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敏 錢藝琴
(廣西教育出版社 廣西·南寧 530022)
《周易》有言:“井泥不食,舊井無源。”原為汲水之井被污泥堵塞,不及時清除則無法獲取清源。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如此。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發展中的重要領域。中共十八大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對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在生態系統較為嚴峻的形勢下,企業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方面,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而努力。
新聞出版單位作為特殊的文化產業,以人類精神文明產物為內容,以一定形式的物質產品為載體,對知識產品進行生產和傳播。生態文明建設在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中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和深入,“綠色出版”作為健康文明的生態出版活動的新名詞成為近幾年來新聞出版行業發展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何為綠色出版呢?作為一種新型的出版模式,綠色出版是“為了符合健康節約、現代科技、生態文明遺跡環保低碳的要求而產生的”。安旭認為,“綠色出版”的范疇應為“沒有超量與重復的有效出版”“有利于創建健康文明的人文生態的出版活動”。因此,綠色出版是與環境相協調的一種集約式出版活動,能有效減少對紙張等原材料的浪費,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形成高效節能的綠色出版產業鏈。
在綠色出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形勢下,廣西出版單位在近幾年來立足地區發展現狀,借助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從多方面積極推動綠色出版。本文就近年來廣西教育出版社的綠色出版為例,分析廣西出版單位如何在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傳統出版,在出版印刷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紙張、油墨、膠片等耗材。由于傳統觀出版流程的復雜性,出版社所耗費的紙張等材料不僅用于圖書產品的生產,還大量用于編輯、印刷、發行及日常辦公等環節,造成了資源的耗費和能源的消耗。廣西教育出版社為實現出版社的綠色出版,積極引進綠色印刷技術,充分發展數字出版技術,轉變出版發展模式,從印刷、編校、辦公、發行等環節進行了全方面的嘗試。
出版與印刷息息相關,加快印刷業發展方式的環保,促進綠色印刷的推進,是出版社實現綠色出版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綠色印刷在印刷業的推廣進程,強調綠色印刷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正如王巖鑌指出的,要“繼續發揮印刷企業的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增強責任意識,積極采用綠色技術和裝備”。
CTP(Computer to Plate)技術是綠色印刷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指采用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制版印刷的制版技術,無需出膠片和曬版,從而節省工序、時間和耗材,提高生產效率,是“印刷行業向數字印刷發展的趨勢”。為節省資源的耗費,廣西教育出版社從2012年秋季中小學教材印刷開始使用綠色印刷技術。
在應用CTP技術之前,出版社在與印刷企業對接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傳統的出片環節,需要耗費大量的膠片,且需要耗時較久的人工拼版,由于制作程序繁瑣,稍不留意便會成為廢版,造成膠片材料的浪費,若改版,則需重出膠片,產生資源的二次耗費,無形中增加了大量的能耗;但鋪開CTP技術之后,圖書的原始文件以電子稿形式存儲,實行電腦拼版,便于修改和完善,減少印刷過程中的差錯,省去膠片的耗材,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減少出片環節,縮短工作流程,提高了出版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綠色印刷在圖書出版中的應用。廣西教育出版社通過CTP技術應用,有效節約了圖書印刷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推進了出版社的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出版社作為文化企業,通過推進企業信息化,完善企業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紙張等資源,實現綠色辦公,為企業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鋪墊。
ERP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為企業辦公提供數字化管理平臺。于出版社而言,ERP系統可以配合出版信息化建設,根據出版社業務流程,實現編校、裝幀、排版、出版及財務等環節信息傳輸和共享功能,節省不必要的耗材使用,提高工作的效率性和準確性。
