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圖書館積極創新現代知識服務形式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問題,闡述建立個性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重要原則,提出優化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構建個性化服務平臺的策略:規范資源整合的管理流程;搭建知識信息網絡共享服務平臺;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創新現代信息服務理念;豐富圖書信息資源,實現多方聯合;以現代技術為依托,不斷更新個性化圖書服務形式。
【關鍵詞】高校 圖書館 個性化 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111-03
圖書館屬于高校開展科研項目、培養現代人才、提供信息服務的資源庫,同時,也是高校深入開發信息潛在價值,進行知識系統管理的重要平臺。為此,在教育產業系統化、標準化發展趨勢的影響下,高校應轉變知識服務理念,構建以用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專業信息服務體系,在優化高校圖書資源統籌形式的基礎上,增強高校信息服務的實效性?;诖?,本文對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進行探究。
一、高校圖書館積極創新現代知識服務形式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問題
(一)在圖書館領域創新服務形式的現實意義
1.滿足知識經濟產業系統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使得網絡平臺成為信息的主要集散中心之一,各種信息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的特征,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法也有所差異。在此基礎上,以傳統知識開發、管理理念執行信息服務已經無法完全適應用戶的差異化知識需求,而借助網絡平臺,可以更即時、準確地查找信息,且數據間的關聯性可以進一步滿足用戶通過關鍵詞調用相關信息的需求。因此,為更好地開發知識產業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高校圖書館打造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平臺勢在必行。
2.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通過現代信息服務平臺的搭建,高校圖書館可以更針對性、專業性地為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知識服務。高校圖書館的用戶群體主要以教師、學生以及科研學者等為主,其對知識的需求點存在差異,在對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的過程中,應通過訪問權限、歷史查詢數據及知識服務性質等條件推送信息。例如,針對學生群體,最好以專業文獻、學習資料等推送為主。
3.為用戶提供真實、可靠的知識數據。網絡平臺數據流量龐大且服務形式多樣,可以讓信息用戶選擇不同的渠道獲取資料,從而更快捷、高效地瀏覽信息、捕獲關鍵詞,極大地節省用戶信息服務反饋的時間。但網絡搜索也有其局限性,海量的網絡信息帶來的是相關信息真偽難辨,因此,想要通過網絡搜索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簡單。而高校的圖書館卻可以通過細分各種來源的信息以方便讀者查詢。這種對知識的分類、分時段細化,可以使用戶檢索的信息資料更具體,參考文獻更具有針對性,使知識服務更真實、可靠。
(二)推進現代圖書館服務改革進程面臨的實踐問題
1.用戶知識服務需求的差異化表現。網絡時代,信息用戶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的變化特點,但與之相對應的,高校圖書館提供的知識服務形式卻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形式相對滯后,用戶需求很難得到滿足,進一步阻礙了高校信息服務的創新進程。另外,高校圖書館服務普遍不能較好地使用網絡等科學信息技術手段,傳統的管理與服務模式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就信息本身而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日益豐富,高校圖書館要想從中實現資源共享,擴大資源收集渠道,針對特定的信息解決供需矛盾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服務方式。
2.管理人員現代知識服務意識淡薄。作為知識服務的規劃者與執行者,管理人員的綜合服務意識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率與信息服務的實踐水平。當前,管理人員對用戶的信息服務定位不準確、提供的服務形式單一等問題,使得信息平臺的管理服務職能無法充分發揮出來。此外,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參差不齊,不能較好地操作、應用先進網絡技術。目前的圖書館員工由于缺乏相應的工作管理機制,在服務過程中缺少積極的服務態度,從而影響到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效果。
