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彥玲,李曉君,2,張思瑤,楊靜*
(1.中北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2.山西納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來源廣泛、環(huán)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和可食性等優(yōu)點,符合消費者對安全產(chǎn)品的需求,已成為研究和開發(fā)的熱點[1]。其中多糖類是一個重要的分支,主要包括淀粉、海藻酸鈉、殼聚糖、果膠、黃原膠和纖維素等[2]。果膠主要來源于柑桔皮或蘋果渣,由D-半乳糖醛酸單元的甲基化酯組成,單一果膠膜的機械強度差,但它的線性結構能賦予膜柔韌的特點,是形成可食性膜的一種良好材料[3]。海藻酸鈉是由β-D-甘露醛酸和α-L-古龍醛酸通過α-1,4-葡萄糖苷鍵聚合的海藻多糖的代表,由于其良好的機械強度常被用作可食性涂膜或薄膜的基質(zhì)[4],但是單一海藻酸鈉制成的薄膜具有硬脆及耐水性較差的缺點。因此,通常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共混,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根據(jù)不同的比例復配,以增強其優(yōu)良協(xié)同效應,改善自身的缺點[5]。果膠和海藻酸鈉這兩種聚陰離子多糖都可以與鈣離子很好地形成“蛋盒”模型,其結合也有助于改善耐水性,增強協(xié)同物理化學性質(zhì),在復合膜的制備及應用上已得到廣泛研究[6]。而在眾多鈣離子交聯(lián)劑中,氯化鈣的效果最好[7]。黃原膠是一種胞外微生物多糖,由以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組成的五糖重復單元形成,在低濃度下具有優(yōu)異的相容性、溶解性和穩(wěn)定性,常與其它生物聚合物共混以提高耐水性和熱穩(wěn)定性,在復合膜體系中起到輔助協(xié)調(diào)的作用[8]。增塑劑甘油具有相對低的極性,可阻隔空氣,抑制水分揮發(fā),通常用來提高復合膜的柔韌性[9]。
單一成分的可食性膜存在機械性能不足和透濕效果差等問題,而復合膜又存在成膜液黏度過高,在制膜過程中易產(chǎn)生大量泡沫影響復合膜性能等問題,本研究將果膠、海藻酸鈉與黃原膠共混,制成可食性膜液,以膜液混合體系的流變特性為響應值,先確定果膠和海藻酸鈉的用量,再將二價陽離子Ca2+與天然陰離子多糖膜液相互交聯(lián)形成可食性復合膜,以拉伸強度為響應值,進一步通過響應面法優(yōu)化黃原膠、甘油及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制備優(yōu)化一種新型多糖類復合膜,研究其結構及理化性能,以期為新型可食性多糖膜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一種新途徑和基礎數(shù)據(jù)。
果膠(貨號LM-106AS-YA,酯化度45.53%,食品級):美國斯比凱可公司;海藻酸鈉[黏度667 mPa·s(20℃),食品級]:青島聚大洋藻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黃原膠(食品級):淄博海瀾化工有限公司;甘油(食品級):廣州嘉德樂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氯化鈣(食品級):濰坊海之源化工有限公司;乙醇(食品級):湖北鑫潤德化工有限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JM-B-200電子天平:浙江省余姚市紀銘稱重設備公司;LC-DMC-H磁力攪拌器:上海力辰科技有限公司;211-101EK電子數(shù)顯千分尺:桂州廣陸數(shù)字測控有限公司;LGD 5000電子萬能拉力試驗機:廈門易仕特儀器有限公司;Lambda35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Spectrum two傅立葉紅外光譜儀: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MCR 301流變儀:奧地利安東帕公司;D8 Advance X-射線衍射儀:德國布魯克公司;JSM-7001F熱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日立高新技術公司。
在2%甘油的條件下,稱取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果膠、海藻酸鈉及黃原膠于80℃的蒸餾水中,用磁力攪拌器將三者混合均勻至完全溶解得到膜液。
分別改變果膠、海藻酸鈉及黃原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固定其它條件不變,制備可食性膜液。膜液冷卻至室溫22℃,用流變儀測定膜液的流變性能,CP-50-1錐板的直徑為50 mm,錐角為1°,間隙為0.1 mm,用于測量剪切黏度(剪切速率0.1 s-1~100 s-1)和黏彈性(應變1%,頻率 0.1 Hz~100 Hz)。
1.5.1 單因素試驗設計
以甘油為助溶劑,稱取質(zhì)量分數(shù)為0.6%的果膠、0.5%的海藻酸鈉和一定質(zhì)量分數(shù)的黃原膠加入80℃的蒸餾水中,用磁力攪拌器將三者混合均勻至完全溶解得到膜液。將膜液倒入90 mm培養(yǎng)皿內(nèi),使其高度為0.5 cm,再將氯化鈣溶液噴灑在復合膜液的表面至完全覆蓋。最后將含膜液的培養(yǎng)皿放入烘箱,60℃下烘干后揭取成膜,并在室溫22℃下置于干燥器中靜置24 h得到復合膜。在此基礎上分別研究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0.1%、0.2%、0.3%、0.4%、0.5%),甘油質(zhì)量分數(shù)(0.1%、0.5%、1.5%、2.5%、3.5%) 和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1%、2%、3%、4%、5%)3個單因素條件對復合膜拉伸強度的影響,重復3次。
1.5.2 響應面試驗設計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果,采用Box-Behnken中心組合設計以A(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B(甘油質(zhì)量分數(shù))、C(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為自變量,以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TS)為響應值的三因素三水平響應面試驗。
1.6.1 厚度及密度
在膜材料上隨機取5個點,用電子數(shù)顯千分尺進行測定,并取平均值。將膜裁剪成5 cm×5 cm的大小,并稱量其質(zhì)量,由厚度計算其體積的大小,根據(jù)公式(1)可得到膜的密度ρ。