早在1988年廣西教育出版社即開始應用計算機,并視工作需要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更新換代。2010年,出版社開始引入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了圖書編印發等出版流程的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功能覆蓋傳統出版的編校流程、財務管理、印刷出版、圖書發行、人力資源等,同時該系統可以與合作公司進行數據的無縫對接,有效節省了日常辦公的紙張使用,減少了資源的浪費,為廣西教育出版社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數字出版與綠色出版存在天然的聯系,數字技術的發展可以促進出版方式的多樣化,使知識信息有了更豐富的載體,從而為低效出版問題提供解決途徑,明確生態文明的出版導向。大力發展數字出版,可以將出版社現有資源數字化,以電子的形式代替紙張,進行有效的存儲與利用,根據實際情況將部分紙質出版物轉化為數字出版物,或是將可以重復利用的資源進行合理的統籌和管理,進行科學有效的循環使用。研究指出,“數字出版不僅是圖書出版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圖書出版在生態文明時代的責任所在。”數字出版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出版行業的創新發展,還能促進出版行業的生態文明建設。
廣西教育出版社通過實施建設“教育資源MPR整合推廣服務工程”重點項目,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為綠色出版的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國ISLI注冊中心和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的指導和支持下,在項目建設期間,廣西教育出版社結合社內現有資源,以項目申報內容為核心,以國家標準MPR技術為抓手,整合出版社優質的教育資源,進行特色主題教育產品開發,逐步構建一定規模的MPR出版物產品體系,并實現從單一產品形態轉向多媒體、復合出版產品形態,從產品提供轉向內容服務的轉型升級,促進傳統出版走向融合出版。在項目的推動下,隨著教育資源的建設和產品體系的完善,形成基礎教育、特色教育、民族教育等多類數字資源庫、知識庫,項目將數字內容資源聚合,進行出版策劃,在數字化加工、存儲、發布、投送等數字出版產業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整合,逐步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做到線上線下出版資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生發又相互補充。
綠色印刷的推廣、ERP系統的日趨完善以及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生態文明在出版業的建設。但出版社在實際生產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產的盲目性,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低水平的重復出版,造成一定數量的庫存,已開發的數字資源利用率也不高,投入分散而精品難求。
在圖書出版需求方面,個性化需求呈現增長趨勢。人們對一些專業化書籍、學術論著等書籍的出版需求越來越多,對斷版圖書、絕版圖書、小眾圖書、樣書、個性化圖書等“多品種、少批量”圖書的需求持續增加,因此,讀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對出版社的服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圖書印刷市場主要表現在:隨著圖書的品種的增多,單種圖書的印數日趨減少,書店的銷售速度加快,這就要求圖書的印刷周期縮短。對于個性化、可變信息印刷市場,只有數字印刷才能滿足其需求。出版業已經開始從單一的工業化的圖書生產向同時提供出版服務轉變,今后更多的圖書將不是為大量銷售而出版的。同時,受各類新型電子媒體的影響,一些紙質圖書的銷量會有所下降。這些都會有力地促進按需出版的發展,同時也會擴大按需出版的市場影響力,推動新的圖書出版經營模式建立。
傳統的出版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因此,傳統的出版充分利用和挖掘豐富的內容資源,加速內容數字化和加強管理。基于已經搭建的資源管理平臺和辦公管理系統,出版社可以進一步將內容資產管理逐步發展成為“媒體內容開發和管理業”,為印刷媒體、電子媒體、網絡媒體、數字出版服務。為各種媒體提供符合各自要求的內容,把數字內容本身做成商品。
出版社可根據現有的資源平臺,進一步建設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即文檔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將出版社等出版電子化資源進行版式化處理,并在進行安全的版權保護基礎上,對版權數字資源建立專有數字資源庫,為在線交易平臺和按需打印平臺提供數字資源。在此基礎上,搭建按需作業平臺,通過數字資產平臺提供的數字資源,利用網絡供終端用戶在線瀏覽、查看、檢索等應用;通過在線訂單,為按需打印平臺提供異地印刷要求,滿足各類個性化服務需求。對接按需打印加工平臺,實現全數字化印刷生產流程管理,通過專有技術實現對印刷份數的有效管理和訂單生產狀態的返回確認,為在線交易提供有效的信息,實現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是出版單位繼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發力點,也是出版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突破口。正如學者肖東發所言,“圖書按需出版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出版方式和出版理念”,可以解決當前出版社面臨的諸多問題,尤其對生態文明建設來說,能夠節省大量寶貴的資源。隨著出版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化技術的創新,廣西出版單位將在不斷深入的產業生態建設中實現更高效、節能、低碳的綠色出版。
注釋
① 范雨昕.綠色出版——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科技傳播,2014(05).
② 安旭《:綠色出版探究》《,探索王巖鑌《: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看齊,繼續推綠色印刷實施》《,印刷雜志》,2016年第12期.
③ 烏靈《:從出版社的角度看CTP技術》《,科技與出版》,2007年第1期.經緯,2016年第三期.
④ 肖東發.按需出版是出版的趨勢和方向[J].出版廣角,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