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藝抒
摘要:在小學班級管理方面,班主任必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有效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使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態度,促進他們的綜合性發展。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使學生與老師和同伴相處得更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社會,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認真考慮如何有效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小學課堂管理。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對策
小學階段是教育工作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的特征,對他們進行教導,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學生教育質量的目標。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和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小學階段培養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班主任應自覺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堂管理,以幫助學生發展正確的心態[1]。
一、班級管理中與心理健康融合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基礎,也是正確看待生活和價值觀的基礎。只有心理健康,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相反,如果學生的精神狀況不佳,他們將會自信心不足,對互聯網上癮,出現厭學的情況。這些問題是由學生心理波動引起的,這表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班主任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堂管理,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優勢,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理解學生的心理,并酌情促進各類學生的健康成長。目前,大多數老師都意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定期的教學和管理中,班主任經常與學生交談,以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并指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有時與學生交談后沒有發生積極的變化,老師需要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存在問題。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將每個學生都視為朋友,以便彼此融洽的相處,并學會真正地傾聽學生的問題,而不是保持自己的權威形象,需要更緊密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里。當前,教師越來越重視心理教育,班主任必須學會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注意與父母的溝通,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與親戚之間的關系不融洽,學生極易產生自卑、孤獨和自閉等現象。由于現階段的小學生通常只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父母和老人對他們都百般疼愛,這導致他們缺乏基礎的道德教育,甚至在學校和生活中有更多的惡習。許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時間在外地上班,他們缺失了父母的愛,這使學生的人格容易不完整,出現很多心理疾病[2]。
(二)學校因素
教師和學校通常建立規范學生行為的制度和要求,以使學生的性格變得沉悶,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此外,現階段學生的學業負擔沉重,老師和家長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發現和指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導致越來越多的不良事件的出現。
(三)社會因素
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許多小學生過早地融入于不良的社會文化中,例如接觸不良的書籍、網絡媒體等。然而,學生分辨事物的能力相對較低,并且容易受到不良的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塑造不良心理。一些電影和電視節目中經常發生暴力事件,如果老師和父母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那將導致學生習慣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對策
(一)營造健康的教學環境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學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必須積極采取適當措施和方式,營造滿足學生學習和心理健康需求的教學環境。避免可能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現實教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注意學生情緒和行為的變化,與學生私下交談,學習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交談和溝通,并與學生成為親密朋友,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外部環境的美,幫助學生培養和發展健康價值觀和思想認識,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
(二)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發展需要等因素,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思想和情感的變化,尤其是關注留守兒童,并幫助他們形成理想的個性。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向學生解釋如何相互交流、積極和客觀地看待自己,以及在遇到問題后如何尋求幫助并正確解決問題。此外,班主任和家長必須共同努力,以充分減輕與教學學生相關的負擔和壓力。班主任應鼓勵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并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并盡快解決。
例如,我們班上的有一位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狀態不好。因此,我對他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通過交流我才知道,他父母都在外地上班,平時不怎么管他。然后我便對他進行了家訪,通過和他爺爺奶奶的交流,進行了詳細的了解,把相關情況記錄下來。在后面更加關注他,平時多鼓勵他,表揚他,給他信心。同時聯系了他的父母,與他們溝通交流,希望他們能夠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回來看他,給孩子更多的關愛。經過一段時間后,他的成績明顯有所進步,能沉得下心來好好聽課了。所以說,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三)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這就要求班主任準備充分的課程。在課程開發中,必須將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識有效地嵌入課堂管理的各個方面,并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總結,然后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反映對小學生進行一切教學的理念。例如在元旦晚會上,可以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叛逆行為可視化,從而在學生面前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為了更客觀地了解他們的行為缺陷,班主任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出學生日常行為的缺陷,同時提供解決方案,這將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改善他們的行為。
結論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拉近和學生的心靈距離,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逐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果,幫助學生獲得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態,培養學生健康的品格。
參考文獻
[1]白偉芳.論心理健康教育在職業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中外企業家,2016(34):207-208.
[2]郎文波.結合德育,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J].教書育人:師新概念,2018(01).
(廣寧縣第四小學?廣東?肇慶?5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