式中:m 為 5 cm × 5 cm 膜的質(zhì)量,g;a、b、c分別為該膜的長度、寬度、厚度,cm。
1.6.2 機械性能
將膜剪成2 cm×7 cm的長方形,用電子萬能拉力試驗機進行拉力測試,測定復合膜的拉伸強度及斷裂伸長率(elongation at break,EB)。夾距設定為 2 cm,拉伸速度設定為10 mm/min,測定溫度(25±2)℃,相對濕度40%~55%。根據(jù)拉力和位移,利用公式(2)和(3)計算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10]。

式中:TS為拉伸強度,MPa;FM為膜斷裂時承受的最大拉力,N;S為拉伸前截面積,mm2。

式中:EB為斷裂伸長率,%;Lmax為膜斷裂時達到的最大長度,mm;L0為膜的初始長度,mm。
1.6.3 水蒸氣透過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
水蒸氣滲透性試驗根據(jù)ASTM E96《材料水蒸氣透過率的標準試驗方法》進行了一些修改,將50 mL燒杯注入20 mL蒸餾水,用膜將杯口包裹密封,橡皮筋固定。然后放置在無水硅膠干燥器中(相對濕度為0%,室溫22℃)。每2 h稱重1次,稱6次。根據(jù)公式(4)進行計算。

式中:Δm為兩次稱重質(zhì)量之差,g;x為膜的平均厚度,mm;S為包裹部分的有效面積,m2;ΔP為膜兩側(cè)的蒸汽壓差,為 3 179 Pa(22 ℃);t為間隔時間,s。
1.6.4 膜的表征
將干燥后的膜樣品(2 mm×2 mm)噴金,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對復合膜的表面及橫截面進行觀察,膜處于高真空狀態(tài),加速電壓為3 kV。
對膜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ometry,XRD),射線采用CuKα射線,電壓為 40 kV,電流為40 mA。掃描范圍為 10°~50°。
采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xiàn)TIR)對膜進行結構分析,將膜(5 cm×5 cm)放置在試樣臺中間位置,采用衰減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ATR)附件測量,掃描次數(shù)為32,分辨率 4 cm-1,測量范圍 4 000 cm-1~400 cm-1。
所有的測試都至少重復3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使用Design-Expert 8.0.5.1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使用Origin 8.5軟件進行畫圖。
成膜溶液的流變性對液體涂層的擴散能力、均勻性、復合膜的厚度及機械性能有重要影響[11]。在25℃條件下,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果膠和海藻酸鈉對膜液流變特性的影響見圖1。

圖1 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果膠和海藻酸鈉對膜液流變特性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pectin and sodium alginat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film-forming solutions
由圖1a可知,黏度隨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與具有剪切稀化行為的非牛頓流體相對應,特別是當剪切速率在0.1 s-1~20 s-1時,黏度急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快速剪切過程中成膜溶液分子鏈的破壞[12]。同時,果膠質(zhì)量分數(shù)越大,溶液的黏度越大。這是因為隨著果膠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加,單位質(zhì)量溶液中果膠的分子量增加,海藻酸鈉與果膠的距離縮短,分子間作用力增強[13]。采用Ostwald-de-Waele冪律方程對靜態(tài)流變曲線進行擬合,得出所有樣品的稠度系數(shù)(k)、流變指數(shù)(n)值以及相關系數(shù)(R2),如表1所示。

