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微微
【摘要】擔當是大學生立身之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已經進入新時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新使命呼喚新擔當。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擔當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必要性出發,針對大學生擔當精神的現狀,探索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是現階段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時代需要新青年,青年更需要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要求,展現時代精神,擔當時代重任,在擔當中書寫人生的華章。
一、培育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必要性
(一)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是新時代的基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大學生擔負著新時代的使命,是國家未來發展建設的主力軍。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大學生作為我國發展的智力支撐,應該主動勇敢地擔當起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成為能夠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擔的人。
(二)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
培養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承擔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有利于自身在家庭中承擔責任,促進家庭的和諧。擔當精神就像理想信念一樣為大學生指引著路線,有利于大學生將社會和諧作為自己的使命為社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有很大的期望,他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是未來的領導者和建設者。”大學生即將走入社會,培育其擔當精神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承擔起社會責任;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奉獻熱情,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現狀
(一)部分大學生對擔當精神的概念定位模糊
很多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的是關于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對于擔當精神的培育很少涉及,而上了大學之后,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比較抵觸,不愿意認真學習,對老師所講的知識不能夠完全理解,這就導致部分大學生不清楚應該承擔什么樣的使命。
(二)部分大學生家庭擔當意識較差
新時代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家長認為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做,這就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形成了自私、淡漠等性格。這些大學生在家里很少幫助父母做家務,家庭觀念淡薄,由父母提供零花錢,很少出去勤工儉學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家庭擔當意識較差。
(三)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擔當意識
人是社會中的人,沒有誰可以脫離社會而獨自生活。所以每個人都要意識到自己應該對社會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擔自己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但是大學生由于一直處于學生這個角色,很少進入社會鍛煉自己,所以缺乏社會責任意識。此外,還有部分大學生崇尚利己主義,在集體利益與自身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會選擇保護自己的利益。
三、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路徑
(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發揮課堂主導作用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大學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音樂及圖片等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開展一些討論活動或者辯論賽讓大學生探討擔當精神有哪些內容,并且積極利用多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擔當精神的培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大學生形成擔當自覺。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校園文化的定義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高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及其在規章制度、行為方式、器物設施中體現的特定的人文精神。”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在學校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在無形中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在校園中張貼一些宣傳擔當精神的標語以及經常在校園廣播里播放時政要聞,讓大學生在無形中接受擔當精神的培育。
(三)抓住網絡培育方式,創新擔當精神培育途徑
網絡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2021年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而作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則成為了網絡使用者的主體。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要抓住網絡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充分使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擔當精神的培育。首先,要建立有關擔當精神的資源共享和教育平臺。通過打造關于擔當精神的信息發布、思想交流、數據分析和評估的雙向交流平臺,促進擔當精神信息資源的共建與互享,讓大學生迅速獲取擔當精神及相關活動的信息資源。其次,高校可以設立校園公眾號,經常在公眾號發一些有關擔當精神的內容,弘揚校園主旋律;網絡直播也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新方式,高校可以請一些資深的教師通過定期的網絡直播來講解擔當精神的內容,這樣可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擔當精神的培育方式。最后,微博也是大學生經常使用的網絡平臺之一,高校可以開通官方微博,經常在微博里發一些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宣傳正能量,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新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機遇,新時代呼喚新青年。擔當精神不僅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也是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從現在做起,投身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章琳.時代新人視閾下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路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4):120-123.
[3]朱志明,劉映芳.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3):118-121.
[4]侯勇,張騰飛.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新發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2):53-58.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作者單位:新疆職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