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實驗幼兒園業務園長 凌 霞
在以往的幼兒園管理中,觀摩評比活動是園所為了推進某項班級工作而開展的一項業務活動,如幼兒早操觀摩評比、班級環境觀摩評比等,一個學期會開展多次。其中,園長負責制定評比標準、評定結果,是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教師按照標準開展班級工作、觀摩學習、打分評價,是活動的實施者和參與者。在這種自上而下的觀摩評比活動中,教師的工作能夠在某個時間段達到園所要求,但質量難以長期保證。長此以往,觀摩評比活動容易流于形式。
“研究型觀摩評比制”是我園基于教師專業發展,以“問題”為核心,將幼兒園的觀摩評比活動、班級管理研究、教師培訓納入管理系統中的教育研究管理模式?!把芯啃陀^摩評比制”分為策劃、觀摩、分享、研訓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它們互為基礎、層層遞進,是我園保教工作精細化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
“研究型觀摩評比制”啟于園長和年級組共同規劃觀摩評比活動的“策劃期”,止于幼兒園為教師量身打造的各項培訓,整個管理系統運行歷時一個學期。幼兒園在開學初公布各項評比標準,給予教師自主學習和整體規劃班級各項工作的空間。幼兒園將各項觀摩評比內容集中于一周內展示,給予教師觀察、思考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在“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結合自身工作實踐進行研討,試解決日常班級管理中“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等問題;嘗試解決如何基于班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創設班級環境的問題;嘗試解決如何開展引發幼兒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班本化活動的問題。
“研究型觀摩評比制”強調管理過程中的教師研究,它以日常班級管理各環節為主要內容,為教師學習和研討提供機會與空間,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研究型觀摩評比制”改變了幼兒園領導為管理者的唯一性。在這個管理模式中,班級教師、班組長、年級組長、園長共同組成一個管理團隊。園長負責整體策劃與實施,年級組長負責“點亮”各個項目。班級教師則負責班級各項工作的策劃與實施。他們在不同的管理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成為幼兒園日常保教工作的自主管理者,積極推動幼兒園保教質量的不斷提高。

1.策劃期
(1)園部規劃
園長在工作計劃中對“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的運行進行初步規劃,確定本學期觀摩評比的內容、“觀摩期”時間、分享方式以及教師培訓的內容、方式、研討時間。

(2)年級組修正
開學前期,園長召開年級組長會議,規劃了“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的具體運行機制,增強其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3)評比準備
開學初,年級組長組織年級組教師共同學習,理解評比標準,為班級精細化管理打下基礎,教師開展班級工作的計劃性、主動性也逐步增強。同時,教師在觀摩評比標準的引導下,更加關注教師行為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支持,并在“課程觀”的引領下與家長、幼兒共同開展各項班本化系列活動。
2.觀摩期
教師在一周時間內自主安排觀摩、學習時間,按照觀摩評比標準完成相應的觀察、記錄及分析。觀摩期的教師在觀摩評比標準的引導下,通過自主觀察來了解自己班級管理的優勢與不足,通過探尋亮點來確定自己專業能力提升的努力方向。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之路會更加清晰。
自我評價:對照觀摩評比標準,分析自己班級工作開展中的優缺點,找到班級優勢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
優秀推薦:對照觀摩評比標準,尋找其他班級工作的亮點行為,并以拍照的方式進行記錄。
行為觀察:觀察幼兒行為,運用觀察標準進行分析,了解幼兒學習、發展與教師支持之間的關系,從而調整自身的教育行為。

“自然角”活動觀摩評比表(例選)
3.分享期
觀摩期結束后1 ~ 2周,幼兒園以業務學習的方式開展“觀摩評比亮點分享”活動。每個年級組推薦一位教師,通過推薦優秀年級組的方式,分享自己年級組在觀摩評比活動中的收獲。
“亮點分享”活動為豐富教師的教育經驗提供了機會,教師對班級管理的認識在逐步完善之中,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4.研訓期
業務園長對教師完成的評比記錄表進行打分統計,通過分數排序,了解教師眼中的優秀團隊和管理能力強的教師。業務園長還可以通過閱讀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和分析評定,了解教師的觀察解讀能力。在此基礎上,業務園長結合日常班級隨查及班級視導情況分析、探尋隱藏在現象背后的“真問題”,并為本園教師開展以“問題”為核心的研訓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在學期結束前或假期中,幼兒園集中組織教師進行系列培訓,不斷完善教師的教育理念,逐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研訓結束后,業務園長將根據觀摩期和分享期呈現出來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集團工作的重點,對下學期的“研究型觀摩評比制”進行初步規劃,為未來的年級修正做好準備。此時,既是本學期“研究型觀摩評比制”運行的一個終點,又是下一個“觀摩評比周”活動的起點。
在“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管理系統中,教師是系統運行策劃、推進的主體,是教育研究的推動者?!把芯啃陀^摩評比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平臺:引導教師運用“觀察”,反思自身教育行為對幼兒成長的有效支持;鼓勵教師積極“表達”,善于學習、提煉同伴的亮點行為;支持教師“主動成長”,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班本化系列活動。
“研究型觀摩評比制”樹立了以教師發展為核心的管理理念,讓教師在管理系統運行的每一個環節中學習、研究和成長,是一個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型管理模式。
我園正在進行《小小城市探索者》 園本課程研究,需要教師關注幼兒的“問題”,看看他們是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及主動反思、樂于探索的習慣。“研究型觀摩評比制”以“問題”為核心,以“研究”為特質,將教師的學習和研討自然地卷入其中,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自組織管理系統。在策劃、觀摩、分享、研訓四個時期,系統圍繞“問題”連續運行,教師們組成配合默契、努力向前的自組織,推動園本課程的不斷建構和完善。
在“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管理系統中,管理源于“問題”——根據“問題”進行規劃;運行圍繞“問題”——教師自主實踐、觀摩、分享;管理止于“問題”——解決舊問題,發現新問題。這些教師班級管理及日常教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難題等)成為“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的核心。管理者基于問題,運用相應的教研管理策略,引導教師通過觀察、分享、研討來分解問題,共同研究策略,提煉觀點,解決問題。
教師在“觀摩評比周”中學習、探索,進行提煉和總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班級管理方式和教育策略。幼兒園培養出一批專業自主的研究型教師。
隨著教師對幼兒關注的增加和班級管理能力的提升,教師開展的班級活動越來越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參與度和專注度明顯提高。幼兒漸漸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越來越樂于表達,學會了使用多種方式展現自己學習和探索中的喜怒哀樂。

在“觀摩評比周”管理模式實施的兩年中,幼兒園不斷接納新的教育理念,逐步修正、完善管理系統中的各個環節,使教師的專業能力不斷提高。
教師的管理意識逐步增強,他們站在管理的高度推進班級的各項工作;教師的課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可以在課程觀的引領下組織開展幼兒的一日活動。因此,我園的課程也在不斷完善之中,我園的《小小城市探索者》園本課程研究被南京市教育局立項為“前瞻性項目研究”,教師們在項目研究中撰寫的課程故事獲得專家好評,撰寫的論文、案例也多次在省、市、區級評比中獲獎。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幼教同行慕名而來,我園承辦了多批省內外的參訪和跟崗學習活動,將“研究型觀摩評比制”管理創新經驗與幼教同行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