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焱秋 龔張蕊 張琨 張佳奎 周夢婕
摘要:對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我們從學生的監護人類型、學生最想實現的心愿等方面進行分析,最終總結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學習生活狀況所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鄉村教育;留守兒童;發展;公平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體呈發展態勢,但是在教育方面,城鄉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村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明顯落后于城市。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在這一趨勢下,農村孩子學習生活狀況的改善顯得尤為迫切。
(二)研究意義
借助對所調查地—貴州省羅甸縣木引鎮周邊鄉村地區居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了解程度及孩子對自己學習生活環境狀況的調查與研究,結合我國目前鄉村地區居民學習生活狀況的大環境,進一步了解貴州省羅甸縣木引鎮地區孩子學習生活發展狀況,做到有針對性的輔導;做好留守兒童學習引導工作,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留守兒童父母安心務工,號召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認清社會使命,明確成才目標,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三)研究方法
以貴州省黔南市羅甸縣木引鎮團結小學的學生及學生監護人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力求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綜合運用歸納、比較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數量研究法相結合的基本方法,了解到當地孩童學習及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相關可行性建議和對策,使本文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創造性。
一、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學習生活狀況
全鄉共有15個校點,其中有初中1所,完小8所,教學點6個,學前班1個。全鄉共有中小學在校學生3007人,其中初中生680人,小學在校生2225人,學前班在校生41人;共有教職工140人,其中公辦教師107人,民辦代課教師9人,學校自聘代課教師24人。
全鄉高中或中專以上文化的有176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有614人,初中以上文化人口占總人口的3%,文化落后,思想觀念守舊,人口素質低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監護人類別
本次調查問卷涉及對象為1—9年級孩童及學生監護人,共110名孩童和60名大人參與,統計數據顯示,共170人中,有65人表示自己的監護人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自己為調查對象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約占調查總人數的38%;另65人表示自己的監護人為父親或母親或自己為調查對象的父母其中一方,也占總人數的38%;14%的人表示自己的監護人為其他親戚或其他人;而僅10%的調查對象是父母雙方都在孩子身邊的。
(二)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最想實現的心愿
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的愿望可以實現,那么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這里的孩子有43%的孩子希望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26%的孩字希望有更好的學習條件,12%的孩子想要有更多的知心朋友,而剩下不到20%的孩子有想要新衣服、鞋子,想吃更多的菜等一些物質上的心愿。
二、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學習生活狀況所出現的問題
對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我們從學生的監護人類型、學生的課外興趣、學生最想實現的心愿等方面進行分析,最終總結提出了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學習生活狀況所出現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過多,學生的發展得不到父母保障。
留守兒童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饑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二)當地經濟發展受限,學生家庭負擔較重,學生上學難。
一是當地處于山區,部分村落公路還沒有修建完善,學生距離學校距離過遠,上學的出行成了一大難題。
二是當地經濟較為落后,鄉村學校對老師的待遇較差,導致師資力量匱乏,學生學習知識受限;學校設備也較為落后,像美術、音樂、計算機課程難以開展,素質教育得不到保障。
三是當地家庭收入并不客觀,大多數家庭孩子過多,加重家庭負擔,大多家庭同時負擔多個孩子讀書,給困難戶造成的壓力更大。在學校時學生生活上的較大差異性,又讓一些學生產生較強的自卑感而棄學。
(三)休閑娛樂単一,興趣培養難,學生全面發展難。
相比于城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不提動物園、植物園,農村地區連圖書室也很難找到,學生的課余生活幾乎只有看電視和與同齡人玩耍,難以得到城市地區學生關于音樂、美術等技能的培訓學習,導致農村地區學生在同等應試教育落后于城市地區的前提下,素質教育仍然落后于城市地區,使得農村地區學生在心理上自卑于城市學生,娛樂方式単一,興趣難以培養,同樣也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受限,學生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容易被時代所淹沒。
三、對木引鎮學生學習生活狀況所出現的問題的建議
(一)宏觀層面
國家加大扶貧力度,著力解決農村地區上學難的問題。改善農村辦學辦園條件,讓農村孩子盡早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建議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偏遠鄉鎮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偏遠農村教師津貼補貼、職稱評定等有效可行制度和人才招聘、流動等相關激勵機制,真正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逐步解決農村教師年齡結構失衡、年輕教師流失嚴重等實際問題,均衡城鄉師資和硬件建設等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
(二)微觀層面
學校要針對學生特點,對留守兒童進行特別關心,與家長保持暢通的聯系,確保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學校要適當增加興趣課程,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培養學生興趣爭取縮小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差距;學校要善于利用資源,向社會上基金會求助,完善學校基礎設施,為學生的發展謀福利。
社會上的公益組織,要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改變城鄉教育的不平衡,完善鄉村地區的教育設施,多開展志愿活動,培養鄉村地區孩子的興趣愛好,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為促進教育公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論
在對木引鎮團結小學周圍學生學習生活狀況的調查中,我們分析總結出目前木引鎮學生發展中的問題,上學難、留守問題嚴重等,并給予了一定意見。我們將木引鎮團結小學的分析推及至目前的中西部山區的學校,鄉村教育問題仍然嚴重,解決教育公平仍然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促進中西部地區農村教育的發展對于國家、社會、個人都是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關于充分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作用促進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寧波文明網.2017
[2]常紅.《從教育戶籍多層面解決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人民網.2018.6.4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4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