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賀 徐麗軍
現代化審計是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審計具有獨立性、強制性、權威性、廣泛性的特點,獨立于其他任何部門或業務機構,其監督職能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審計是經濟治理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作為治理內在制度的一種,是經濟治理結構中重要的監督手段。經濟發展在新時代的變革下不斷深化改革,融入新思想、新政策,不斷地增加改革開放的力度,更容易形成舞弊等違法行為的發生,而審計作為獨立的第三方,以及特殊的性質對社會各領域的經濟事務進行檢查、監督,不僅維系國家治理體系中各個治理主體的平衡關系,又能在施行各項職責時,為財政部門提供財務數據、更新國家各個機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與狀況,同時能夠對其起到監督檢查的作用,使在推進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更能獲取科學有效的信息,以做出進一步發展的決策。
經濟現代化建設引領現代審計的發展
經濟現代化是從物質層面、經濟增長水平、居民消費水平等多個角度考察的現代化進程,基于我國具體國情,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審計的職責也在不斷變化,從最初的經濟監督職能,到如今的政治職能、文化職能、生態職能,正是經濟現代化建設新的角度決定了審計的新方向,是經濟建設的更深層次發展擴大了審計的內容范圍。當前,我國出臺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的發展綱要,就需要審計持續做好追蹤工作,保證將政策落實;在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開始,審計也應用于針對扶貧資金審批與精準使用,有效的現代審計能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兩者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2020年,在全國審計機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審計機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依法履職盡責,扎實勤勉工作,在推動黨中央政令暢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維護財經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正是現代審計在推進經濟現代化建設中所發揮作用重要體現[1]。
1.提高經濟決策力度,推動經濟政策實施。通過現代審計的監督作用,可以有效發現、分析社會、經濟運行中帶普遍性、傾向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并從制度上、機制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利用審計的結果,在現代化建設中處于領導和決策地位的政府部門可以在社會、經濟宏觀管理和調控方面及時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或決策,更加有效地推進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完善,確保社會、經濟健康有效運行。
2.加強懲腐倡廉建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腐敗是關乎國家興亡與民心向背的重大問題,審計是一把“反腐”利劍,通過加強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企、國資改革等重點領域審計,以國企決策、審批、管理、執行等關鍵流程為切入點,從源頭找出影響國企健康運營的關鍵問題,積極向黨和國家建言獻策,完善相應制度,促進新時代條件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的形成。
3.保障專項資金精準使用,促進經濟政策貫徹落實。現代審計在維護金融安全、防范地方債務風險等方面,扮演“經濟安全員”的角色,通過對金融及地方債務的審計,盡早揭示其中存在重大風險和隱患,有利于被審計單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確保其金融安全;通過加強對醫療保險基金、保障性工程、重點基礎設施等專項資金及重點項目的審計,及時揭示違規操作,促進資金規范使用,確保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經濟現代化建設對現代審計的新要求
1.經濟的現代化發展使審計人員及資源配置面臨新挑戰
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后,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新時代,這意味著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發展與突破,隨之而來的是審計的范圍將更加廣泛、審計的對象也更為全面,可能存在舞弊等風險的可能性也逐漸加大,審計人員需要具備更高層次的專業勝任能力以應對多元化、多結構、多層次的審計任務,在面臨復雜、繁重和前所未有的審計材料時,需要由經驗更為豐富、全方位的人才進行審查檢閱[2]。在科技也逐步發展的同時,除對審計人員有了新的要求之外,對審計單位、機關資源配置也面臨著挑戰,當審計范疇加大,審計資源需要足夠應對每一項審計的要求,使有限的審計資源能夠在繁雜的審計任務面前得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
2.現代審計與傳統審計模式的差異與其局限性。
當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現代化的發展與轉變更為明顯也更為快速,相對的一些審計理論、審計制度、審計程序也都需要隨之及時更新,但由于審計部門在變更審計政策與審計依據時,仍需要時間商榷和落實,將造成現有的審計政策不足以及時達到經濟現代化建設下對審計的需求。現代審計依然是事后通過對會計信息進行檢查核對,難以從一開始對風險的產生起到阻止作用,現代審計主要是在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對于管理層認定的再認定,通過審計抽樣檢查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舞弊等行為,但審計抽樣始終具有局限性,難以實現全面檢查。
審計現代化應對現代化經濟建設的路徑
1.加強審計人員專業技能,合理配置審計資源
審計單位應加強對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的培養,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將我國制度對審計的特殊要求具體化,及時對審計人員開展關于新規定的學習,培養審計人員對經濟形勢的敏銳度,建立對審計人員定期考核制度,強化對審計人員實務的培訓,使審計人員積累豐富的經驗,提高其檢查、觀察的能力,對審計任務的完成更為高效,使審計結果更為可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考慮審計質量,是審計資源得以合理配置,不僅能夠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同時也避免了資源浪費,符合節約型經濟發展的要求,以高效完成審計目標。
2.建設現代化審計制度,完善審計程序運行機制
審計應結合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需求,注重對于審計制度現代化的發展,我國需要隨時代發展不斷及時更新審計準則,定制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審計監督的職能,建立法律法規保障審計的監督作用與其獨立性、權威性。加強重大項目跟蹤審計的發展,進一步對政策部署進行落實,同時建立起對審計的監督機制,使現代審計在發揮職能作用時也能夠受到及時的監督與管理。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任務時也需要審計對象、社會各界的配合,提供應有的審計材料,使審計人員能夠依據更為準確和適當的審計證據得出審計結論,完善現代化審計運行機制,為完成審計任務提供合理保障。
總之,現代審計是促進經濟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經濟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增強經濟決策能力、反腐倡廉、深化改革、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及其重要的作用。邁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現代審計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創新審計理念、管理機制、方式方法,及時順應經濟發展新形勢、新要求;要為經濟發展當好助手,要密切關注財政、金融、資源環境、 社會穩定、境外投資以及信息化條件下的各類社會風險,及時發現、揭示和反映事關全局、對未來有根本性影響的問題和隱患, 針對性提出防范和化解風險建議,有效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推動法治建設,加速經濟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堅實步伐。
(沈陽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永健.新發展理念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05):42-43.
[2]廖南生.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J].審計與理財,2021(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