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具有濃郁英語國家特色的文化。文中以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的對比為著手點,分析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的關系,探討如何實現兩者融合共同發展,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英文電影;英美文學;融合發展
作者簡介:白莉(1969.12-),女,漢,陜西省寶雞市人,學士,咸陽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8--02
前言:
英文電影直接影響到英美等國家發展。電影與文學一樣,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并陶冶人的情操。電影發展與文學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電影誕生建立在文學基礎上,而文學則通過電影形式展示出來,兩者相互推進。英美文化通過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形式體現出來,兩者雖然發展方向存在差別,但在某些方面卻存在共同之處。英美文學寫作素材來自于生活,利用文字藝術化表現生活,電影則是相反的表現形態,文學給人提供想象空間,電影直接將文字轉為圖像。兩者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比較分析
(一)共性分析
雖然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表現手法與情感表達上存在差異,但兩者依然存在共同點。
1.兩者表達共同的主題
電影與文學都建立在生活基礎上,兩者描述的對象都是人,依據當下或歷史發展推動故事進展,側面反應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作者創作初衷表達出來。
2.兩者基本表達一致要素
雖然兩者展現的部分內容不同,但表達的基本要素基本相似,如在電影《肖申克救贖》中導演展現出現實的無奈,有這樣一段臺詞: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Enough time passes,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直接將主人公對現實的失望展現出來,同樣文學作品《麥田里的守望者》也展現出主人公對現實的不滿:I swear to God. If I were a piano player or an actor or something and all those dopes thought I was terrific, Id hate it.
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中兩者均選擇基本要素。
(二)差別分析
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雖然兩者共性較多,但同樣存在一定區別。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兩者載體不同,后者載體為文字與紙張、前者載體為電影技術和聲畫語音。
而且電影需要通過設備完成播放,導演的思想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展示出來,如合理運用空境、角色對白及畫面等,將電影的年代背景成分交代出來,觀眾觀看時也可以多重感官參與其中;而英美文學只能通過文字傳達意思,本身就有顯著的局限性,不能像電影那樣趣味性十足,影響到自身傳播與發展。
二、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融合發展分析
(一)英文電影推動英美文學發展
在國外教育工作開展中,為了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國文化,一直將英美文學設置為學生的必修課,而且很多高校在授課過程中會選取一些經典作品組織學生進行鑒賞和學習。但能稱之為經典的,作品篇幅一般都很長,在品讀和鑒賞時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長時間文字閱讀會使學生覺得乏味,降低學習效果。因此,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以此替代長時間的文學作品閱讀,這樣不僅能節約時間,而且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電影中鮮活的人物形象使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更加豐富、飽滿,改編電影的推廣能幫助原著進行宣傳,使更多人關注原著、了解原著,從而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對原著進行閱讀和學習,以此進一步推動英美文學作品的發展。
隨著經濟體制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電影的出現及其快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享受,同時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消遣和享受方式之一。雖然電影題材的來源大多取自于當代文學作品,但卻在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延伸,對作品中表現力不足的地方進行了擴充和彌補,規避了其表現力不足等問題。比如在文學作品中,對于人物情感的描寫通常需要通過大量的篇幅和極為細膩的筆觸進行描繪,想要了解當前人物內心感受,讀者必須在充分理解這些文字描述的基礎上進行腦補,才能大致體會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但是當以電影鏡頭進行呈現的話,則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幾組簡單的畫面就能將當時人物內心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給觀眾深刻感受,使觀眾淋漓盡致地了解到人物當時的感情心理。
(二)英文電影推動英美文學產業發展