表1 成膜液冪律方程擬合參數(shù)Table 1 Fitting parameters of power law equation for filmforming solution
n值小于1的成膜溶液為非牛頓假塑性流體,較高的n值意味著成膜溶液接近牛頓流體,黏度不依賴剪切速率[14]。當果膠質(zhì)量分數(shù)低于0.4%時,流動性太強,難以控制;當果膠質(zhì)量分數(shù)超過0.6%時,成膜物黏度太大,難以充分溶解和混合。綜合考慮,果膠質(zhì)量分數(shù)確定為0.6%,有利于膜液的充分溶解、混合和鋪展。MA等[13]報道的塔拉膠-聚乙烯醇膜溶液的k值和n值分別為4.253Pa·s和0.466,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由圖1b及表1同理可得,海藻酸鈉的最佳質(zhì)量分數(shù)為0.5%。
2.2.1 PAX制備的單因素試驗
不同黃原膠、甘油及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對復合膜拉伸強度的影響見圖2。

圖2 不同黃原膠、甘油及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對復合膜拉伸強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xanthan gum,glycerin and calcium chloride on tensile strength of composite film
由圖2可知,PAX的拉伸強度隨著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加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增加到0.4%時,拉伸強度達到最大,為(34.89±0.43)MPa,這是由于黃原膠分子呈現(xiàn)有序的螺旋結構,與水分子、其它多糖分子之間借助范德華力和氫鍵形成致密的三維網(wǎng)狀結構[15]。但當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超過0.4%時,由于黃原膠極大的黏度,難以形成較均一的共混膜,拉伸強度逐漸降低。劉筱等[16]也報道乳膠膜的拉伸強度隨著黃原膠的加入先增大后減小。結合PAX在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為0.4%時,柔韌性及外觀顏色較好,可得黃原膠的最佳質(zhì)量分數(shù)為0.4%。
隨著甘油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加,PAX的拉伸強度從(43.53±0.72)MPa逐漸降低到(18.60±0.60)MPa,這是因為甘油為小分子物質(zhì),很容易進入到膜基質(zhì)大分子間,破壞膜中原有大分子鏈的結構,削弱聚合物分子間的范德華力,降低氫鍵形成的幾率,但提高了分子鏈的柔韌性[17]。考慮到甘油的質(zhì)量分數(shù)在低于1.0%時,PAX的延伸性變差,脆性增加,容易折斷,所以選擇1.0%~3.0%的質(zhì)量分數(shù)。
隨著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PAX的拉伸強度增大,當質(zhì)量分數(shù)為2%時達到最大為(28.60±0.37)MPa,隨后拉伸強度減小,這與李楊等[18]研究Ca2+質(zhì)量分數(shù)對海藻酸鈉-印度樹膠復合膜的力學性能趨勢結果相同。這可能是因為多糖中含有豐富的羧基,易與Ca2+發(fā)生交聯(lián)作用。隨著Ca2+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大,交聯(lián)速度越快,使拉伸強度增大,但交聯(lián)速度過快導致Ca2+與羧基基團不能有序結合,使PAX拉伸強度降低[19]。當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很大時,復合膜的表面會有鈣離子析出,呈現(xiàn)白色污漬,外觀不佳且復合膜變脆。綜合分析,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為2%時,PAX有較好的性能。
2.2.2 PAX的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果,確定響應面中三因素三水平分別為:A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0.3%、0.4%、0.5%),B甘油質(zhì)量分數(shù)(1%、2%、3%)和C氯化鈣質(zhì)量分數(shù)(1%、2%、3%)。響應面試驗方案和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方案及結果Table 2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for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采用Design Expert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以各因素水平編碼為自變量,拉伸強度為響應值的二次回歸方程:Y=29.80-0.45A-0.75B-0.11C-0.42AB-0.22AC-0.36BC-2.20A2-1.64B2-1.22C2。對該模型進行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結果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for regression equation
模型的F=54.46,P<0.000 1,表明該回歸模型高度顯著;A、B、A2、B2、C2影響極顯著,AB 影響顯著,該模型的相關系數(shù)R2=0.985 9,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線性關系顯著,說明模型對試驗擬合情況較好,試驗誤差小,可用于預測PAX最佳制備工藝。
各因素交互作用對PAX拉伸強度影響的響應面圖如圖3所示。