二、建立個性化圖書館服務平臺的重要原則
(一)重視用戶知識服務的體驗性
高校在全面推行個性化知識服務的改革進程中,應將用戶體驗作為重要的指導原則,重視用戶的服務反饋,通過服務質量的綜合評估,及時調整知識管理的實踐形式。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等用戶群體因研究方向、專業需求不同,對知識的內容與服務形式的要求也存在差異。因此,高校在建立數字化、智慧化、自動化現代圖書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問卷、訪查、調研等形式,對師生群體的信息查詢與利用形式、閱讀偏向與關聯進行綜合調查,結合實踐數據優化個性化服務的具體形式。
(二)積極聯合知識產業相關組織
在信息收集、知識拓充的過程中,由于資源、管理、渠道等方面的局限性,在知識系統的建設與完善工作中,高校應積極聯合知識產業相關組織與單位,如與出版社、網絡平臺、合作高校等單位加強聯系,拓展知識儲備量。同時,通過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進一步加強各單位在資源開發、信息共享方面的深入合作,保證高校圖書儲備的多樣性與更新的時效性。在網絡平臺建設方面,高校應依照信息時代對高校圖書服務體系的影響,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博、論壇、QQ等渠道,實現對圖書館用戶的一對一服務,完善高校信息服務機制。
(三)推送針對性、訂制化的服務信息
以用戶的個性化知識需求為導向,最為重要的是對用戶信息服務需求的定位,再結合需求導向推動訂制化的服務信息。在具體服務創新與改革階段,首先,通過大數據采集、計算,對學生、教師等用戶的信息查詢、利用情況進行綜合統計、分析,歸納不同群體、專業用戶的閱讀習慣,完成信息初步采集的目的。其次,結合館內現有資源、更新的信息等,進行關聯信息推送服務,在這一階段,圖書館服務人群被更細致地進行劃分。再次,用戶對推送信息進行反饋,圖書館結合反饋信息與用戶服務變動情況,合理、動態調整服務內容與形式,以人性化為指導原則,避免無效信息過多而造成服務實效性下降的問題。
(四)合理規劃網絡平臺的服務功能,以資源的有效籌劃、整合為改革目標
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是支持信息服務的重要基礎,在搭建個性化知識服務系統的過程中,管理、技術人員應合理參考高校內部圖書資源,科學規劃服務平臺的職能。如利用Mylibary@corel的信息服務目錄,為用戶提供關鍵信息參考、推薦閱讀清單以及文獻參考信息等。此外,圖書館在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階段,應重視對資源的合理籌劃與整合,注重對服務硬件的升級與軟件的更新,建立兼具網絡技能與專業技能的管理團隊,創新資源配置的實踐形式,借鑒成熟度較高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實踐案例,增強本校圖書館對知識信息價值的開發力度,逐步完成個性化知識服務的創新目標。
三、優化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構建個性化服務平臺的策略
(一)規范資源整合的管理流程
依托于網絡平臺的信息服務技術創新基礎在于對知識系統的統籌管理,即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合、分配全過程,基于資源合理規劃整合的服務創新,可以幫助圖書館更準確地定位用戶知識需求,有序、系統地推進技術改革。網絡環境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很大,能夠為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以及增加資源的同時也使圖書館面臨信息數據整理的難題,因此,要想加強對信息資源的綜合整理,就需要建立高校圖書館信息數據收集庫,明確本高校的基本專業范圍,從而分析并且找準專業的基本側重點,引進相關方面的文獻資源,利用多個方面的信息資源優勢,綜合進行信息資源的整理與分類。規范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流程,能夠為用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增加圖書館資源的開發效率,從而實現推進知識產業現代發展進程的目的。
(二)搭建知識信息網絡共享服務平臺
社會發展邁入信息時代,圖書館數據資源的開發應依照開放性、共享性的原則進行,打造圖書館知識共享服務中心,能夠借助網絡平臺優勢,發揮用戶的自主性,讓用戶通過自助服務、移動信息接收等渠道,結合自身信息需求,精準搜索。例如,圖書館可以在借閱較為集中的時段提供預約服務,在節省用戶等待時間的基礎上,避免因為工作壓力導致服務水平下降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網絡服務,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性。例如,用戶可以在服務終端上自助進行續借,為用戶提供方便。在圖書館辦理業務的用戶還可以利用網絡服務渠道,及時向管理層反饋信息服務意見,拓展信息利用的途徑,進一步完善服務中心的管理職能,為個性化、多元化用戶圖書服務系統的建設與完善提供保障。
(三)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創新現代信息服務理念
