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輝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我國黔西北青山區域內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并且成礦帶當中的礦產資源主要以鉛鋅礦為主。由于黔西北青山區域內的寬帶和地質構造十分緊密,因此在對我國各個地區的鉛鋅礦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也逐漸將黔西北青山作為了勘查可開發的重點區域[1]。綜合當前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對黔西北青山鉛鋅礦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當中含有種類十分豐富的礦物質資源,并且鉛、鋅元素的品位較高。同時,在相關市場調查當中也能夠進一步找出影響該區域內成礦的主要因素[2]。為了進一步挖掘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創當中的高價值礦產資源,本文將結合黔西北青山區域范圍內現有礦產資源賦存情況,以鉛鋅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對其地質特征及礦化富集規律研究。
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沿土層孔隙下滲,并沿土層和基巖界面形成的相對隔水層呈面狀向低洼方向徑流,部分以泉點排泄于地表,主要以面流形式向北西面河流中排泄[3]。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下水類型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大類,松散巖類孔隙水:松散巖類孔隙水賦存于第四系殘破積含塊石、碎石粘土中,該含水巖組分布于整個斜坡,厚度2.75m~10.23m,受降雨影響較大,一般透水不含水,在強降雨期間,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形條件易于集水,基巖為隔水層,該層土體易處于飽水狀態。基巖裂隙水賦存于志留系翁項群頁巖中,大氣降水部分通過土體下滲至基巖裂隙中形成基巖裂隙水,而強風化頁巖長期受地下水的作用易于泥化,沿土層和基巖界面形成滲透性較差的相對隔水層,因此,該含水巖組富水性弱,含水性差。
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包氣帶水,主要集中在第四系殘坡積土層孔隙中,補給時間短,消散快,無穩定的地下水水位。根據黔西北青山鉛鋅礦鉆探資料顯示,以及簡易的水文觀測,未發現穩定地下水水位。但由于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含水層滑體為含塊石、碎石粘土,孔隙比高,有利于孔隙水的形成和流通,強降雨后,立即對各鉆孔進行水文觀測,發現位于地勢低洼處的存在流動性孔隙水,其水位高度隨時間推移下降明顯,水位下降約1.32m,但孔隙水流動和水位下降現象沒有消失,該類孔隙水對滑體穩定性影響較大,其對滑體產生的動水壓力作用不可忽略。因此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下水對滑坡穩定性的影響表現為:在強降雨等不利條件下,大氣降水部分下滲進入滑體形成孔隙水,并向低洼處匯流,孔隙水在徑流過程中,一方面對滑體產生動水壓力,增大了滑體的下滑力;另一方面造成滑體飽水軟化,并軟化了下伏土層與強風化頁巖接觸面,導致滑體抗滑力降低。綜上所述,黔西北青山鉛鋅礦水文地質結構單一,地下水補給、逕流、排泄條件清楚,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據調查和勘探工程揭露,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內出露地層有第四系、志留系翁項群,其巖性特征由新到老分述如下:①第四系:主要分布于黔西北青山鉛鋅礦西北部,為褐黃色含塊石、碎石粘土。塊石、碎石呈棱角狀,主要成份為上伏泥盆系砂巖,塊石塊徑一般0.2m~1.0m,最大可達2.0m,含量約占5%,碎石粒徑0.2cm~10cm,含量約占15%,根據工程揭露和自然露頭,塊石、碎石堆積無分選性;土軟-硬塑狀,根據鉆孔揭露,該層厚2.75m~10.23m。②志留系翁項群:強風化頁巖:灰色-灰綠色,巖石極軟,遇水浸泡易軟化,鉆進快,巖心成碎塊狀,勘查區地表未出露。根據鉆孔揭露,該層厚1.60m~4.70m;中風化頁巖:灰色-灰綠色,巖石軟,鉆進速度相對較慢,巖心程短柱狀,勘查區地表未出露。圖1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層中裂縫走向測量統計結果示意圖。

圖1 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層裂縫走向測量統計結果圖
