福感。
所以,領導個人特性的分類啟示我們: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多采用團隊型管理 ,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手中的工作,確保能高績效完成組織的績效目標;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人,關心下屬的各種不同層次的需要,激勵和開發員工,提高他們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實現員工成長和組織發展的目標。
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人的特性、環境的不同等因素對領導行為方式提出的不同要求,現實中的管理應是靈活變通的,終極目標是達到管理與人、管理與組織目標的匹配。
診斷下屬特性、因人而治
兵有兵經,但兵無常勢;奕有奕譜,但奕無定型,沒有哪一個領導理論能以不變應萬變,或者能不考慮下屬、環境等多種因素而生搬硬套,我們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世間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作為更為復雜的人,更有著獨特鮮明的個性,有著不同的人格、智力、經歷、能力。在工作上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是指從事工作的意愿和動機。心理成熟度越高,自覺性越高,越不需要外力推動;工作成熟度是指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工作成熟度越高,執行任務的能力越強,越不需要他人的指揮。
根據領導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由科曼首先提出,后由保羅·赫西和肯尼斯·布蘭查德予以發展,也稱情景領導理論,這是一個重視下屬的權變理論。赫西和布蘭查德認為“依據下屬的成熟度,選擇正確的領導風格,就會取得領導的成功”。
現實工作中,我們多可以把下屬分為以下四類不同成熟度,然后靈活給予對應的領導方法,激發他們的工作潛能,提高管理效能。
1.低成熟度下屬:既不能勝任工作,又缺乏工作自信
這類下屬往往剛剛畢業,缺乏工作經驗,所以在工作上沒有獨立思考和完成任務的能力,也沒有承擔工作責任的信心。針對他們,我們應該更多的采取指導式管理,更多的幫他們理清工作思路,明確他們該做什么、具體怎么做、在什么時間段內完成、達到怎樣的效果?在他們工作的過程中,及時給與關注和指導,不斷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