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靳茹
摘要:高等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雖然注重專業技術能力訓練,但是沒有與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技術的更新速度快,如果學生的職業技術操作能力不夠,即便是獲得學歷證書,也無法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對學生將來的就業非常不利。在人才培養中將兩種證書相結合,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途徑。本論文著重于研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策略
中國在近年來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著力于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文件已經出臺,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中,注重學歷證書之外,還要注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讓學生的職業能力用證書作為依據,使其成為學生順利就業的資本[1]。在高等職業學校中,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實施人才培養已經得到高度重視。
一、“1+X”證書制度的背景
2018 年,國家教育部面向全社會招募企業鑒定機構,這就意味著國家要針對職業教育人才評定工作實施改革。2019年,國務院分布的《關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1+X”證書制度的實施試點,國家通過這種方式改革職業教育人才評定。2019年4月,在“學歷證書 + 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試點方案出臺,各個地方開始落實政策,部分職業作為院校第一輪試點將方案落實[2]。隨著《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對于“1+X” 證書制度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從各省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了實施標準。中國的職業教育改革工作中,“1+X 證書制度”受到高度重視。
二、中國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就意味著中國的職業教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處于學習階段,主要是將國外成功的職業教育經驗引進來。比如,德國采用“雙元”制的職業教育體系、美國以及加拿大都采用了“合作教育”的職業教育體系、日本所采用的方法是將大學與產業合作、英國采用了“三明治”的職業教育體系、澳大利亞則是發揮產業的主導作用,職業教育采用培訓的模式。中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中,一些研究學者將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引入到中國,但是,由于國情不同,對于這些引入的模式如果“照搬照抄”,就會產生水土不服的問題[3]。
第二個階段,中國的職業教育進入到改良階段,在建立課程體系的時候與國外課程體系相結合,根據中國的國情對課程體系予以調整。比如,在中國的職業院校中創建了工作工程課程體系,將項目引入到課堂上運行項目化課程體系,校企結合實施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等等。
第三個階段,根據中國的職業人才培養情況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將符合中國職業環境的課程教育體系建立起來。
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融入“1+X”證書制度
在中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將證書制度融入其中,主導思想是將“1+X”課程體系構建起來,實現“書證融通”。所謂的“書”就是畢業證書;所謂的“證”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兩者融通,就是職業院校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還要滿足崗位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將專業課程與職業技能相互融通,將學校的專業培養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融通[4]。
四、人才培養中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一)塑造職業技能考試模擬現場
對職業院校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考試模擬,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于所掌握的知識與職業技能融會貫通,構成一個知識體系。模擬考試的時間設定為90分鐘,將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所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都融入到技術能力模擬考試中,使得學生的技術能力有所提高,學生經過模擬考試之后,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也得到培養。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實訓,學生在接受實訓之后,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增強了,為下一次的技能考試做好準備。學生經過模擬考試、實訓之后,教師根據結果就可以了解學生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后續的教學中以此作為重點,由此教學方向更為明確[5]。
(二)對學生實施專項訓練
學生在高職院校接受教育,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學歷證書,而是在這里接受培訓,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將學歷證書與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將職業技能貫穿于專業訓練的始終,從技能考試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術進行訓練[6]。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測試,模擬技能等級證書考試,測試短時間是90分鐘。
五、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培養具備技術能力的職業院校學生,就需要充分認識到僅僅從學歷證書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是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的重要性,通過運行多種教學模式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在將來的職業領域中才能走上創新發展道路。目前雖然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實施“1+X”證書制度,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培養人才,但是,依然存在不足,這就需要深入探索教學改革,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國慶,伏夢瑤."1 + X”是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9(07):21-26.
[2]閆廣芬,李文文.新中國成立70年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中國特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7):27-33.
[3]肖麗萍,王文模,王曉燕.新形勢下職業院校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J].世界銀行中國職業教育改革項日的經驗分享田職業技術教育,2019(33):75-79.
[4]吳倩,陸春元,鄧建平.基于“產品、流程、系統”的高職課程模式構建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9(07):32-36.
[5]高帆,趙志群,黃方慧職業能力測評方法的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 (35):9-16.
[6]孫凱瑞,趙志群.國際成人能力測評對我國高職擴招學生評價的啟示田職業技術教育,2019(31):73-78.
作者簡介:
李黎(1973—),女,漢族,河南安陽,副教授,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靳茹(1992—),女,漢族,河南蘭考,助教,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