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技術創新程度的不斷提升,金融機構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所面臨的風險種類也層出不窮。特別是隨著近年來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化,大批的金融機構因為風險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而面臨倒閉。因此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好風險防范也就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信用風險作為商業銀行在發展中所面臨風險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存在著一定的隱蔽性,這也使得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的管理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因此在商業銀行日常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做好信用風險管理也就成為了促使銀行穩定發展的重中之重,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日常運營的過程當中,因為債權人或交易對象沒有按時履行合同中的相關業務,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經濟受到一定程度損失的風險。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來源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借款人的風險
商業銀行在日常運營的過程中,來自借款人的風險是其面臨的一個最為主要的信用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無法對于借款人的綜合信息有一個充分的認知與了解,如信用情況、還款意愿、還款能力等。這也導致了在對于借款人資質進行審核的過程中,借款人會有意地披露一些利于貸款業務順利進行的信息,而規避一些不良信息,使得銀行在貸款業務中做出錯誤的決定,為信用風險的產生埋下了隱患。
銀行自身的風險
來自銀行自身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銀行在辦理相關業務的過程當中,對于借款人的信用狀況、資產狀況、還款能力、還款意愿等缺乏嚴格的考核,導致一些并不符合相關標準的借款人在商業銀行內順利的辦理了貸款業務。若還款人不按時還款,則會對于銀行造成一定的信用風險,這也主要是由于銀行在日常運營過程當中管理制度較為缺乏,內控機制不完善,風險度量的方式較為落后、有效性不高等所導致的。
經營環境的風險
經營環境的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在日常運營過程當中會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包括政治的不可抗力因素、金融危機以及金融市場的波動等,這都會使得商業銀行在運營過程當中信用風險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加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一旦金融市場發生輕微的波動,則會產生蝴蝶效應,使得風險迅速的蔓延。這也會波及到商業銀行運營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導致銀行資產質量出現降低。
信用風險管理方法較為落后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方法是否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用風險管理的水平。就目前而言,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上較為落后,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度量方式。所采用的信用風險評判方法主要有內部評級系統法、專家分析法等,所得出的結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不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這也導致了信用風險的評估結果缺乏一定的準確性。沒有運用前沿的一些信用風險評估模型,如信用度量制模型、KMV模型等對于風險進行相應的評估,導致了風險評估的有效性不高。加之目前銀行系統的數據庫儲備不足,數據的質量較低,這也無法為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借鑒,從而導致信用風險管理的水平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
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也是導致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不高的一個主要因素。一方面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流程存在一定的混亂性,缺乏了明確的責任制度,使得在風險發生之后就責任的認定方面容易存在推諉扯皮的現象。責任歸屬不明也無法提高工作人員對于風險的評估認定的重視。加之商業銀行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使得信貸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出現弄虛作假、里外串通、貪污腐敗等行為,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生機率。
外部監管機制不完善
商業銀行外部監管機制不完善也是導致信用風險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因素。由于金融業務的種類逐漸的豐富化,這對于商業銀行的監管機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商業銀行仍舊采用傳統的監管方法,包括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對于風險的評估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等。這種主觀的風險辨別方法,使得商業銀行對于風險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另外目前商業銀行的監管范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大量金融衍生品等表外業務的增加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著前所未遇的風險。如果不能在日常發展中對于表內表外的風險進行詳細的分析,對于流程文件進行嚴格的監管,則會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著較為嚴峻的信用風險。
積極創新信用風險管理方法
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是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有效性的一個重要舉措和基礎。因此商業銀行在創新信用風險管理方法的同時,應結合我國商業銀行運營的實際狀況,利用現代的一些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將國外銀行的一些優秀風險管理方法融入其中。如通過將匯率、利率等市場價格變量融入到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中,從而進一步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外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加快信用數據庫的建設,加大數據的收集和采集力度,進而為商業銀行的信用決策提供指導與依據,這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制定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
要制定完善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首先商業銀行應對于自身的治理機制進行嚴格的規范。明確管理者的相關職責,使得內部控制體系更加的清晰化。嚴格的追責機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的過程當中對于風險做到及時的追查。其次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信用風險管理隊伍。通過對信用風險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的培訓和定期考核,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風險的發現和控制能力。最后應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系統的技術性。通過一些先進的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的應用,建立高質量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為實時監控信用風險打下基礎與保障。
建立完善的外部監管機制

要建立完善的外部監管機制,首先應建立權威的監管機構。監管機構在日常運營的過程中能夠對于商業銀行的運營現狀進行全方面、多維度的監管,對于商業銀行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有效、全方面的披露,從而創造一個透明有序的金融環境。其次建立完善的金融法規,該法規以防范信用風險為重點,同時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方式和手段的創新。通過提高監管質量,為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打下基礎。通過借鑒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監管經驗,從而促進信用立法的實施。最后應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通過提升社會的信用氛圍,以對于相關經濟主體進行道德觀念方面的監管。對于不守信用的企業或個人進行相應的懲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人、企業乃至全社會的信用意識,為商業銀行進行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打下基礎。
信用風險作為商業銀行在運營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其對于商業銀行穩定健康的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挑戰。因此為最大程度的提高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商業銀行在日常運營的過程中應積極創新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制定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的外部監管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提升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打下基礎與保障。
(福建江夏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美軍.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營銷界,2019(52):112-113.
[2]吳書新,周衛輝.邯鄲區域城市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4):203+198.
[3]姚蘭蘭.淺析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8(3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