電影通過多種技術的加成使小說中刻畫的人物和環境變得更加真實、生動,使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再加上演員情感的融入,使整部電影在情節展示上更加完整、逼真。這是對文學作品一種無形的宣傳,加深觀眾對文學作品的喜愛程度,在觀看過影片之后,很大一部分人都會選擇拜讀原著,這不僅使文學原著的購買力度加強,而且推動相關的造紙業、印刷業和相關服務行業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在拉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就業率,可見無論是電影還是文學作品,想要得到長遠進步,就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雖然電影行業的發展僅經過了一百多年,但是電影技術和相關科學技術都取得了飛速發展,在短短百年間就將電影事業發展成為一個被人們廣為接受和喜愛的藝術形式,同時人們在了解的基礎上為其提供更多新奇的表現手法。但是,電影行業的發展主要離不開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對英文電影而言,其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創作源泉都是汲取自諸多優秀文學作品和極為經典的一些英美作品,由此可以推斷出英美文學是英美電影發展的根基。比如人們廣為熟知的《沉默的羔羊》、《肖申克的救贖》、《在路上》等,都是改編自當代經典的文學作品。另外,就電影中人物對白而言,大多也是在文學作品的語言基礎上加一潤色和改編,甚至有些情況下,會對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對白進行直接采用。這些都足以說明英文電影的創作基礎和靈感源泉都來自于英美文學,而且文學作品為電影的創作和改編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場所,假如沒有文學作品作支撐,英文電影將失去其所具有的文學內涵以及社會影響力,最終變得一無是處。
(三)結合網絡語言推動英美文學發展
網絡語言的發展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受時代發展的影響、網絡的進步以及社會熱點話題的轉移而不斷的產生變化。人們雖然通過網絡創造出更多的新型詞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每年的網絡流行語都在進行無情的更新和發展。雖然網絡用語有助于人們節省時間,提升交流的效率,增加語言的幽默性,比如幾個固定字母,一張圖片就能向對方準確傳達自己的思想。但是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其社會情感和民眾所關注的熱點在不斷變化,而這些都能從網絡語言中得以體現和展示,可見網絡語言蘊含了當前時代主要的情感和氣息,這也是其一直吸引人們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網絡語言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必然有其獨特之處,這必須加以肯定。而對于情感的描述和傳達,網絡語言更加炙熱、迅猛,在雙方情感的推動上起到明顯促進作用。但將其運用到英美文學電影上,使用者一定要合理甄別,切忌模仿和跟風。當前社會形態下,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具體應用時一定要根據目標明確選擇,去糙留精,如此才能幫助英美文學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同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英美文學的發展也受到網絡的抨擊,且影響程度日益深重,由此可以看出,網絡語言對于英美文學的發展明顯具有兩面性。網絡語言的加入對于英美文學的發展既是一個助力,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應對此次挑戰,最好的方法是對當前英美文學發展所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解,針對問題制定合理明確且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一步步幫助英美文學度過眼前的危機。
(四)借助電影內容推廣文學作品
不同國家、地區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即便同屬于英語系國家,語言表達方式也存在差異。這就造成很多人不了解英美文學,甚至產生誤解,缺少學習興趣,沒有去深入了解英美文學藝術內容。尤其是當前社會節奏不斷加快,人們普遍缺少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這些作品被束之高閣。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憑借自身優勢闖入人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通過電影情節展示出來,提高文學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增強讀者閱讀興趣,不斷加深人們對英美文學的理解。
如,當出版《殺死一只知更鳥》后,雖然在國際上獲得較高的榮譽,受到高知識分子的青睞。但受眾群體相對較小,社會范圍內普及程度較低。但自從改編成電影播放后,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股熱潮,不斷提高該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可見文學作品與電影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完善,實現提高文學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的目的。這就需要相關從業者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與工作方式,加快推進兩者之間的融合,提高英美文學作品的影響力。
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本身來源于生活,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更不能獨立發展形成體系。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存在聯系,兩者共同進步與發展。英文電影有著顯著優勢,英美文學的藝術性則不可能被電影完全取代。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兩者相互借鑒與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娟.芻議英美文學與英美電影的互動發展[J].今古文創,2020(33):36-37.
[2]朱薇.英文電影和英美文學之間的關系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9,33(Z1):73-75+88.
[3]關瑩.英文電影和英美文學之間的關系分析[J].農家參謀,2017(23):190-191.
[4]鄧顯潔.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關系的探析——以《殺死一只知更鳥》為例[J].電影文學,2012(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