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姍珊 張會香
([1]梧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廣西·梧州 543099;[2]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可溶性淀粉、無水乙醇、正丁醇、氯化鈉、葡萄糖、苯酚、氨水、磷酸、濃硫酸、氫氧化鈉、氯仿、鹽酸、考馬斯亮藍G250(以上用到試劑均為分析純);顆粒狀活性炭(化學純),廣東達濠精細化學品公司;AB-8大孔吸附樹脂,山東西亞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Cellulose DE-52填料。
潔凈的玻璃層析柱(1.5 cm×30 cm);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HH-S型),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高速萬能粉碎機(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傲譜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SHZ-Ⅲ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旋轉(zhuǎn)蒸發(fā)器(RE-2000A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離心機(DL-5-B型),上海安亭;酸度計(PB-10型),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1.2.1 地木耳多糖的提取
將干燥的地木耳利用高速萬能粉碎機粉碎后干燥備用,準確稱取10 g地木耳粉末,加入適量95%乙醇浸泡3 h,過濾后干燥濾渣,接著以60:1的液料比加入蒸餾水,混合均勻后于90℃中恒溫水浴3 h,過濾后將濾渣繼續(xù)重復浸提操作4次,合并濾液,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將濾液濃縮至適當體積,加入約3倍體積的無水乙醇,在4℃下低溫放置過夜。過夜后燒杯有白色絮狀物出現(xiàn),4500 rpm轉(zhuǎn)速下離心20min,收集沉淀后烘干即得地木耳粗多糖約2.55 g。
1.2.2 多糖含量的測定及標準曲線的制作
準確吸取50 g/mL的葡萄糖標準溶液0、0.2、0.4、0.8、1.2、1.6 mL,各加水補至2.0 mL,加入6%苯酚1.0 mL和濃硫酸5.0 mL,充分振蕩均勻,馬上加熱10 min,冷卻后于49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葡萄糖含量作橫坐標,吸光度值作縱坐標,繪制曲線。樣品溶液吸取2.0 mL,必要時對樣品溶液進行稀釋,按同樣操作進行吸光度的測定。
1.2.3 粗多糖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
取試管6支,按照表1配制試劑,搖勻后靜置顯色2min,空白調(diào)零管為1號管,在595 nm波長下測出吸光度,注意應在1h內(nèi)完成比色。橫坐標為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吸光度值則為縱坐標,繪制曲線。精密吸取樣品溶液1.0mL,必要時對樣品溶液進行稀釋,加入5.0 mL考馬斯亮藍,充分混勻后靜置顯色2 min,在595 nm波長下測出吸光度值。
1.2.4 DEAE-纖維素柱層析
(1)預處理。取適量DEAE-52于燒杯中,蒸餾水溶脹24 h,而后稍稍側(cè)邊傾出表面懸浮著的細小顆粒,接著用0.5mol/L氫氧化鈉溶液浸泡40 min,抽濾,用蒸餾水沖洗至中性,抽濾后用0.5mol/L鹽酸溶液浸泡40min,洗至中性。抽濾后烘干過夜,備用。
(2)柱層析。采用濕法裝柱,使DEAE-52沉積高度達到玻璃柱的三分之二處,用2-3倍體積的蒸餾水達到平衡柱床作用。
1.2.5 地木耳多糖的理化性質(zhì)
碘—碘化鉀反應,取多糖樣品溶液200 L于小離心管,慢慢滴加50 L碘—碘化鉀溶液,觀察顏色變化,陰性對照是蒸餾水,陽性對照是0.5%的淀粉指示液,比較現(xiàn)象。苯酚—硫酸反應,于試管中加入多糖溶液1 mL,加入600 L的5%苯酚—硫酸溶液,接著加入625 L濃硫酸,搖勻后觀察顏色變化。以蒸餾水作陰性對照。茚三酮反應,于試管中加入1.0 mL多糖溶液,加入茚三酮試劑1.0 mL后放入沸水浴中加熱20 min,冷卻后觀察現(xiàn)象。各取蒸餾水和小牛血清溶液(1.0 mg/mL)1.0 mL作為對照,比較現(xiàn)象。
