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婉
(河南省封丘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封丘 453300)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APCI)為臨床常見急、重癥,由多種原因造成腦部血供障礙,導致腦局部組織壞死,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安全[1]。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治療效果也較之前有所提升,但臨床應用發現,仍有部分患者治療后存在早期神經功能惡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現象,導致預后效果不良,因此,尋找APCI患者END發生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2~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3例APCI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APCI患者END發生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封丘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3例APCI患者臨床資料,根據APCI后END發生情況分為發生組31例和未發生組32例。發生組年齡62~78歲,平均(69.74±4.21)歲;體質量43~78 kg;平均(60.13±4.16)kg;文化程度:高中以上6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7例。未發生組年齡60~78歲,平均(69.16±4.07)歲;體質量42~79 kg;平均(60.19±4.58)kg;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4]中急性后循環腦梗死診斷標準;患者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肝、肺、腎等器官嚴重病變;合并惡性腫瘤;合并感染性、血液系統疾病。
1.3 研究方法 統計63例APCI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體質量、病灶位置(按血管支配區將病灶位置分為近段、中段及遠段,其中近段指小腦下后動脈供血的小腦區域,中段指小腦下前動脈供血的小腦域,遠段指小腦上動脈供血區域)、合并高血壓(是、否)、合并冠心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吸煙史(是、否)、酗酒史(是、否)、肝功能異常(是、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并將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變量納為自變量,對其賦值,將APCI后END的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經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檢驗找出可能的影響因素,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性別、病灶位置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單因素分析[例(%)]
2.2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多因素分析 將表1初次經卡方檢驗單因素分析證實為可能影響因素納為自變量,將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并將發生賦值為“1”,未發生賦值為“0”,經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女性、中段腦梗死是誘發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表3。

表2 自變量說明
APCI為臨床心腦血管常見急重癥,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椎基動脈綜合征,如雙側感覺障礙、小腦損傷等,如未及時接受規范治療,甚者可導致患者癱瘓及死亡,危害患者生命安全[5~6]。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是急性后循環腦梗死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導致神經功能不斷下降,造成患者癱瘓、語言障礙等[7~9]。因此,尋找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因素,對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多項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及中段腦梗死是誘發急性后循環腦梗死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在于,女性APCI患者更易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主要由于正常女性機體內的雌激素可作為一種神經保護劑,對缺血、缺氧性腦組織損傷具有良好的挽救作用,但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激素水平也有所降低,導致并發APCI疾病時,機體缺乏保護,從而END的發生率隨之提升。另外,女性血紅蛋白水平較男性低,而血紅蛋白是機體氧循環地重要載體,當血紅蛋白水平降低時,可影響腦組織細胞恢復,不利于患者疾病預后[10]。APCI患者梗死部位在中段時,END發生率較高,主要由于中段指小腦下前動脈供血的小腦域,位置相較于近段與遠端均較長,且位于整個腦橋地方,當APCI發生時,腦部血供障礙,可直接造成腦橋動脈阻塞,最先影響中段位置,導致基底發生水腫,從而誘發END。而近段與遠段位置,側支循環影響較小,疾病發生時代償能力更強,因此臨床需對中段梗死部位患者更多關注,積極實施防治措施[11~12]。
綜上所述,APCI后END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女性、中段腦梗死均為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需重點予以關注,并積極實施相關防治措施,以期降APCI后END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