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鴿
摘 要:在教學完成之后布置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經過觀察發現,當前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作業設計單一化、機械化的現象,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較大的壓力,無法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因此,在現代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陳舊教學理念,展開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學低段學生為例,分析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
個性化作業設計是教學改革背景下所出現的一種理念,這一理念尊重了學生的發展規律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之后通過作業合理地鞏固自己所學。通過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可以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要,也能夠讓學生們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提升自己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度,所以個性化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設計更為針對性的個性化作業,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大重要問題。
一、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關注作業數量,學生壓力大
在大多數數學教師的心中,如果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數學成績,就必須要練習大量的數學習題。因此,在當前的作業設計過程中,很多教師更加關注作業設計的數量,在教學完成之后為學生們布置大量的習題練習。在這種作業設計模式下,會導致學生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如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中經常會提到,許多低年級小學生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在公交車、地鐵上出現了趕作業現象。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們只是被動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一切任務,完全沒有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愉悅感,對數學的排斥度越來越大。不僅如此,還有的小學生還會因為過大的學習壓力而產生某些消極心理,出現了一些傷害自身的行為,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也造成了不良阻礙。
(二)作業形式單一化,學生興趣低
當前許多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出現了作業形式單一化的現象,導致學生們難以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在教學完成之后,經常會為學生布置數學計算題、應用題。在長期的作業練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較強的疲倦感,很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特征。在這種情形下,就會導致許多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消極和疲懶現象。
二、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控制作業設計數量,堅持適度原則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認為數量越多越好,對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壓力,產生了“揠苗助長”的效果。因此,在當前的個性化作業設計階段,教師首先需要堅持適度原則,不要一味追求作業設計的數量,還需要關注作業設計的質量。比如在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法”這一知識點之后,教師會為學生們布置不同的數學計算題來增強學生計算的熟練度,所以這時候某些教師可能會為學生們設置大量的計算題目。但由于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限,可能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這些超量習題任務,所以有的小學生可能會擅自利用計算機去完成相應的計算練習。在這種情形下,對于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提升無法起到明顯的幫助。因此,當前教師在完成教學之后可以轉換方式,比如教師可以針對于100以內的加法進行分析,找到一些具有規律的數學計算題目,讓學生們通過筆算的方式去求得相應的結果,并且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總結不同的計算規律。
(二)豐富作業設計形式,展開趣味設計
之前一些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出現了作業設計單一化的現象,比如在教學完成之后,直接讓學生完成書面的作業習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特征。因此,在當前的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進一步豐富作業設計形式,進行更多的趣味化設計,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比如在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之后,教師可以設置24點的游戲式作業。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在家和父母一起完成這一作業,三個人隨機地提出不同的數字,通過加法和減法運算,最后求得結果為24。在這一游戲作業中,學生們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在游戲的過程中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所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強,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喜歡自己動手操作,所以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也就是說,讓學生們在學習了書本的知識之后主動地進行相應的實驗,鞏固學生們所學知識。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發現自己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同一個物體時,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所以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去找到一些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觀察,分析不同物體的具體形狀差異,并針對于自己的實踐觀察進行相應的總結,在課堂上進行分享。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作業設計過程中,運用個性化設計理念,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們的學習需求進行差異化的作業設計,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實質需求。在這種情形下,可以讓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的活躍度。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教師還需要針對于個性化設計的內容展開深入的分析,靈活組合不同類型的作業形式,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盛文奇,劉天多.基于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有效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5)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