1.2.6 地木耳多糖的穩(wěn)定性研究
(1)熱對多糖的影響。
(2)pH對地木耳多糖的影響。
分別取1 mL的多糖溶液6份,室溫下用0.1 mol/L鹽酸溶液和0.1 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為6、6.5、7、7.5、8、8.5,稀釋1000度后,避光保存12 h,用苯酚—濃硫酸法(1mL6%苯酚+5mL濃硫酸),加熱20 min顯色,冷卻后在490 nm處測定多糖溶液的吸光度。
由實驗方法1.2.4和1.2.5繪制出標準曲線,見圖1和圖2。如圖1可見,葡萄糖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0.0053x+0.0116,R2=0.9956。說明標準曲線的線性關系良好。如圖2可見,蛋白質(zhì)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5.3214x-0.0056,R2=0.9923。說明標準曲線的線性關系良好。

圖1:葡萄糖標準曲線圖

圖2:蛋白質(zhì)標準曲線圖
分別用Sevag法和木瓜蛋白酶+Sevag法進行去蛋白處理6次,對比多糖損失率和蛋白脫除率可知,雖然兩種方法去蛋白6次的蛋白脫除率相差不大,即脫蛋白效果差不多,但用木瓜蛋白酶+Sevag法對多糖造成的損失較大,證明Sevag法作為經(jīng)典的去蛋白方法,蛋白質(zhì)脫除率和多糖保留率都較好,適宜用于地木耳粗多糖的脫蛋白處理。而用鹽酸法只進行去蛋白處理2次,發(fā)現(xiàn)前后兩次脫除蛋白效果差別不大,但對多糖造成的損失已經(jīng)比用Sevag法去蛋白的多,明顯不適合運用于地木耳多糖的脫蛋白處理,因此,選用Sevag法進行脫蛋白處理。
分別用顆粒狀活性炭,雙氧水法以及大孔吸附樹脂法進行去去色素1次,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掃描確定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0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計算出的脫色率比較,大孔吸附樹脂法脫色率達 65.44%,脫色率較雙氧水法的51.52%以及活性炭法的9.84%高,脫色效果相對較好,但同時比較考慮對多糖的損失程度,盡管大孔吸附樹脂對多糖脫色效果好,但損害程度也高,達到了94.57%,而活性炭也達到了91.50%,雙氧水法只損失了81.40%,因此相比較之下,選擇雙氧水法進行去色素處理。
用 DEAE-52纖維陰離子柱層析分離開地木耳多糖的不同組分,多糖溶解后取5 mL上樣,依次用蒸餾水、0.1-0.5 mol/L NaCl進行梯度洗脫,選用苯酚—硫酸法逐管檢測出吸光度值,地木耳粗多糖通過DEAE-52纖維柱層析得到較好分離,共有明顯的8個洗脫峰,每個峰形都比較對稱,NCP1-8分別代表了洗脫出的較好的8個組分。在峰形較好時,選峰面積法進行定量,因此參考峰面積大小的不同,收集其中含量較多的NCP3、NCP4、NCP5三個組分。這三個組分都分離完全,分別合并收集這三個組分,進行濃縮處理,干燥待用。
碘—碘化鉀反應為淀粉指示劑變?yōu)樗{色,而多糖和蒸餾水無明顯變化,因此表明在碘—碘化鉀反應中顯陰性反應,說明為非淀粉多糖;苯酚—硫酸反應為多糖溶液變橙黃色,相比蒸餾水對照沒有反應,因此在苯酚—硫酸反應顯陽性反應,說明提取物是多糖。茚三酮反應為小牛血清溶液顯紫色,而蒸餾水與多糖溶液無明顯變化,因此茚三酮反應顯陰性,說明多糖溶液不含蛋白與多肽物質(zhì)。
在熱水浴70℃下,隨著時間的延長,多糖溶液的吸收值沒有明顯的變化,以及隨著溫度的變化,多糖溶液的吸收值變化很小,說明熱對地木耳多糖的穩(wěn)定性沒有明顯的影響。隨著pH的逐步增大,多糖溶液的吸收值有緩慢增大情況,在pH達到8以后增加情況明顯。說明酸性條件下,多糖是穩(wěn)定的,在堿性條件下多糖穩(wěn)定性降低,有部分水解,導致吸光度增大。
采用熱水浸提法提取地木耳粗多糖,以60倍蒸餾水在90℃恒溫水浴中浸提四次,每次3 h,濃縮提取液,醇沉后離心收集沉淀,烘干后獲得粗多糖。去蛋白和去色素方法比較后,最后去蛋白方法為Sevag法,去蛋白操作8次后蛋白去除率達43.42%,多糖損失率只有12.23%,去色素方法為H202法,脫色率達51.52%。對地木耳多糖的分離純化中,用蒸餾水和幾種不同梯度的NaCl溶液為洗脫液,DEAE-52柱層析洗脫,共收集得到8種組分,選取含量較多的三個組分進行純度鑒定,各個組分經(jīng)紫外光譜掃描顯示不含核酸與蛋白質(zhì)。分離后的地木耳多糖通過理化性質(zhì)分析證明:分離后的多糖組分為非淀粉多糖且不含蛋白與多肽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