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群眾自由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為廣大基層文藝愛好者提供舞臺,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能夠有效豐富基層群眾的業余生活,提高群眾文化素養、促使社會穩定、構建和諧文明社會。本文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創意進行分析,為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進步與發展提供建議,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策劃;創意;重要性
1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
1.1完善文化組織。
首先,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期間,需要由有才能、有文化和有水平的人員進行帶領,所以活動為廣大文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空間。其次,在文化活動開展期間,更加有助于挖掘群眾內部的潛在人才,實現文化組織的完善。
1.2確定民族特色。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不同民族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歷程當中也會形成不同的習俗和特色,對民族特色進行確定,則有助于保護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更加能夠通過彰顯民族特色帶動旅游業等產業的經濟發展,以增強各個民族的發展動力。
2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
2.1正確定位
要想在群眾文化活動策劃工作上收獲更好的效果,首先,相關負責人要對文化活動做出整體安排。通過文化服務體系,科學、高效的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改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和內涵,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其次,由于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大眾性,所以每一次活動的開展,勢必面臨不同的文化個體,為了增強文化活動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工作人員必須提前展開深入的調查分析,包括對地區文化水平、素質差異、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全面了解,以及具體活動對象之間的欣賞能力,通過對其中差異性進行協調,不斷優化活動內容與開展方式,確保參與活動的個體都能夠快速融入活動當中,并獲得一定的文化熏陶。而為了正確發揮文化活動的升華作用,活動策劃工作還應當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之上,拓展活動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以促進群眾文化品味的提高。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題來說,在彰顯主題時如果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主題思想不明確等,就會直接影響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在對文化活動進行策劃的過程中需要相關的策劃人員充分認識到活動主題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藝術質量的追求,提升文化鑒賞的水平。
2.2活動內容多樣化
在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最貼近群眾生活的就是文化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還能夠帶來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強多元化活動的引入,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模式。群眾文化活動占用了群眾業余時間,所以一旦活動內容枯燥乏味,勢必影響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為了在體現文化的基礎之上加強趣味性,則需要工作人員在策劃階段,對活動內容進行豐富。群眾作為文化活動的主體對象,在策劃活動當中應當秉承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切實到群眾當中搜集整理群眾意見建議,并深入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以此為基礎所開展的群眾活動,更加深入人心,文化傳播效果也更加廣泛深刻。其次,文化活動應當多以實踐為主,并對活動設施設備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活動安全可靠。同時,在傳統文化精髓傳承的過程中借助先進的科技手段,以嶄新、有趣的方式呈現在群眾面前,能夠提高文化活動建設的實效性。
2.3巧用網絡技術
隨著科技的創新發展,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群眾文化活動策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傳統的活動開展形式基礎上極大的創新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為活動的開展提供極大便利。例如,將文化活動以小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當前比較受歡迎的抖音、快手等平臺,也可以將活動的參與范圍擴大到整個網絡,視頻播放、留言互動等各種形式擴大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為群眾文化活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但是,由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致使信息內容良莠不齊,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信息的鑒別和篩選工作,抵制網絡信息中的糟粕思想,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價值。即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既要遵循傳統文化,也要積極的進行創新,通過創新化的思維模式為傳統文化注入生機和活力,從而提升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此外,設計者還應該合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活動的宣傳,借助互聯網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應用價值。
3群眾文化活動創意
3.1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
無論是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中,還是在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創意創新的過程中,都需要對傳統文化的精髓進行傳承,不能在發展創新意識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丟失。傳統文化精髓具有地區的差異性,因此可以在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融入個性化的傳統文化,從而不斷加強對各地區特色傳統文化的弘揚。在現階段的群眾文化活動當中,由于地區傳統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得這些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注重特色文化的體現和融合,從而發揮傳統文化的價值,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
3.3充分運用逆向思維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在思考活動的創意時,可以運用逆向思維,以免模仿曾經開展過的文化活動形式,以往的思想和模式有待改進。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中,作為活動主辦方對新興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必須加大力度宣傳,但也應注意尺度的把握,不應進行過度的炒作,只要能夠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就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了,就能讓群眾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人已經從看紙質書逐漸轉變為在線閱讀,那么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在網絡上創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讓人們能夠以書會友,互相交換圖書,也可以對同一本書交流彼此讀后的心得體會,進而促進全民閱讀的實現。
4結語
總之,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活動中,不斷提高活動形式和內容上的策劃、創新能力,從而使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并長久地發揚下去。所以工作人員在對活動策劃和部署期間,應當富有活力、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明星.淺議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及開展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225-226.
[2]曾慶軍.群眾文化活動策劃和創意的強化途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9):180-181.
[3]曾維旭.弘揚國家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J].教育研究,2020,3(4):139.
作者簡介:王阿丹,1981年6月16出生,女,漢族,河南禹州人,大專學歷,禹州市群眾藝術館副書記,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禹州市群眾藝術館?河南?禹州?45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