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凱倫 倪筱楠
近些年來,在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經濟實現迅速發展,但是該發展模式產生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大氣污染、水污染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環保問題成為影響中國經濟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障礙。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表明我國政府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更加重視環保問題。在國家重視環保的政策體系下,我國環保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然而環保企業在實際運營時由于投資金額巨大、項目回收期短等原因,嚴重危害環保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環保項目的整體進程。為此,國家推行在各個產業及行業中實行PPP模式,既可為環保企業發展帶來資金,又可緩解財政的壓力。但是隨著PPP模式在環保企業的盛行,在實際PPP項目的應用中部分環保企業由于同時開展的項目較多、項目篩選不細致,致使出現新的發展危機。因此,環保企業PPP項目的應用勢在必行,如何更好的改善PPP項目應用帶來的弊端成為當下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量逐年大增。環保產業營業收入以每年超過10%的增長率,由2017年的1.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超過2億元,環保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環保產業的發展加速了國內環保企業的注冊數量,截至2020初,環保企業注冊總量超過22萬家,其中2020年1月份就注冊新增了近3萬家公司。同時,根據財政部PPP項目中心的相關數據可知,截至2021年3月,全國PPP項目綜合庫共有9994個PPP管理項目,分布在包括環保項目在內的19種行業領域。其中環保項目在19個行業領域中排名第3,共有948個PPP管理項目。全國PPP管理項目總計投資額超過15萬億元,環保產業PPP項目的投資額突破1萬億元。由此可見,我國環保產業目前發展前景良好,且環保企業數量增速較快,環保企業PPP項目數量及投資金額均在各行業中排名前列。
PPP項目應用缺乏必要的法律指導
環保企業PPP項目在應用的過程中非常依賴于PPP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來提供保障。但是就目前而言,國家對于PPP項目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對于PPP項目應用過程中利潤分配、風險分擔等方面缺乏細致的法規規定。而一些部分地區出臺的相關的政策文件缺乏法律性的依據,無法有效的對環保企業PPP項目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而PPP項目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可能使部分環保企業在PPP項目實施過程中易受不公平對待,導致環保企業對于PPP項目的參與度降低,阻礙環保企業PPP項目的應用。PPP項目參與各方風險分擔不夠明確
目前環保企業在開展PPP項目時,由于項目參與主體較多,參與各方之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之間存在不同,使得環保企業PPP項目在應用時容易出現矛盾,影響項目的整體運營。在環保PPP項目應用前,一般各參與主體之間并未就預期產生的收益及風險達成明確的統一。對于政府來講,開展環保PPP項目是為了解決項目開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主要目的是講究社會效益,履行政府的責任和義務,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項目開展的成本以及未來的投資回報率。而對于環保企業來講,參與環保PPP項目有政府托底,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及資金方面的支持,投資風險較低,其主要參與目的是為獲取更多的利潤且少承擔風險。但是,隨著在環保企業PPP項目在實際運營時,政府及環保企業之間都會在各自立場上來左右項目的開展,無疑會對環保企業PPP項目的應用起到負面影響。
PPP項目融資能力不足
由于環保產業項目整體的建設周期較長,項目建設需要投入資金量較大且投資回收期較長,無疑加大了環保企業PPP項目的融資難度。同時,大部分的環保企業在開展PPP項目融資時,主要通過銀行借款進行融資,融資方式較為單一。單一的融資方式加大了PPP項目黨的融資風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環保企業PPP融資的成本。隨著市場上部分企業債務違約情況的發生,使得環保企業在進行銀行借款時,審批程序更繁瑣、融資成本更高。如果環保企業并未獲得市場上巨額的運營資金支持時,那么企業難以滿足環保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并且我國市場上大量PPP融資項目的運營,進一步降低了各個項目的融資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利于環保項目PPP項目的應用和長足發展。
完善PPP項目參與各方風險分擔機制
政府主管部門應積極完善環保企業PPP項目參與各方的風險分擔機制,以盡可能的綜合政府及環保企業之間的利益需求。一方面,政府應進一步明確環保企業PPP項目的風險承受的參與主體,防止項目運營過程中出現參與雙方相互推托責任的情況,以保證政府及環保企業在做決策時充分考量PPP項目全局的發展,避免因項目失敗而導致參與雙方損失慘重惡果的發生。另一方面,政府應適當給予環保企業一定的政策補貼。假使在環保企業PPP項目應用過程中,項目的開展可能會對環保企業的利益訴求產業一定的影響,政府可在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環保企業一定的優惠,以更好保證參與各方的利益,確保PPP項目的良好應用。
健全PPP項目相關的法律法規
政府應及時采取措施為PPP項目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法律環境。一方面,政府應盡快出臺有關PPP項目的法律法規,所出臺的法律法規應更加注重對PPP項目參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的保證,更加注重對PPP項目應用過程中風險及收益分配的規定,在法律層面保證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合法性,以減少政府與環保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激發環保企業等市場主體對于PPP項目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政府應盡可能的提升立法的層次,以擴大PPP相關法律法規的應用范圍,避免因法律層次及施行范圍的限制,使PPP項目的應用缺乏法律保護。
拓寬PPP項目的融資渠道
政府應出臺相關支持政策,進一步拓寬PPP項目的融資渠道。首先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到PPP項目的融資過程中,以化解環保企業PPP項目融資主體為大型的國有企業資的窘境。其次政府應督促銀行等金融機構放寬對于環保企業PPP項目長期融資的門檻,適當對長期融資的PPP項目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降低環保企業PPP項目融資時的融資成本,以保證環保企業PPP項目的正常建設。最后環保企業在開展PPP項目前,應及時通過發行債券、基金等融資方式來進行募集社會閑暇資金來進行環保企業PPP項目的建設,并且積極將募集資金設立專項資金池,降低未來資金鏈斷裂及融資成本過高的風險,以在資金上確保PPP項目應用的可行性。
[本文系遼寧省社科聯項目:遼寧省化解政府性債務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9lslktyb-040);本文系遼寧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地方性債務風險生成、測度及化解研究(項目編號:L17AGL013)、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資金項目一般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沈陽市PPP項目融資風險防范及政府引導研究(項目編號:17030)、沈陽市政府智庫項目: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有關問題研究(編號:210032018000902)研究成果。]
(沈陽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艷坤.環保企業PPP業務的前景及發展戰略[J].中國財政,2019(04):57-58.
[2]殷佩瑜.探究環保企業PPP項目的發展和存在的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9(18):111.
[3]周華.PPP模式下環保項目融資問題探究及對策分析[J].當代會計,2020(1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