圖3 各因素交互作用對PAX拉伸強度影響的響應面圖Fig.3 Response surface show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variable variables on TS of PAX
響應曲面的坡度越陡峭,說明交互作用越顯著[20]。隨著黃原膠和甘油質(zhì)量分數(shù)變化的響應面趨勢呈拋物線,出現(xiàn)極大值,并且曲面坡度較陡,說明AB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圖3b的分析結果與方差分析結果PAB<0.05相一致;而曲面平緩,說明AC和BC之間交互作用不明顯。
通過回歸模型分析,得出PAX拉伸強度的理論最佳制備工藝為0.39%黃原膠、1.78%甘油、1.99%氯化鈣,預測PAX的拉伸強度最大值為29.897 MPa。考慮到實際操作的方便和可行性,選擇0.4%黃原膠、1.8%甘油和2%氯化鈣進行驗證試驗,結果表明,此條件下的PAX的抗拉伸強度為29.650 MPa,與理論預測值相差0.247 MPa,說明該模型是準確可行的。
2.3.1 PAX的基礎指標結果
復合膜優(yōu)良的機械性能可確保膜在應用過程中的完整性,是分子交聯(lián)作用與分子移動性的體現(xiàn)[21],PAX性能參數(shù)見表4。

表4 PAX的性能參數(shù)Table 4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AX
由表4可得PAX的拉伸強度大于國標GB 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22]中聚乙烯(10 MPa)及聚氯乙烯(15 MPa)保鮮膜的要求。PAX的水蒸氣透過率與CAZóN等[2]總結的殼聚糖類的可食性膜數(shù)值相近,具有進一步作為食品包裝的商業(yè)意義。PAX的不透明度僅為0.217±0.11,當用作食品包裝時,可實現(xiàn)被包裝食品的實時可視化。
2.3.2 PAX的微觀結構
通過掃描電鏡對PAX及響應面方案中3、4、11、16、17的表面微觀結構進行觀察,如圖4所示。

圖4 復合膜的表面掃描電鏡結果Fig.4 Surfac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composite films
方案3中含3%的甘油和3%的氯化鈣,表面斑點及孔隙相對較多,說明交聯(lián)過度導致析出,所對應的拉伸強度為25.65 MPa也相對較小。方案4與方案11中黃原膠質(zhì)量分數(shù)為0.3%,且交聯(lián)劑質(zhì)量分數(shù)都不能同時滿足2%,所以表面孔隙相對較多,影響其拉伸強度大小。方案16含0.5%的黃原膠、3%的氯化鈣,含量高導致表面分布零散的塊狀物,說明相容性相對較差。方案17含1%的甘油及1%的氯化鈣,交聯(lián)不足使其表面大面積的溝壑較多,影響其拉伸強度。PAX具有比較光滑均勻的表面,說明大分子之間排列緊密平整,膜基質(zhì)間很好地相容在一起,這與YU等[23]制備的甲基纖維素膜的SEM圖相似。
2.3.3 PAX的X-射線衍射及紅外光譜分析
果膠、海藻酸鈉、黃原膠和PAX的紅外光譜圖及X射線衍射圖如圖5所示。

圖5 果膠、海藻酸鈉、黃原膠和PAX的紅外光譜圖及X射線衍射圖Fig.5 Infrared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pectin,sodium alginate,xanthan gum and PAX
如圖5a所示,由于果膠鏈中的結晶,果膠粉末在13.6°和21.8°處出現(xiàn)結晶峰[11]。黃原膠粉末的衍射圖顯示了一個中心位于20.6°左右的寬的無定形峰[24]。海藻酸鈉粉末在14.2°左右有一個衍射峰,在22.5°處有一個非常弱的衍射峰[25]。PAX在2θ=21°處的衍射峰比果膠和海藻酸鈉更平坦、更寬,并且在13°~14°之間的衍射峰消失,這是膜基質(zhì)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說明果膠、海藻酸鈉和黃原膠之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這一結果驗證了SEM分析結果。
復合膜中果膠、海藻酸鈉和黃原膠的特征峰都產(chǎn)生了微小的位移(圖5b),說明果膠、海藻酸鈉和黃原膠分子間氫鍵、靜電作用力和范德華引力等強烈相互作用,使它們之間產(chǎn)生了良好的相容性,在復合膜中羥基、羧基等基團的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吸收峰發(fā)生了較大變化[15]。
以果膠、海藻酸鈉和黃原膠為基材,輔以甘油及氯化鈣的交聯(lián)制備復合膜PAX,首先參考流變結果確定PAX中果膠與海藻酸鈉的最佳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0.6%及0.5%,再以拉伸強度為指標,通過響應面試驗優(yōu)化確定最佳制備工藝為0.4%黃原膠,1.8%甘油及2%氯化鈣,在此條件下復合膜的拉伸強度為29.65 MPa,其斷裂伸長率為19.02%,水蒸氣透過率為18.12×10-11g/(m2·s·Pa)。流變分析與響應面法設計為生產(chǎn)新型食品包裝膜提供了技術參數(shù),有利于在生產(chǎn)實踐中尋找最佳工藝,后續(xù)也可以在復合膜PAX中添加花青素等天然指示劑來進行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