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全民創富的同時,各種傳銷騙局、金融騙局、理財騙局也層出不窮,花樣百出,讓人防不勝防。一旦有人中招入局,少則虧錢賠本,多則傾家蕩產,甚至不少人因此喪命。實在可恨!
我們盤點了常見的十大金融騙局套路,也總結了十個防騙溫馨提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遠離金融陷阱。
借新還舊,號稱“保本高收益”,用各種高息承諾誘惑投資者,其實根本不打算兌現,也不可能兌現。
龐氏騙局的案例數不勝數,e租寶、昆明泛亞、MMM理財騙局、溫州書畫寶、南京錢寶網,等等,涉案金額往往數以百億計,爆出來個個都是驚天大雷。
e租寶,從2014年成立到2015年末跑路,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將累計交易發生額做到高達700多億元,實際非法集資500多億元,涉及90余萬人。
MMM理財騙局,月息30%,通過發展下線來維持,許諾高回報和高抽成,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為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2015年進入中國后,MMM聚集了過百萬的投資者,以及數百億的龐大資金規模。
南京錢寶網,號稱年收益率72%,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錢寶用戶注冊量已超過2億,平臺流水超過500億元,截至案發,錢寶網未兌付集資參與人的本金數額達300億元。
朋友圈各種微商招代理、招分銷等小廣告泛濫,其實都是在拉人入伙,發展下線,層層盤剝。
湖北咸寧“云在指尖”案,260萬人入會,涉案6.2億?!霸圃谥讣狻笔且患椅⑸谭咒N平臺。據湖北省咸寧市工商局發布公告稱,“云在指尖”涉嫌傳銷一案已結案,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3950余萬元,并處以150萬元罰款。
河南許昌“誠信買賣寶”案,網絡傳銷,涉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注冊會員80余萬個,涉案金額200億余元;山東蒙陰“南京國通”案、湖北京山“南京國通”案,涉案人員51萬余人,涉案金額1.4億元;吉林長春“中山盛仕銘”案,從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16日,該公司在吉林省共發展會員5387人,獲得收入共計34229900元;安徽合肥“云夢生活”案,至案發,該傳銷組織已發展注冊會員多達28萬余人,層級達214層,交納會費人員達3萬余人,涉案金額高達2.8億元。
打著“宗教”、“心靈培訓”之類的幌子,對“信徒”進行洗腦,讓人“心甘情愿”奉上全部身家。
創造豐盛心靈培訓騙局,斂財10億。在心靈輔導機構“創造豐盛”兩名老師的口中,種種奇跡都被解釋為人接受宇宙能量的結果。
有關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稱,這是一個通過精神控制,涉嫌進行有害培訓,以達到非法斂財目的的組織。由成功學、心理學、催眠術和心靈雞湯等匯集而成的課程收費驚人,層層升高:5萬元,成為學習卡會員;300萬元,成為督導老師;800萬元,在自己的城市成立學習中心,匯集能量傳播大愛。
公開資料顯示,該組織在全國設立超過40個學習中心和工作室,吸收學習卡會員逾萬名,發展督導300余人。一些急于改變生活狀態的學員,不惜套刷信用卡、變賣房產,將家庭關系推向破裂的邊緣。
看似天上掉餡餅,幫你省錢獲利,其實騙你沒商量。
萬家購物,董事長被判15年,涉案金額240億;之道出行,CEO謝文峰消失,無網約車許可證,上萬司機資金被套;萬協云商,以商戶“刷單”為由,封閉5萬商戶賬號,違法扣留6億資金;江蘇聯寶,原揚州寶緣,歐年寶詐騙……
這種模式資金來源于商品的溢價收入,或者會員和加盟商交納的費用,長期來看資金鏈一定會斷裂,需要不斷拉人頭“以舊還新”。遇到這種“賺錢機會”,你可以根據它的資金來源去判斷,特別要警惕“拉人頭”的傳銷模式。
打著新科技、新概念的名號,忽悠無知群眾,吸粉斂財。尤其是近兩年,隨著比特幣、區塊鏈等概念風靡,各種“數字幣”泛濫,讓普通投資者看不懂摸不透,一不留神,就被套路了。
張健五行幣,下線多達18萬人,傳銷頭目宋密秋已被中國警方抓獲;亞歐幣,詐騙40億元,7萬余人被騙一空;GCB光彩幣,注冊會員數十萬,涉案金額上億元;EGD網絡黃金,注冊會員50萬人,涉案金額109億;萬福幣,注冊會員13萬人,涉案金額20億元;暗黑幣,注冊會員3萬多人,涉案金額15億;萊匯幣,注冊會員20萬人,涉案金額5億余元。
