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 要】本文主要就意象關照下的古詩詞教學進行分析,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意象教學方式的應用,培養并提升學生自身的情感意境,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就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內容進行解釋,分析詩歌的內涵,創新小學古詩詞的教學形式,優化實際的教學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意象;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4-0125-02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under the Care of "Image"
(Jinling Huaxing Experimental School,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HANG Yu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under the care of imager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cient poems,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teaching methods, cultivates and enhances students' own emotional mood, and strengthens students' ideological, moral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n subtle ways. Explain the emotional content contained in the poems,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oems, innovate the teaching form of ancient poems in primary schools, optimize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and maximiz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ncient poem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Image; Emotion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古詩詞的教學十分的重要,其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內容,古詩詞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做鋪墊,提升學生自身的語言功底實力。鍛煉并開發學生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賞析小學語文教材內古詩詞作品所創造出的形象,分析該詩歌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探究其周圍環境的形象,聯系古詩詞作者所處于的環境,分析古詩詞的意象,針對古詩詞進行意象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古詩詞之中的畫面、語言,讓學生可以和古詩詞的作者形成心靈上的共鳴。
一、生動動感的畫面
古詩詞的意象并不單單是一個,而是一整串的意象,這些意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意象是由詩詞串聯在一起的一個有機性的整體。意象的串聯能夠構建出了顏色深淺不一的一幅幅畫面。所以,在開展古詩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古詩詞之中找出相應的意象,之后要指導學生,讓學生去分析該首古詩詞的意象,把這些意象全部串聯在一起,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其自身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應當抓住這一學生特性,使用正確的教學方式開展各類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將較為深微的情緒展現出來,發揮出語境的效用,真正地做到動靜結合,讓詩詞的畫面可以更為快速地運動。例如在進行《古詩詞三首》的教學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該古詩詞,并默寫下《牧童》,學生要使用自身的話語去表達該古詩詞的意思,以此來更好去體會古詩詞的意境以及美感,在古詩詞之中了解并感受童年的快樂。教師要在相應的時間段內播放和該古詩詞內容相切合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共同去背誦《所見》,并讓學生共同交流以及分析《所在》古詩詞之中所營造出的牧童形象特性,配上音樂,再次誦讀,讓學生去猜測該篇古詩詞的大致含義,并在交流詩之中對牧童的形象進行描述,實時地引導小學生,可以讓學生利用工具書等,也可以讓學生相互合作,以此來初步理解古詩詞的大致含義,在小組內開展全詩的誦讀,能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想象能力,在自身的腦海中去構建畫面,并合理地使用自身的語言,全部地描述出來。這樣才會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領略到田園生活的愜意。
二、品味古詩詞的語言
大部分的古詩詞都存在言意兩層性的特征,我國古代詩人時常會用“月”來寄托自身的思想,從而引發出各類的哲理思考等。在這些詩歌當中,“月”這一意象有著深層的含義,其是一種亙古不變的象征。詩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所描繪出的畫面各不相同,所闡述出的感受也不一致,所以在意象關照下學習古詩詞,教師需要讓學生多多去品味古詩詞的語言特征,讓學生都可以挖掘古詩詞的深層含義,不能就其意象的表面進行分析,應當幫助學生更好地抒發并沉淀情感。轉變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在新課標的帶領下,教應將素質教學理念落實,合理地開展意象教學法,提升并強化總體語文教學課堂的效率以及質量,做好各類教學的準備工作。
例如,學生在看到《靜夜思》這首詩時,會程序化地受到最后一句話的影響,而把它看作是一首表意淺顯的思鄉詩,忽略了“月”這個意象在體現詩歌語言美方面發揮的作用。但是,對于一首詩來說,意象是非常重要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詩歌的語言就是意象的語言,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賞析一首詩的語言時,不應該只停留在淺顯的語言層次,還應該帶領學生品味詩歌的“言外之意”。與以往的詩人不同,李白在這首詩中所寫之明月,不是像張若虛“空里流霜不覺飛”把明月比喻化地加入詩歌中,而是采用一種敘述式的手法,既是狀物也包含感情。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賞析這首詩時,要充分結合詩中的環境,品味詩歌意象中傳達出來的詩人個人意志,通過語言的品味感受同一詩歌中意象傳達的不同的情感色彩。由于詩歌的語言表達不同,相同的“月”的意象也會傳達出不同的情感,在李白的《靜夜思》中是飽含鄉愁的思鄉之月,而在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中,明月又成為烘托幽靜氛圍,體現詩人閑適心情,表達自己寄情山水志愿的意象。在面對同一意象時,詩人的語言表達不同,詩歌傳遞的情感也就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帶領學生重點體會詩歌的語言,感受同一意象在不同詩歌中傳達的不同效果。
三、角色體驗,達到情感的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會用到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同樣的,在詩歌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含義的基礎上,置身于詩詞描述的環境中,以詩詞中人物的身份,感受詩詞的意境,進而把握詩詞所傳達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離別詩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贈汪倫》這首詩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詩歌中傳遞的感情,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完整首詩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首詩的內容發揮想象,把這首詩改編成一篇簡短的小話劇,在里面學生還可以自主添加村民等角色,劇本編纂完成之后,學生可以組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根據劇本選擇自己中意的角色,排練劇本,在揣摩角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夠對這首詩傳遞出來的深厚友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加深情感體驗,對這首詩留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一些傳達感情比較深刻,篇幅比較短的文章時,就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教學形式,這樣不僅僅能夠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學習的某首詩歌的印象,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控制時間,不能讓學生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影響教師下一階段的教學安排。不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最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四、結語
依據文章上述的內容可以得知,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合理的使用意象教學法十分的重要。通過意象教學法來完成各項古詩詞的教學任務,明確古詩詞的教學目標,能讓學生養成一個品味古詩詞的好習慣,端正小學生學習古詩詞態度,使學生都可以更好地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并體會作者自身的情感。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使其可以更好地領悟民族文化的內涵,在審美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的品味詩詞,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以及熱情。
參考文獻:
[1]黃旭寶.古詩詞里雨意象例說[J].語文教學之友,2015(12).
[2]朱君君.記敘文巧設意象[J].基礎教育研究,2018(12).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