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好規劃
剛買完保險,就出事兒了,保險公司說不賠,把所有保費退給你。你去告狀,監管說保險公司做得對。這是保險公司坑人,監管機構護犢子嗎?
不,有些保險不是交了錢,保單就馬上生效,就有了保障。
比如等待期,就是健康險常見的一種免除責任。等待期內一旦出事兒,很可能無法按保額獲得理賠。那究竟怎么才算等待期出險呢?
消費者的利益要保護,保險公司的利益也要保護啊。
有了等待期,就可以防止投保人明知道將發生保險事故,而馬上投保獲利。
怎么做到的?很簡單,設置一個等待期。
等待期也叫觀察期,在等待期內,即便發生保險事故,也不能獲得保險賠償。
那有人要說了,等待期保費一分不少交,出事兒不賠錢不合理,如果一個一年期的健康險,等待期就半年,實際上有保障的也就剩半年了,變相等于保費double。保險公司萬一要是故意坑人,設個超長等待期就行了,不管啥時候出事,都說你在等待期里,不賠錢。
確實,等待期過長,投保人的體驗不好,也會增加投保人的風險。
雖說設置等待期是為了減少投保中的逆選擇、控制道德風險,從而控制健康保險成本與保費水平,但難免有些保險公司不太地道。
所以,監管機構會管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的附件《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的第23條,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保險產品設置過長的等待期,或通過調整保險金額等方式變相延長等待期,或通過等待期內發生風險事故,不全額退還所交保險費,變相懲罰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利益。”
上了負面清單的問題,發現一個通報一個、整改一個,大家別擔心。
一般來說,重大疾病保險的等待期為90-180天,醫療險的等待期為30-90天。
等待期一般是從合同生效日或復效日算起,只適用于第一個保險年度,對于可續保或者連續投保的保單來說,續保年度一般不再有等待期。
買保險,除了關注等待期的期限,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還要仔細看清楚條款,認真理解透徹自己買的保險的等待期是怎么規定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損失。
1、等待期內出險直接解約型
等待期出險,直接解約,退還全部保費,或者在保費基礎上加一個小小的系數,作為安慰。
這種等待期的處理方式,可謂簡單粗暴。一般來說,重疾險基本都是這樣的處理方式。
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比較容易理解,畢竟重疾險的杠桿率太高了。
尤其是首年出險,從杠桿看,可以達到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對保險公司來說損失巨大。
目前重疾險的等待期是90天到180天,但這種一刀切的情況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如果是等待期內確診,那么處理就比較簡單,解約退保費,爭議比較小。
但如果換成等待期內發病、等待期外確診重疾就比較麻煩了,到底賠不賠呢?
客戶肯定希望賠付啊,保險公司愿意嗎?還要看合同是怎么說的。
如果合同是這樣描述的:“被保險人在等待期內因意外傷害以外的原因導致初次患本合同所定義的重大疾病(無論一種或多種)、身故或全殘的,我們退還您所支付的本合同累計已交保險費,本合同終止。”
像這樣的條款,通常拒賠,因為保險公司很嚴謹,把首次出現癥狀體征都給切割清楚了。
如果合同是這樣描述的:“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因意外或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80天后因非意外的原因在本公司指定或認可的醫療機構由專科醫生確診初次發生本合同列的一種或多種重大疾病,本公司按本合同基本保險金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同時本合同終止。”
如果是這樣的,只要最終的專科醫生的“病理診斷報告”是在等待期后出具的,理論上就可以賠。
如果合同是這樣描述的:“若被保險人于等待期內因意外傷害以外的原因,確診首次患有本合同所定義的重大疾病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我們將按本合同已交保險費向被保險人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本合同終止。”
像這樣的情況,“第一次患有”的界定就有點模糊,容易造成糾紛。
當然,這都是單純從條款分析的,理賠的實際操作尺度各不相同,有些可能就賠了,有些就拒賠了,然后經過協商、訴訟等維權操作,也能獲賠或者部分獲賠。
前面我們說的重疾險,都是針對重大疾病的操作處理,像很多產品其實會附加中癥、輕癥保障,那么如果等待期內出險,程度達不到重疾的程度,但是達到中癥、輕癥程度了怎么算呢?
很多產品的規則依然是簡單粗暴——整單解約。
但如果是整個合同取消,其實對被保險人來說,還是很虧得慌的。
所以,現在有些產品在處理上更人性化,不做整單解約,而是部分解約,保住最核心的重疾保障,這就相對公平一些。
比如這種:“被保險人在等待期內因意外傷害以外的原因導致初次患本合同所定義的中癥疾病、輕癥疾病(無論一種或多種)的,我們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該一種或多種疾病的保險責任終止。”
2、等待期出險不賠,但合同繼續有效型
跟重疾險這樣的定額給付型保險不太一樣,普通的醫療費用報銷型保險的等待期處理就柔和多了,等待期出險免責,等過了等待期,如果再出險再賠。
這和理賠機制有關,畢竟醫療費用保險解決的是就醫花費,實報實銷,發生一次風險,提供一次理賠,等待期的設置也是為了規避已經要看病了,再臨時投保這樣的情況。
像意外醫療險,雖然和醫療相關,但是一般不設等待期,這是因為意外傷害不具有可預知性。
但在實際操作中,保險公司也會為了防止逆選擇,會做一些處理,比如延后保險生效期,這樣可以避免出事后先投保再就醫的情況。
小編知道,確實有人骨折了,先忍著,馬上買份保險,第二天凌晨保單生效再去醫院的。
只能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但是相對來說,醫療險的等待期設置比較合理,關于等待期方面產生的保險糾紛也較少。
關于等待期出險,小編給大家總結了各種情況。
一般來說,選產品,同等情況下可以選等待期短的,畢竟這樣保障期長一點,對自己有利。
然后再叮囑一句,等待期內如果非必要就不要做檢查治療體檢了,以免不必要的麻煩。
但如果確實病了,該去醫院還得去哈,保命要緊,錢財乃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