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艷
內容摘要:語文閱讀教學中,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是以單元整體思想為契機組織教學活動,其打破了傳統一課一引導模式束縛,使得學生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而,針對語文閱讀教學中單元整合閱讀策略的應用相關知識,本文進行了簡單地論述。
關鍵詞:單元整合 閱讀策略 閱讀教學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老師選用教材中收錄的文章盲目地組織課堂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與各單元主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沒有準確把握群文材料內容,不符合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導致學生抵觸群文閱讀活動。此種情況下,老師要嚴格應用先進教學理念,根據教材中各單元內容合理整合知識結構,針對性地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圍繞單元整合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以此保障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閱讀技能。
一.分析單元整個閱讀教學模式特點
1.效率高且有很強的針對性。一方面,與傳統單篇文章閱讀學習模式相比,單元整合閱讀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相同時間內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知識。另一方面,該教學模式打破了語文教學根據教材依次講解內容的傳統單調教學模式,增強了教學內容講解的針對性,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這是閱讀教育中學生必備的能力要求。
2.具有明顯的形象化與趣味性。與傳統單一枯燥教學模式相比,單元整合閱讀模式重視學生體驗,為學生講解知識的同時確保學生深入體會學習的樂趣,以此激發學習積極性。實際教學中,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為學生講解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范圍,很大程度上促使語文閱讀教學實現返璞歸真的根本目標。
3.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語文傳統教學中,大多是要求學生閱讀單篇文章,此種情況下學生只能接觸到比較單一化的閱讀內容,不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無法舉一反三。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具有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課堂上學生可接觸到很多不同主題的的文章,以此利于培養學生養成多元化思維,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二.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老師將字詞教學作為重點,聚焦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閱讀能力與良好閱讀習慣培養的作用。還有因教學理念落后,課堂教學中老師依然是課堂教學整體,課堂上學生被動學習。因老師教學方法不到位,學生無法獲得很好的閱讀效果。在老師教學理念影響下學生也不重視閱讀,自身閱讀能力難以提高,使得閱讀教學難以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2.單一化教學模式。近些年隨著語文課改的深入推進,假若老師不及時學習新教學理念,無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其閱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首先,閱讀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教學要求與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種環境下,有的新老師感到無從下手,不知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因而無法保障實際教學效果。其次,單一化教學模式。傳統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老師往往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臺上老師津津有味地講下臺學生茫然地聽。有時課堂教學中老師也會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但實際教學還是以課本教材為主,不會涉及課外閱讀,傾向于教學形式,導師學生潛意識中覺得只要把握閱讀題材的中心思想就行,這種單一化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逐漸失去閱讀興趣。最后,語文老師沒有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引導。課堂教學中,老師講解為主,沒有準確的把握閱讀教學基本要領,缺乏創新。而且課堂中學生活動組織比較少,導致閱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3.學生閱讀范圍不夠寬泛。受傳統應試教育應先個,為了考試中取得高分,學生成績備受老師與家長關注。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將課本基礎知識掌握與積累作為閱讀教學重點,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放學回到家家長也是,為了不耽擱孩子學習成績為學生提供很多課外試卷或教材分析,閱讀書籍非常少。雖然有的家長也為孩子買了名著,但因孩子作業比較多,使得這些書難以發揮用武之地。
4.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只有有效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積極參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方可保障閱讀教學效果。但語文閱讀教學中,內容以課文為主,閱讀范圍小不利于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大多是被動地學習,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明確,無法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閱讀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深入理解閱讀更是無從談起。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單元整合閱讀策略的具體應用
1.通過誦讀訓練進行引導積累豐富的字詞。語文閱讀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大量誦讀一方面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單元內容比較淺顯,學生理解起來方便。此種情況下,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誦讀訓練,引導學生通過單元整合閱讀模式積累豐富的字詞,更好地探索知識真諦。利用此種模式,老師可節省課堂教學時間,還可采用以讀代寫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春夏秋冬》、《百家姓》、《猜字謎》與《小青蛙》等課文,教學中老師可讓學生一起朗讀這些課文,利用豐富的閱讀內容進行看圖識字,有效結合實際生活學會字族文識字以此鞏固識字效果。此時可幫助學生感知單元課文通篇內容,更好的激發閱讀學習積極性。朗讀完成后老師可要求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內容并分析其結構,通過閱讀總結規律以此擴大識字量,找到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
2.注意文章間的聯系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同一單元內各篇文章內容雖然有差異,但文章主題有很大的關聯性。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單元文章間的關聯性,根據同一主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同時,老師還可結合情境創造與小組合作等多元化教學模式,便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章含義并探索文章主題。完成閱讀后,老師可進一步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法。此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以此增強學生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索意識,這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花鐘》、《蜜蜂》與《小蝦》單元文章學習中,老師可先讓學生閱讀分析找到幾篇文章的共同特點,由此發現這些文章是觀察事物變化類文章,并寫出相應的實驗過程。此時老師順勢引導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深入了解文章內容,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完成觀察實驗。利用此種教學模式,老師引導學生注意各篇文章間的聯系,通過探索與實踐鼓勵學生深入理解閱讀知識。
3.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加強練筆。閱讀,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同時還可為學生積累豐富寫作經驗。單元整合閱讀教學中,老師可根據閱讀分析為學生講解閱讀理解方法,安排相應的小練筆訓練,以此完善學生閱讀與練筆。另外,練筆過程中學生可全面了解單元文章主題內容,更好的內化閱讀效果。
(1)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單元文本內容。單元文章內容的滲透利于激發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閱讀知識內涵。(2)引導學生精讀文章并體會其語言。老師要抓住文章重點詞句賞析,以此豐富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真情實感,產生情感共鳴(3)引導學生根據單元內容升華自身情感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4)鼓勵學生體會文章主題,根據練筆體會文章主題。根據主題練筆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題以此全面滲透教學方法。(5)引導學生熟讀單元文章內容,深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學生練筆后,老師引導學生品讀文章,以此獲得更好地情感體驗實現全面發展。
根據閱讀情況,老師組織學生練筆,還可讓學生針對性理解知識內涵,從單一文章中解放學生思維到整個單元文章內容,加深學生情感體驗,以此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4.注意同類對比閱讀不斷創新。語文閱讀教學中除過科學引導,同類對比閱讀也很重要。長期發展中,文學作品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此種環境下,文學作品具有明顯的獨創性。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單元整合閱讀策略,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展引導學生找到各篇文章共同點后,幫助學生區分各篇文章間的差異。同類對比分析閱讀中,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間的聯系與差異,以此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為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教學中,老師可根據本單元課文《觀潮》、《鳥的天堂》與《火燒云》等課文進行對比閱讀。老師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同時分析概括主題激發學生思維創新發展以此拓寬學生視野。另外,老師還可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索文章表現形式,以小組探索激發思維火花。分析學生探索情況后,老師為學生適當地補充閱讀內容就可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面臨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實際教學中老師應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以單元整合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借助誦讀訓練引導、文章關聯性、實際練筆及同類對比等措施,對教學活動進行逐步完善,以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鄭美櫻.小學高段語文單元主題閱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2]陳衛華.語文課堂單元主題教學的實踐與探索[D].深圳大學,2018.
[3]朱淑嫻.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個案研究[D].聊城大學,2017.
[4]朱永霞.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D].廣州大學,2018.
[5]李筍.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0):60-62.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第九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