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甘肅恒路交通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
G247線是甘肅省南北向一條主要國道路網,隨著近幾年公路網的不斷完善,大部分路段已升級改造為二級公路,G247線景泰至昭通公路會寧(侯家川)至通渭段公路工程是G247線甘肅省境內的部分路段,該路段屬于典型的越嶺線,現有公路為三四級結合技術標準,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該路段已成為區域交通運輸的瓶頸。本文綜合考慮國道路網規劃,項目沿線的地形地質條件、保護區的分布情況、沿線文物分布、整體工程造價等因素,對不同走廊帶的路線方案進行通深度的比選,通過技術經濟的比較,最后確定推薦方案,對同類公路工程項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路線方案選定思路主要有:在對項目的功能、性質及沿線的自然地理條件、產業布局及城市總體規劃等各種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確定的路線走廊帶,布設各種可能路線方案,分層次綜合分析比選,首先確定路線總體走向,再根據細化的工程設計方案比選,最終確定推薦路線方案。
路線選線需要在滿足主要控制因素要求的前提下,以順直、便捷為主要的原則,同時兼顧區域內地形、地物及環境要求,盡可能避免與已有的設施相互干擾,必要時對重要工點由點到面、由面到線進行分析,以確保路線方案的可行性。
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公路路線的選線原如下。
(1)與區域路網規劃相協調,連通重要的路網節點;(2)與沿線城鎮規劃相協調,減少和沿線集鎮、村莊的相互干擾;(3)與沿線的生態環境相協調,因地制宜,靈活采用線形指標,減少對沿線環境的不利影響,合理控制工程規模;(4)盡量避免或少占農田,減少對農田和水利設施的切割,減少房屋拆遷及電力、通訊線改遷;(5)處理好與現有公路的銜接,便于施工期的交通組織和運營期的養護管理;(6)重視保護環境,盡量避免大填大挖,保護原有植被和水系。
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公路路線的選擇首先以國家公路網規劃為依據確定基本路線走向,根據路線總體走向在1∶5萬地形圖基礎上初步選定可行的走廊帶,在選定的走廊帶調詳細查沿線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收集沿線自然保護區、基本農田、水源地、生態紅線、文物、水利、鐵路、礦產、電力等基礎資料,再在選定的走廊帶內進行詳細的路線布設。最后,根據各個走廊帶路線方案經濟技術的比選,確定推薦方案。
G247線景泰至昭通公路會寧(侯家川)至通渭段公路工程是G247線甘肅省重要組成部分,沿線地質主要以黃土為主,連接的縣城為通渭縣,根據G247線走向,有三個走廊可供選擇,根據走廊帶內地形、地質條件,沿線村鎮分布情況,結合收集的保護區、基本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資料,分別布設了K線、A線、E線三個走廊帶方案進行比選,現將方案比選介紹如下。
K線方案(西走廊)
K方案下張家至義崗川段主要對舊路進行改擴建,在局部路段為減少對村鎮的影響進行了繞避;義崗川至通渭縣城段為新建路段,該路段內路線利用金牛河、南河、抗岔溝、中林河布設,沿途經過文化村、義崗鎮、悠江鋪村、店兒、窯坡、沈家上灣、莊子梁、蘆家河、段家峽、羅家峽口、楊家山,終點在通渭縣城西李家莊與天巉公路互通式立交。該方案路線長44.78 km。
K方案路線沿中林河布設至現狀天巉公路后,由于通渭至定西高速公路在該處設置了互通式立交,并設有出入口,導致該方案路線無法與天巉公路銜接,因此,路線上跨通定高速后,與天巉公路互通式交叉。
A線方案(老路走廊)
A線方案主要對老路進行改擴建,根據老路調研成果,老路現在為三級公路,設計速度30 km/h,基本沿原有舊路走廊帶布設,在義崗川南(上山段)和通渭縣城西北側(下山段)分別設置了回頭曲線,以實現高程銜接。本次設計在上山、下山路段按設計速度60 km/h對應的技術指標進行了展線,使路線平縱面達到最優,該方案路線長44.9 km。
E線方案(東走廊)
E線方案下張家至義崗川段主要對舊路進行改擴建,在局部路段為減少對村鎮的影響進行了繞避;義崗川至通渭縣城段為新建路段,該路段內路線沿有利地形布設,在黃家岔至隴陽段、隴陽至通渭縣城段,由于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對這兩段按設計速度60 km/h對應的技術指標進行了展線,使路線平縱面達到最優,該方案路線長49.14 km。
K線方案(西走廊)
優點:該方案全線為新線,路線指標較高;沿線分布有大量村莊,對沿線村鎮的帶動作用明顯;沿線無林帶、風電、飲水管線的影響,路線布設影響因素較小。
缺點:該方案為新線,舊路率用率低;該方案均為新線,工程規模較大,投資較高。
A線方案(老路走廊)
優點:該方案沿現有公路進行布線,征地工程量相對較小;舊路利用率較高,投資較低。
缺點:路線大部分路段為越嶺線,經過平縱線形優化,路線指標較低;對現有舊路兩側林帶破壞較大;沿線華能風電的風力發電機組對路線布設影響較大。
E線方案(東線走廊)
優點:路線經過鄉鎮較多,串聯鄉鎮較多;路線靠近鹿鹿山森林公園,對當地旅游發展帶動作用大;路線為新建方案,線形指標較高。
缺點:為新建路段,工程量較大,投資較高;占用S35規劃走廊,對S35后期實施影響較大;走廊帶規劃有S35高速,現有X106線及S222線,走廊帶地形條件有限,布設多條國省道空間有限,且公路功能重復。

表1 路線方案比選表
經以上優缺點比較,考慮老路走廊雖然可以利用舊路空間,投資較低,但舊路兩側已成林帶,舊路走廊方案對現有林帶破壞較大;東線走廊為規劃的S35高速走廊,走廊帶地形條件有限,大部分路段G247線線位占用了S35的線位,對后期S35的布設影響極大,同時,該走廊造價較舊路高。西線走廊與雖然造價較舊路走廊高,但是西線走廊路線平縱面指標高,對沿線的生態環境破壞較小。因此,本項目推薦西走廊方案。
綜上所述,公路路線設計作為公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道公路功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在路線方案選擇中,不僅要考慮沿線地形地質條件,而且要兼顧沿線村鎮的串聯作用。路線走廊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選擇時應該在滿足相關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避開不良地質路段,減小工程治理費用,同時,盡量連接沿線的村鎮,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