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雨
目前我國國有出版社在社會效益評價方面,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統一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國有企業績效審計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審計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欠佳、審計模式缺乏多樣化等問題。在國家推進機構改革、企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對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探索有利于為審計工作和國企的轉型升級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基于此,審計部門對出版社社會效益評價體系進行研究,這是具有重大的意義。不僅有助于國企出版社完善其效益評價體系,而且還能提高國家總體審計水平。
出版社績效審計體系現階段狀況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便踏上了體制改革的新征程,在這次改革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文化傳媒企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力,是構造民眾精神世界的主要手段。對此,文化傳媒企業的體制改革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
隨著2015年《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的頒發后,大部分企業才逐漸認識到社會效益的益處,于是便深入研究社會效益評價體系。尤其是對于出版社來講,更加需要把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相互統一結合一起,除了重視經濟效益之外,也不能忽視社會價值的意義。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相輔相成,對出版社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而近幾年來,大部分出版社也漸漸意識到了社會效益的重要作用,也已經開始著手將社會效益評估指標納入績效評估系統中,為審計提供數據的參考,形成了一個參照物,例如上海新聞出版局、中國中部土地傳媒等。這兩家出版社已經開始認識到了社會效益的重要性,并且在傳統的審計中,引入了社會效益評估體系,從而推進出版社的發展。
績效審計評價標準
為了保證部門績效審計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建立適當的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是改進工作數據設計的前提。故而,績效審計評價標準要如何制定,這成為了首要解決的任務,所以制定合適的評價標準極為重要。出版社在開展審計評價時,應主要遵循的標準有國家認可的績效標準、行業績效標準、預算與計劃標準、歷史標準、審計機關確定的標準、社會輿論或公眾的滿意度標準及其他特殊的標準等為參考,開展出版社績效審計評價工作。
績效審計評價的內容
1.經濟效益方面的評價
在傳統的績效審計中,對經濟效益方面的評價主要側重于經濟評價,這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也就是對企業的社會經濟活動及經營目標等方面開展的審計評價。在社會經濟活動方面,主要對比企業的經營管理的實際業績與期望業績的匹配度、投入成本與收入的合理度以及客戶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對經營目標進行評價時,主要從企業的經營計劃及目標方面進行評價,重點分析該企業在發展戰略和資源管理能力的方面是否符合本部門的預期目標。而對于銷售活動來說,主要看看銷售成本及銷售收入是否經濟合理等。
2.社會效益評價
社會效益就是除了經濟效益以外,各種領域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國企的社會效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利益和作用更加匹配。社會效益評價也是檢驗企業是否嚴格履行了各種責任的評價方法,是對企業的監督管理的手段方式,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發展規模。在黨和國家的要求中,也對出版社提出了基本要求,要始終堅持“雙效統一”。
國有出版社是中國文化產業和教育建設的核心力量,一直是政府重點管控的目標。國家審計部門也更加重視出版社審計工作,出版社在中國文化產業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審計部門也把出版社審計作為重點工作。國有出版社的性質較特殊,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其政治取向明面,以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要求,開展本單位的產品發布和服務工作,始終堅持我國的發展主流,遵循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二是開展各種類型企業活動,這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且還能為國家教育文化事業提供優質服務。三是以公益而非盈利為主,這類企業以社會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的。這一類型的出版社對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根據國有出版社的特點,繼續分析這類企業績效審計的特點,為以后國有出版社績效審計和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借鑒。
