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璇 張有明 牡丹江師范學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現代生說的巨大沖擊,從而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疾病應運而生。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及《“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加強健康教育,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對不同年齡段花式動感單車練習者進行12 周的跟蹤調查,探討該運動方式對不同性別、年齡段以及不同的鍛煉時間對練習者的身體自尊、幸福感以及身體形態的影響。不僅是從大眾健身視角出發,以期為學校體育教育提供一些新的發展思路。
以在汨羅市三家健身房招募自愿選取共計40 名40~55 歲會員為前期主要研究對象,對該人群進行 12 周動感單車運動干預,要求:會員身體健康,無遺傳病史,在實驗過程中禁止暴飲暴食,堅持每日進行打卡。12 周后,通過對打卡數據的統計,剔除無效數據后隨機抽取20 名實驗對象進行后測。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網絡文獻資料,仔細認真閱讀有關健身房動感單車課程相關文獻,并對所讀文獻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以便找出本課題研究可借鑒之處。
2.問卷調查法
本次研究采用《幸福感量表(GWB)》與《身體自尊量表》(PSPP),對前期確定的40 名實驗對象進行問卷發放,最后僅對符合研究標準的20 名會員的數據進行統計,根據每日打卡等數據每周鍛煉次數三次以上、每次花式動感單車鍛煉不低于30 分鐘者的有效實驗數據進行記錄。
3.實驗法
本實驗對受試者進行12 周動感單車運動干預,運動前進行5 分鐘的準備活動,持續運動25~35 分鐘,然后進行5 分鐘整理活動。每周開設6~7 節花式動感單車課程,實驗者可自選≧3 次課進行練習,持續12 周,運動干預12 周對所選取的調查對象進行實驗前后2 次測試,探討花式動感單車運動的實際效用。
4.數據統計與分析
測試數據的統計均采用 excel 和 spss21.0 進行統計分析處理,組間數據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同組數據采用配對樣本 t檢驗。非常顯著為 p<0.01,顯著性為p<0.05。所有的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
由表1可知,利用配對T 檢驗研究實驗數據可發現實驗前后練習者的體重和BMI 值均有下降,且差異顯著;但對練習者腰圍與體脂百分比從統計學角度,表現為差異不顯著。說明通過12 周實驗后,花式動感單車對于想要瘦腰和減脂的練習者的作用并無太大效果。
表1 練習者實驗前后身體形態情況的配對t檢驗
由表2可見,在身體自尊量表5因子中,干預前后練習者的身體自我價值感,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三因子差異顯著,對身體吸引與身體吸引力兩因子隨實驗后分值有所提高,但影響差異不顯著。故可以認為花式動感單車運動對練習者的身體自尊各因子有一定的影響。
表2 實驗前后練習者身體自尊的配對t檢驗
表3結果顯示:實驗前后總體幸福感的6 個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花式動感單車強調運動氛圍與運動環境,訓練時音樂伴奏環繞四方,有助于訓練者放松身心,調節情緒,有助于提高生活的滿足與幸福度。
表3 實驗前后練習者總體幸福感配對t檢驗
(1)通過12 周實驗,整體數據分析得出:花式動感單車運動實驗前練習者的體重、BMI 數據明顯高于實驗后數據,腰圍與體脂百分比數據略低于實驗前數據。說明通過12 周花式動感單車的練習,對練習者的身體總重量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體重的下降可能是水分的流失,脂肪的下降或骨骼肌的流失等多方面因素。根據表1可知實驗前后練習者腰圍與體脂百分比數值略有下降,但差異不顯著,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花式動感單車運動對練習者體重、BMI 有一定的影響,但對其身體形態的改變影響不大。
(2)調查顯示,實驗后身體自尊5 因子分數均有上升,但從統計學上分析可知僅有身體自我價值感、運動能力及身體素質3 因子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12 周花式動感單車運動對40-55 歲練習者的身體自尊有一定的影響。
(3)通過總體幸福感6 因子數據分析得出:實驗前對健康的擔心因子明顯低于實驗后,統計學上具有顯著差異。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對感情和行為的控制、憂郁和愉快的心境以及行為的控制這5 因子實驗前后均有上升。結論:花式動感單車運動利用簡單動作以及沉靜式的音樂伴奏,通過調節會員運動時的積極情緒,進而達到提升其總體幸福感。
(1)對于教練員應更嚴謹的對教學進行設計,如每首歌曲的心率、負荷的控制以及相應肌群訓練的動作編排。積極宣揚健身各方面知識,清晰認識到降重不等于健身。
(2)對于相關部門可思考花式動感單車能服務于健身房大眾,是否同時也可為學校體育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提供一些新思路。通過全新的上課形式,設計一款適用于普通學生以及特殊學生的動感單車,是否有利于改善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上體育課”這一現象,同時是否能促進特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