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數據技術發展迅速,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背景下,立足法官行使公權力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大數據背景下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進行價值分析。當前大數據運用于法官職業廉政治理中還面臨著傳統思維難以轉變、數據安全隱患和數據分析與處理不到位等現實困難,需要從思維模式方面、風險管理水平、人才和專業培訓等方面進行完善,以期建立基于大數據的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風險防控機制;大數據
一、大數據背景下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的價值分析
(一)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由此可見司法公正對社會的意義,而公檢法中,法院是最后一道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活動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而腐敗是司法公正最大的攔路虎之一,所以在司法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法官的廉政風險防控就顯得極為重要。
(二)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存在被濫用的風險
亞里士多德提出,“法律規定的只是案件的一般性的情形,不能對特別情形一一規定,法律只考慮社會上的一般情形而不考慮特殊情形;當特殊情形出現時法官可以背離法律的字面含義,考慮立法者可能對該案做出的處理來審判該案”。(張軍2015:16-22)以上是自由裁量權的含義。也就是說,法律只規定一般情形,而現實情況卻千奇百怪,法官要以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法律意識結合實際情況作出判決。而個人的法律意識會受本人的生活經歷、法律觀點和思維態度的影響。所以判決結果并不唯一。法官擁有自由裁量權本身無可厚非,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自由裁量權容易為權利尋租提供空間,也為法官受賄后枉法裁判提供了借口。
(三)日臻成熟的大數據技術為防控法官職業廉政風險提供了可靠手段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在應用中不斷被完善。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強大的包容性和便捷性,能夠實現海量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使數據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分析能力得到增強。大數據的核心在于專業化的挖掘、分析和處理。傳統的數據分析是向后分析,分析的是已經發生的情況,而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是向前分析,具有預測性。廉政風險防控使用大數據技術,可以預測到可能發生的貪腐行為,并通過相關技術分析和處理。
二、大數據時代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構建面臨的困難
(一)傳統思維難以轉變
將大數據應用于廉政治理的實踐中,會受社會經濟、政治結構、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其中思維是技術變革中最難以改變的因素,因為它不像技術那樣有明確衡量的指標,思想觀念更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易受到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目前我國政府部門在公共服務數據信息公開中極為被動,即便很多地方已經將大數據引入具體的治理實踐中,但對大數據的治理價值認識不夠深入,存在盲目追逐硬件設施投資和輕視數據資源積累等現象。
(二)數據安全方面存在隱患
法官廉政風險防控數據庫中會存儲大量信息,有的可以對外公開,有的涉密不能對外公開,而法院相較一般政府部門特殊的是數據庫中的案件信息可能涉及當事人隱私,一旦泄露,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另外,兼顧隱私保護與數據分析的數據開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法律體系尚未建立,而且對個人隱私的定位并不明確,容易侵犯與廉政風險無關的隱私信息,難免有個別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進行違法犯罪,引發數據安全問題。
(三)數據處理和分析不到位
數據處理和分析問題主要是人才的問題,過去法院在引進和選拔人才的時候,往往重視文字功底好、政治理論功底深厚的管型的人才,導致現有的干部專業水平遠不能滿足大數據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政府業務需求,又掌握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等相關學科及應用領域知識的綜合性數據科學大數據技術與管理的綜合型人才。(陶富林,王敏,2020:63-66)再加上有的地方法院對大數據治理還不夠重視,與大數據人才相關的引進、培養及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大數據處理和分析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三、大數據時代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構建的對策
(一)運用大數據思維推進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
以大數據思維創新推進法官職業廉政風險防控的關鍵是要推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目前,行政體制上的弊端以及掌握數據資源的主體還存在著“不敢、不想、不會、不用”等心理狀態,使得很多數據資源沒有被合理有效地利用起來。法院應主動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廉政風險防控中來,通過整合縱向的信息資源系統,從而實現各層級法院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和流動,主動向社會開放信息,切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提高廉政風險防控效率。
(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確保數據安全
法院要建立一套系統、切實有效的內部數據管理制度,對相關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對和法官的個人財務信息和工作信息,分別建立數據庫。建立應急管理系統,對于任何數據泄露問題及時預警和處理。建立兩套相互獨立的數據庫,兩套數據庫的內容同時更新,其中一個數據庫在日常使用,另一個數據庫作為備份。當數據庫受到網絡黑客的入侵時,可以在不傷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銷毀被入侵的數據庫,來維護法院的數據安全。
(三)優化專業人才隊伍,提升對廉政風險數據收集、挖掘與分析的能力
數據人才是推進構建基于大數據的法官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的軟實力,是大數據系統運轉的后勤保障。法院應盡快完善人才引進制度,通過挖掘專業技術人才、與高校聯合培養儲備人才等途徑,充實法院數據人才隊伍。加大對現有人才的培育力度。為現有工作人員提供學習的機會和平臺。作為法院工作人員也應該突破傳統思維的監督模式局限,積極主動地學習大數據技術。為大數據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陶富林,王敏,2020,《大數據時代廉政治理的現實挑戰與路徑優化》,《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7期
[2]張軍,2015,《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與司法正義》,《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第4期.
作者簡介:徐靜(199508—),女,漢,湖南省岳陽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