嘗試出版社社會效益審計評價
繼2015 年頒布的《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之后,各省、市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意見,其中,出版社也紛紛籌備社會效益評價相關工作,如北京知曉傳媒有限公司、廣州新聞出版局等。因此,出版社績效審計體系在部門運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經濟效益評價
在《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實施細則》中有明確的指示,其中該細則主要將審計分為4個方面,一是資產質量,二是債務風險,三是業務成長性,四是盈利能力。其中,盈利能力主要是對該出版社的出版、印刷、金融投資及發行等方面進行評估。主要對其資產收益、實際收入、經營活動的毛利潤、純收益等指標進行評價。資產質量主要是指某企業的資產以及其他資產的綜合變現、使用、以及組合增值的質量,為企業的發展目標作出貢獻的質量,是否能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及增值。審計部門把經營增長作為衡量一個公司發展潛力的主要指標。對其開展的主要評價指標有:庫存、應收的款項和流動資產的周轉率等。債務風險主要是對該企業使用資產進行債務償還的能力及風險。主要對該企業的負債情況、流動比率以及現金比率等多個反面的指標進行評價。
2.社會效益的評價
實行“一票否決制”。實質上就是企業應該遵守社會主義的發展,一旦存在有和社會主義原則相互違背的言論、行為等方面的舉止,則該項考核不得分。文化產品以及服務質量的指標旨在評估企業出版產品和服務質量,主要包含了“出版物涉及的內容品質”、“優質出版物的數量”、“裝訂質量”、“新產品數量”和“數字出版”等。“內容質量”是評價一個公司出版物的整體水平、出版內容的范圍、內容的準確性、是否輸出正確的價值、是否保護了知識產權等。如有重大發表錯誤,將根據造成錯誤的嚴重性和影響力扣除相應的得分;“裝幀質量主要評價的是對出版物裝幀的精美程度,以編輯內容的準確性來對出版物梳理開展評估,其中,包括對在國內外獲獎的刊物、涉及國家重點項目的圖書等數量的多少來衡量得分的高低,且與得分呈正相關。“新產品的數量”主要指的是新刊登刊物的數量及在市場上新刊登刊物中數的占比;;“數字出版”是對出版物數字化出版程度及普及程度等進行評價。
在績效審計評價中,評價財務收支情況的標準大都是獨一無二的。合規審計主要是對財務收支開展的審計評價給出“對”或“錯”的結論,而績效審計的側重點則是對審計對象實際績效開展評價。而且由于在經濟效率方面和經濟方面的評有著廣泛的內涵,不能簡單地只用“對或錯”的思想邏輯來開展評價。將評價體系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
實施出版社社會效益的跟蹤審計
實施出版社社會效益的跟蹤審計工作,首先需要收集出版社的審計證據,即收集出版社經濟效益狀況,這也是總結績效審計結論的重要依據。其次是要正確分析審計證據。審計單位在收集審計證據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分析出版社提供的相關資料,判斷資料是否可靠,能否得到充分的展示,甚至研究資料間的相關性,以便從資料中發現重要的問題,進而進行剖析研究。跟蹤審計工作對出版社來講,是非常必要的,能及時發現出版社經營中所隱藏的問題。
建立出版社內部的績效反饋審計
為推動出版社的日常運作,需要建立出版社內部的績效反饋審計。績效反饋是完整審計的收尾工作,而在出版社的審計制度中,嚴重缺乏績效反饋,除了對出版物的審查外,還要包含對員工的工作檢查。尤其是后者的監督檢查,大多數出版社都會忽略了對工作人員工作的核查。這主要是由于出版社擔心員工不滿意績效反饋的考查結果,耽誤了工作的進度,影響出版社的整體工作。對此,出版社需要構建科學合理、完整清晰的工作考核標準,并且要公開考核標準和流程,保障績效反饋制度的公平清晰,提高對工作人員的管理。
出版社具有傳播價值的社會屬性,主要為社會、公眾提供精神產物。因此既要重視出版社的經濟效益,也不能忽視其社會價值。“兩效果統一”是黨和政府對出版行業提出的常規要求。本文通過對出版社審計的相關研究,分析了國有出版社績效審計的基本現狀,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和代表性的原則,多維索引選擇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具有可復制、推廣的部門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主要將評價體系分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部分,以及經濟效益評價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償付能力以及業務發展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希望能為各出版單位、各部門建立全面、有效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提供切實有益的參考。
(牡丹江師范學院歷史與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