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廣
最近市場發生了很多事情。據稱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論證允許個人每年5萬美元額度,開展境外證券、保險等投資的可行性。疫情之后世界貨幣體系混亂,以前的貨幣之錨—— 美元貶值很厲害,放開個人外匯投資可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再就是國際上數字貨幣發展非常迅猛,比特幣市值已經突破了1萬億美元。
比特幣已經從愛好者和散戶博弈變成機構參與了。美元貶值,黃金也在貶值,而比特幣大漲,說明部分機構為了對沖美元的貶值而配置比特幣。著名公眾人物對比特幣的觀點也在轉變,像馬斯克、達利歐等,甚至包括前期不看好的比爾·蓋茨。我們國家應對數字貨幣發展浪潮的第一步,肯定是要先實現本國貨幣的國際化,如果說本國貨幣都還不能自由兌換,那么距離數字貨幣的浪潮會漸行漸遠。
基于這樣的背景,對港股是直接的利好,因為出海最熟悉和優先考慮的還是會去買港股。其次,對于一些做境外業務的互聯網券商肯定也會利好。如果說國內券商有涉及到這方面,也會受益,這是大趨勢,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要積極關注相關變化。
最近有關于美國要重回《巴黎協定》的消息,拜登上臺后,跟中國會積極達成一致的就是在減排方面。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在經歷這次德克薩斯寒潮后,充分說明原有的能源結構存在一些問題,未來新能源產業依然值得看好。
近期A股中最引入矚目的就是各種抱團“茅”開始松動并大幅下挫,成為市場最大利空,導致內地各大股指大幅回撤。基于業績的故事已經講不下去,說明短期開始進入多空博弈階段。即便以后要繼續抱團雄起,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消化空頭力量了。
很明顯,短期中期的A股已經從去年的抱團取暖變成尋找新的股市增長點了。那么,相應的策略應該調整。主要關注三個方向。
第一,順周期方向的通脹交易。春節期間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暴漲,原因主要是美元貶值、流動性和經濟復蘇,拜登政府上臺后還有1. 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另外,隨著疫苗出來之后,海外疫情在今年會得到控制,實體經濟需求上升。幾個因素驅動,就造成了大宗商品的暴漲。銅處于超級大周期中,銅的下游現在主要應用于新能源,像光伏和風電這樣的行業。現在包括高盛在內的大機構也都把銅的目標定得很高,但上漲不會一帆風順,未來波動肯定會非常大。
第二,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受益經濟復蘇的板塊也要引起重視,之前被擠壓的航空、旅游、酒店這樣的行業值得關注。
第三,從A股內在的市場結構來看,風格切換很明顯,最近以白酒為代表的抱團股跌得比較多,以前長期連續陰跌的中小市值公司最近明顯有資金在介入。順應市場的變化去進行策略的調整,積極關注一些前期被錯殺的中小市值成長股。
從更長期來看,今年仍然有機會獲得相對可觀的正收益,但投資難度會加大,總體收益率會下降收窄。能不能打破“A股牛不過三年”的魔咒,在四五月份能夠看得比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