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 要】 ?情感教育對于高中美術教育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高中美術課堂內、外滲透了很多新穎的知識點,教師將情感教育的方式作為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途徑之一,可以為高中美術教學活動帶來很多新的想法。本文就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經驗加以總結,探討情感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 ?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伴隨我國高中美術教育教學不斷改革的步伐,多種多樣的教育手法和教育方式均逐漸改變了應試教育僵化的特點,在高中美術教育過程中,利用情感教育的因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給學生帶來很多益處。很多學生經歷了情感教育之后,逐漸對于美術教學產生了“共鳴”,激發其長期學習美術的興趣,帶動了終身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一、運用情感教育的滲透性,提升學習美術積極性
情感教育可以被應用于多個學科,由于高中美術課堂涉及很多國內外的審美因素,因此,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利用情感教育的滲透性,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以《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為例,這節美術課程充分體現真實與美術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在課上展示人類最早的繪畫藝術作品:古埃及壁畫、歐洲繪畫、敦煌莫高窟壁畫等獨特的美術元素。在課堂上引領學生觀看幻燈片,并且追溯漫長的歷史進程,美術源自于真實而又超脫于真實,在學習美術作品的同時,必然應該了解人類生活的真實樣貌。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美術之所以是人類重要的藝術之一,是因為其最早作為記錄人類樣貌、人類特殊事件和一些重要情感的載體。美術之所以引人入勝,正是因為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之上逐漸發展?!备咧猩鷳摿私?,只有基于人類真實情感并且合情合理的美術作品,才有可能達到更高的藝術成就。
情感教育不僅僅體現在作品本身的情感元素,還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包容、親和的互動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美術課堂必然是良好學習氛圍的體現。情感教育體現在高中美術課堂的方方面面,并使得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進程更加積極主動。
二、使用情感教育,增進高中美術課堂和諧性
高中生的課業壓力非常繁重,而且還要經受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學習美術可能是為了參加藝術類高考,也有的學生對于美術單純地感興趣,學習美術的動機并不一定相同。
只有真正熱愛美術的學生,才能夠明白情感教育,教師通過在美的元素中加入更美的情感,使得學生以審美的狀態看待世界。如,以《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為例,這節課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高中生的審美觀念,教師在上課之初,就利用PPT和視頻導入家鄉的夜景圖片、大海的風光、三亞自然美景及油畫鑒賞作品等,讓學生感受圖片本身的美和生活的美,并且分析自然美和社會美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敏銳地回答:“自然美雖然很淳樸,但是社會美中又滲透了人的情感。藝術作品中,有的能直接欣賞,有的卻只能間接地體會。”教師要教會學生,美是分層次的,并不是漂亮和好看是鑒賞美術作品的唯一標準。有時,丑陋和悲劇可能用來表達對于生命強烈的渴望。這一特別的鑒賞原則也可以在災難新聞報道中的攝影圖片中被予以很好的詮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于“美”的標準的積極思考和討論。
高中美術教師需因材施教,考慮學生學習的不同特點,給予其相應的教學指導,并利用情感教育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在美術課堂上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并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內逐漸提升其美術創作能力。
三、學習情感教育內涵,幫助學生善于發現和創造美
情感教育是在美術教育內容基礎上生發的新內容,人類能夠將情感和美育相結合,將藝術的創造與情感教育相融合。在高中美術課堂上,教師通過言傳身教或利用一些特殊的教育手法,讓高中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好。
當高中生真正熱愛美術,就會將自身的情感和感悟滲透到美術學習之中。高中生的美術創作往往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體現出純真質樸的藝術樣式。如,以《培養審美的眼睛》為例,利用一節完整的課培養高中生熱愛藝術,美術教師可以展示圖片:米勒的《麥穗》、達利的《記憶的永恒》、張萱的《搗練圖》等,詢問學生:“哪一幅是自己最喜歡的?哪一幅是自己并不很喜歡或者不很理解的?”然后對于每一幅圖片進行解說,描述畫作和美術技巧的含義,闡述美術鑒賞的區別,讓學生明白藝術作品就在自己身邊,有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當面對這些風格迥異的美術作品時,教師應教會學生,怎樣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手法和作品的真實意義,從而判斷作品所滲透出來的人類基本情感。
對于高中生的美術熏陶,主要是希望其能夠真正掌握藝術創作的方法或擁有藝術審美的能力,善于發現美,并愿意主動創造美,從而使情感教育獲得成功。美術學習應該是充滿樂趣的學習,也應該是對生活的觀察和期盼,是高中生應該堅持終身的學習內容。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課堂上加入情感教育的因素,能夠很好地發揮高中生人生觀、價值觀與藝術教育之間的聯系作用,教師只要細致地掌握學生對于情感教育的接受程度,就能夠有效地衡量教學效果,并且通過掌握藝術創作和欣賞的樂趣,開辟新的世界。高中美術教師應秉承情感教育的原則,教會高中生學會美、發現美、了解美、創造美,并擁有美麗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