管理人員的知識服務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圖書館創新服務機制的改革成效。因此,高校應加強圖書館管理團隊專業培訓的投入,在保證服務流程標準化、規范化的基礎上,尊重用戶的主體地位,以服務對象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傳統服務形式的現代化轉型。具體來講,在開展實踐培訓工作的過程中,管理階層應將服務質量與績效機制有機融合,設置更全面、多元的評價指標。同時,還應積極培訓網絡人才,打造依托于網絡平臺的知識服務陣地,拓展知識服務平臺,健全線上線下多平臺服務功能,讓知識服務突破技術局限性。
(四)豐富圖書信息資源,實現多方聯合
為更好地實現現代圖書館的創新管理目標,圖書館應積極開發信息資源,豐富圖書服務的知識基礎,通過與高校、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間的有效聯合,實現資源的共享化,進一步增強知識服務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建立良好的信息資源機制能夠拓寬圖書資源的獲取途徑,通過紙質書籍、電子書籍以及小組群組上閱讀心得的分享等各種渠道來獲取圖書資源。同時,也要建立讀者個人信息檔案,這樣系統可以根據讀者的閱讀興趣定時對讀者進行相關內容的推送,并且及時進行信息資源的更新。高校圖書館提供知識服務的主要目的在于輔助高校教育、科研部門,優化人才培育機制,為科技研發項目提供信息支持。因此,信息資源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深度與廣度,能夠及時為用戶提供最前沿的數據,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單位間的聯合,利用信息共享特征,打造聯動性、綜合性較強的知識服務系統。
(五)以現代技術為依托,不斷更新個性化圖書服務形式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更新速率較快,與此相對應的,高校的信息服務模式需要結合現代技術的階段式發展情況,及時進行應用更新,采用自動化、智慧化的形式,加強與全媒體的綜合應用研究,更準確地定位不同用戶群體的服務需求,打造以數字化、多元化數據信息服務為主的現代圖書知識管理系統。目前,我國的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不斷針對管理技術與服務技術進行相應的探究,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國外或者國內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技術管理經驗,促進國際主流瀏覽器兼容性的提高,加強對(下轉第135頁)(上接第112頁)圖書館數據資源以及文獻資料的管理,同時維護實際閱讀用戶的個人隱私,可以在實現多種登錄模式的同時擴大文件上傳容量,從而為用戶實現個性化的需求以及資源共享需求。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進行配套的技術創新應用,不僅是滿足現代圖書館轉型發展的根本路徑,同時,將一站式服務與個性化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也是現階段高校提升整體知識服務、信息管理、數據開發等工作時效性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為更好地適應網絡時代對信息資源整體開發需求的轉變,逐步將工作中心由“資源為本”轉移到“用戶中心”,將圖書館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作為服務機制的改革目標,更注重資源的統籌與協調,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服務平臺、精準捕捉用戶的信息需求、創新知識管理意識、不斷更新服務機制等形式,面向用戶提供個性化、訂制化的知識服務,推進現代智慧化、數字化、綜合性高校圖書館系統的建立與完善,為高校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嚴春來.大數據背景下國外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研究主題領域可視化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11).
[2]陳臣.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高校圖書館管理策略探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10).
[3]陳秀麗,李志勇,趙潔,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1).
[4]馬曉,孫瑞靖,宋小明.基于微信公眾號的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建設的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23).
[5]黃龍,李小蘭.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推廣模式的優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
[6]李莉.基于多 Agent 技術的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檢索模型研究[J].情報科學,2018(5).
【作者簡介】覃繼舉(1981— ),男,壯族,廣西東蘭人,廣西外國語學院圖書館副館長,館員,研究方向為高校圖書館管理及服務創新。
(責編 蘇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