“傳銷幣”主要有兩種方式獲得收益,一種是交納會費,另外一種則是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該類騙局的模式基本就是,以數字貨幣為幌子來進行傳銷,注冊免費的礦機,拉微信群推廣,就能獲取收益。上漲過程中瘋狂鼓勵人買幣,在下跌過程中,又宣傳趕緊入場。莊家拉盤,一堆敢死隊就去接盤了。
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怡養愛晚(北京)養老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怡養愛晚),打著“愛晚工程”的旗號,借著經營養老基地,以“零風險”、“高回報”和“零費用”吸引老人們投入養老儲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吸收了上億元資金。隨后,該公司被曝出資金鏈斷裂,合同條款無法履行,千余位老人的養老錢血本無歸。
2017年初,河南新密市一家名為“老媽樂”的商貿公司,吸引了很多老年人關注。他們通過設立分店、散發傳單、當面授課等方式,聲稱專門辦理養老業務,并向老年人許諾,只要花錢辦卡,成為“老媽樂”會員,以后就不愁養老,還能領取比銀行高很多的利息。然而,就在很多老人打消疑慮,投資成為會員后不到半年,”老媽樂”公司卻不再兌現返利承諾了。一開始還以電腦故障、總公司返款慢等等理由推脫,到2018年3月,“老媽樂”公司在新密的辦事處突然關門歇業,人去樓空。
發起虛假的愛心傳遞,以愛之名,實為詐騙。
善心匯,高呼“扶貧濟困、均富共生”,名為精準扶貧,實為非法傳銷,涉案金額高達數百億元。以高收益為誘餌,通過網絡虛假宣傳,采取“拉人頭”方式大肆發展會員,一年時間裹挾群眾逾500萬人……慈善光環之下,十余億元悄然進入張天明個人腰包。
伏法的張天明已經認罪。綜合張天明自己供述和公安部門調查,張天明把非法所得的十余億元,用于給自己和家人購置大量資產,如在昆明以自己控股公司的名義,花費2 . 2億元購買了一座大廈。辦案民警介紹說,張天明的妻子在逃跑時,隨身攜帶了140多萬元現金、29張銀行卡,僅抽查的8張卡中的資金就有1100多萬元。
此外還有一點公益、民族資產解凍騙局、“振興中華慈善基金會”,等等。
假名字、假資質、假背景、假網站、假信托、假銀行、假基金、假券商……但凡能誤導投資者的“靠山”,造假者都果斷敢抱大腿。要么是在公司名字中加入“正牌”,誤導投資者;要么盜用正牌公司之名,發布虛假產品。
南京假銀行存款超過4億。門面裝修看起來像真銀行,工作人員辦起業務也像真銀行,甚至拿出的存款單看起來也是真的……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南京一家吸收存款超過4億元的“國有銀行”,竟然是個“李鬼”。
還有一些釣魚App和釣魚網站,通過帶有木馬病毒鏈接,獲取用戶賬戶信息,吞噬錢財。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高仿。無論是App的圖標,還是網站的頁面和域名,釣魚App和釣魚網站都盡量做到跟正規的一致。
消費貸、現金貸、校園貸、培訓貸、醫美貸……各種號稱零抵押、低息、無需個人征信的小額貸層出不窮,名稱各不相同,但本質上都是高息貸款,甚至有些貸款實際利率超過70%。一旦借貸人無法按時歸還,就會面臨各種暴力催收的威脅,甚至禍及家人、危害生命。
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消費貸”、“培訓貸”、“醫美貸”都存在詐騙情形,但是部分此類貸款經過包裝之后,的確會讓消費者不知不覺中泥足深陷,還有些提供此類貸款的公司,目的是使用消費者的身份證去各個平臺借款。
這些金融騙局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的旗號,或者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外匯跟單等。比如IGOFX新概念外匯、JJPTR(解救普通人)外匯騙局、沃爾克外匯、PTFX外匯跟單,諸如此類。
這些行騙者打著國外監管的旗號,構建虛擬的外匯交易平臺,在數據上造假,在用戶初入市場之時給予盈利的甜頭;在交易時滑點,使下單的點位和最后成交的點位存有差距,謀取暴利。
中國法律規定大陸不得設立公司,組織公民炒匯,國內能夠炒外匯的正規渠道只有銀行,但保本保息都是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