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晶
摘 要: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眾多小學語文教師在發現學生學習效率決定教師教學效率的基礎上,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其學習能力產生了更大興趣。本文將著重分析學生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的指導方法,為培養學生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良好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培養
對于培養學生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是由于語文學科在眾多學科中的基礎地位,決定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對其一生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針對此方面的探究是基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教學環節,對小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干涉,糾正學生不良學習行為,幫助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模式中適應高效學習模式,從而讓學生在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對于自身學習語文的重要推動作用基礎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因此筆者結合自身認知和實踐教學經驗,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從鼓勵學生自主預習促進學生歸納錯題以及助力學生提升學習體驗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一、鼓勵學生自主預習
學生要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首先要優化其自身的學習體驗,而課前預習能有效減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壓力,所以預習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所謂預習就是提前知曉學習內容,思考具體問題,發現重點、難點,以掃除課堂上的學習障礙。教師要鼓勵學生預習,首先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預習資料,讓學生不用再茫然的求索。教師為學生提供預習資料,是為激活學生思維,掃除學生預習障礙,讓學生提前思考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在主動預習和收獲正向結果過程中形成自動回饋與正向反應。通過讓學生體驗預習的益處,讓學生愛上預習,主動預習,從而助力學生實現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古詩二首》內容期間,為了讓學生提前對《望廬山瀑布》詩文的文本內容進行有效預習,減輕學生學課堂學習壓力,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微課資料供學生預習。在微課內容中,教師結合《望廬山瀑布》引入了古詩兒歌,促進了學生對《望廬山瀑布》詩文內容的初步了解。同時有感情的短暫的朗讀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了全文詩句的美輪美奐的意境。在微課資料的最后,教師為學生提取出了廬山瀑布、香爐飛流等詞語,讓學生對預習中的基礎知識內容進行了精確把握。讓學生有具體的預習方向,同時也減輕了學生預習的壓力,避免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茫然感覺的局面。讓學生愛上預習,習慣于預習。
二、促進學生歸納錯題
要培養學生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就要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壓力,一方面來自課堂上對于較快教學節奏的感知,另一方面就是對于自己不會的地方并不清楚。因此如何讓學生及時掌握自己的短板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建立錯題集,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規律的記筆記的行為習慣,從長期看來,這有利于學生減輕復習壓力,提升學生的學習速度,讓學生在主動歸納錯題和提升學習體驗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回饋循環。促進學生歸納錯題,也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完善自學技能發展體系的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和思考模式,更能夠促進學生糾正自身錯誤的學習心態,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讓學生在體驗到歸納錯題帶來的益處同時,促成學生快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登鸛雀樓》詩文期間,為了讓學生盡快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教師在教授本課詩文期間,鼓勵學生建立錯題本,將自己每天習題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錯題進行提取和整理。在初步實踐期間,這無疑給有錯題的學生增加了負擔,尤其怕做作業怕出問題的學生偏偏錯題多。但是教師的鼓勵和學生的堅持,使學生表面上增加了麻煩的同時,從實質上促使自己開始認真學習,認真作業,不做錯題,而且一段時間之后,學生能夠利用錯題集歸類、簡化、舉一反三,甚至將教師不知道的錯題都整理分析、歸納好。隨著錯題集整理的實踐經驗增多,學生的思維條理性更為明顯,克服了學生思維混亂的現象,減輕了學生實際學習負擔,提升了學生長期學習效果,同時促進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助力學生提升體驗
以上兩方面都是從學生的學習環節入手,而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引導。據調查,小學生喜歡學科教師就會對這一學科的學習非常上心。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感受到教師魅力的同時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才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度,促進學生學習行為朝著良好的方向變化。教師可通過多樣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左右腦,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課文期間,教師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提升了學生學習體驗,以達到培養學生課堂上實現學習行為轉好、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目的。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工具為學生展示了楊梅的圖片,讓學生從上面觀察楊梅確實同于文章中所說的形狀。此外再結合課時教學目標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展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直觀化的情景資料,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感官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如針對翠鳥的美,可以從翠鳥的艷麗羽毛色彩和敏捷的身手方面入手進行描寫,而針對草地的色彩變化可以從季節的變化、各類小草的葉子變化和開花狀態進行描寫。這種情境創設方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體驗到了語文魅力,愛上語文,并促進學生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對培養學生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探究,就是鼓勵學生自主預習和歸納錯題,以及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體驗三個方面的探究,讓學生學會自主預習,習慣自主預習以及主動歸納錯題,并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形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期間學生會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認識到歸納錯題的益處,以及在感受語文魅力的同時提升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態度,通過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的構成,促進學生快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程莉. 注重策略,讓小學語文自學之花綻放[J].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2):52.
[2]秦小牛. 淺談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及培養策略[J]. 赤子(上中旬),2015(12):193.
(吉林省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