從圖1中的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地層裂縫走向測量統計結果可以看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的富礦裂縫當中西北和西東走向上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地層,與該區域鉛鋅礦創整體構造結構完全一致。同時,作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最主要的富礦空間結構,該區域當中的溶蝕孔洞被方解石充分填補。在對溶蝕孔洞進行實地勘查時可以看出,該結構類似于鳥眼結構,具有與鳥眼結構相類似的沉積相標志。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形成上述地形地質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地球運動過程中應力的作用,并且產生的裂縫在后期溶蝕的作用下,又會不斷加深和擴大,進而形成了內部較深的溶洞結構,能夠為該區域礦化流體提供有利的賦存空間,實現該區域內礦產資源的聚集。
從黔西北青山已經發現的鉛鋅礦床來看,鉛鋅礦的賦存層位相對較多,并且各個賦存層位當中鉛鋅礦體呈現出明顯的層狀和似層狀。同時,部分層位當中還包含了團塊狀和透鏡狀的鉛鋅礦體,但從整體特征來看均表現出明顯的順層產出特點[3]。因此,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得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床中鉛鋅礦的分布層控特征十分明顯,并且其分布受到該地區地層和構造的控制。從賦礦層位當中可以看出,在斷裂帶以西方向上,藻灰巖當中的礦石礦物主要以閃鋅礦為主,方鉛礦為輔,前者主要集中在溶蝕孔洞當中,后者主要集中在裂隙當中。再從礦區斷裂以東方向上的鉛鋅礦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在白云巖當中主要以鉛礦為主,容礦空間整體呈現出層間破碎帶結構。從整體結構上來看,研究區域當中鉛鋅礦主要受到構造作用的影響,各個賦礦層位當中的框式結構大多數以半自形-自形粒狀結構為主,在部分區域內可見星點狀和脈狀結構。在脈石礦物當中,主要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圍巖蝕變現象十分普遍,并由于受到蝕變的作用,礦體逐漸呈現出硅化和白云巖化。
在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創的藻灰巖結構當中,鉛鋅礦體的厚度較低,并且大部分均超過1.5m,水源鉛鋅礦點可達15.5m,長度基本在755.86m~1002.24m范圍以內。礦石礦物總體上以閃鋅礦為主,其次為方鉛礦。鉛鋅礦在其賦礦形式上,呈現出三種較為明顯的特征,最明顯的特征為溶蝕孔洞,其次為張性裂隙,最后為縫合線結構,閃鋅礦在上述三種結構當中均可見到。溶蝕孔洞當中,鋅金屬元素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方解石團附近,并且呈現出鮮艷的黃綠色,具有強烈的金剛光澤,其粒徑大小為0.25cm~0.75cm范圍以內,其含量的變化與方解石的含量整體呈現出正比例的發展趨勢關系。裂隙當中的閃鋅礦整體呈現出脈狀結合體分布,并且同樣具有較為強烈的金屬光澤。在縫合線結構當中,閃鋅礦整體呈現出黃綠色,并且其粒徑的大小一般小于0.5mm,部分區域內的礦點圍巖縫合線結構當中含有方鉛礦的分布,并且粒徑大小可以達到2.5mm以上。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床整體以自形和自形粒狀結構組成,同時,在部分區域當中還含有溶蝕現象,礦產資源的分布大多成脈狀和侵染裝。在脈石礦物當中還含有少量的方解石。同時在少部分區域內還含有少量的晶石和瀝青。圍巖的退色是深灰色灰巖當中十分常見的不規則退色,染色時圍巖當中帶有淡紫色,二者出現均與黔西北青山鉛鋅礦礦化富集作用有著密切的聯系。除此之外,在礦體當中瀝青的分布位置主要充填在規模較小的破碎帶和裂隙當中,在瀝青量相對較為聚集的區域當中,礦石與一般區域內的形成更加富集。
本文針對黔西北青山鉛鋅礦,開展對其地質特征和礦化富集規律分析,通過研究得出,黔西北青山鉛鋅礦床深部區域具有十分良好的找礦潛力,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若將找礦靶區設置在礦床的斷裂帶當中,能夠實現對更多礦山資源的開發,為礦山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礦產資源。同時,在礦山企業實際勘查的過程中還應當結合多種不同的勘查手段,在黔西北青山鉛鋅礦當中尋找找礦標志,并根據該地區深部控礦構造的有利部分作為攻深找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