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岑
摘 ?要:隨著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進程,信息技術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和工具,被廣泛應用到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當中。針對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被盲目使用和被人為夸大等有失偏頗的問題,本文從發展目的、幼兒主體、價值導向角度對幼兒園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幼兒園;信息技術;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5-0085-02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kindergartens
CHEM Cen ?(Jufu kindergarten,Huaqi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ity,Kunshan,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new educational means and tool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which is widely used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view of the biased problems such as being blindly used and artificially exaggerated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kindergart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purpose,children's main body and value orientation.
【Keywords】Kindergarten;Information technology;Effective application
隨著教育技術現代化的進程,信息技術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和工具,被廣泛地應用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其被廣泛應用的過程中,起到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的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也發現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信息技術被盲目使用和人為夸大等有失偏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應用中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也容易使老師們逐步走向信息技術應用的“誤區”,導致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應用中出現僵局,進而影響著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長久、持續地發展。
1.以發展為目的,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要使用課件組織教學,用高超的課件做支撐。所以,在活動前會花費大量的力氣設計和制作課件,而忽略對教學活動目標、教育對象的特點以及活動內容、作品的研究,至于該課件在活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與活動的目標是什么關系,教師少有思考。整個活動課件成了唯一或主要的活動資源,在“教師操作課件—幼兒觀看課件”的模式化活動中,幼兒的主動發展何在?誠然,有些設計巧妙、精良的教學課件確實使教學增色不少。但究其設計的初衷一定是源于目標的需要,或是針對活動的重點起到更強有力地激發幼兒主動活動的目的,或是針對活動的難點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抑或是通過多媒體的綜合感官剌激創設更加有效的活動氛圍……無論怎樣都離不開圍繞活動目標有效開發和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最終目的,而這恰恰是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的核心所在。以課件為中心的活動單純夸大了課件的作用,教師會為了用信息技術而用,難免會制約著信息化教學向深層次發展。所以,一定要避免夸大課件作用的做法,一切從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科學設計,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例如,在美術活動“手型彩繪―快樂的動物”中,手型彩繪是幼兒從沒有接觸過的繪畫形式,如何實現“了解手型彩繪的特點并敢于大膽創造”的活動目標?教師分別在以下兩個環節借助了信息技術的手段:
導入部分:以課件呈現了一組手型彩繪小動物的造型,激發起幼兒的活動興趣,繼而借助于放大功能,引導幼兒逐漸觀察到這些動物造型中手指、指甲、手紋等手的特征將動物造型與手型建立起聯系,直奔主題凸顯活動重點。
結束部分:教師將交互式智能平板電腦從電腦模式轉換成視頻模式,并連接實物投影儀在屏幕中顯示出不同背景圖,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創意的手型彩繪作品組合成小故事在鏡頭下進行表演,以幼兒觀看演出的方式進行交流展示。這種方式給幼兒創設了充分的展示空間,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對手型創意彩繪活動的后續興趣和創造激情,深刻體現了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審美、創造能力的美術領域核心價值。
2.以幼兒為主體,巧妙應用信息技術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發展是其認知結構主動建構的過程,兒童是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來探索和認識現實世界的?;顒邮莾和l展的基本途徑。兒童的發展是在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的,這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活動。因此,即使多媒體技術具有多種優勢但它絕不能成為幼兒活動的主角,幼兒園老師必須強調、重視幼兒的主動學習過程,必須十分重視幼兒的各種活動,為幼兒提供的多種機會必須是或絕大部分是能讓幼兒“動起來”的,而不是靜聽的。所以,我們必須走出“炫彩卻反客為主”誤區,真正認識到兒童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樹立起充分尊重兒童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現代科學兒童觀,自覺地為幼兒創設自主觀察、自主感知、自主發現探究、自主表現、自主創造的空間,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東道主”。
如數學活動“收豆子”,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示了“依據田地上方數字卡提示,種下最后一粒豆子者即可將此塊地上的豆子全部收走”的游戲規則,直觀、明了,為幼兒接下來的自主游戲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導向。而“如何將自己手中握有的不同數量的豆子分配到若干塊田地中,既保證自己可以多收獲豆子,又能讓他人盡量少收獲豆子”,幼兒必須在游戲中不斷地從失誤中總結經驗,提升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3.以價值為導向,科學應用信息技術
多媒體技術以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既吸引了幼兒,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又符合幼兒以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的學習特點,優化了教學情境,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給教學活動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但是,這種優勢的運用應建構在能發揮不同領域活動核心價值基礎之上。如果脫離了領域活動的基本特點和核心價值,單純強調多媒體的形象生動性,不僅不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反而是“畫蛇添足”,顯得離題萬里了。
比如,有一位老師組織的音樂活動“口哨與小狗”。教師為了幫助幼兒了解作品中描述的兩個音樂主人公小狗和主人的音樂形象以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教師不遺余力地設計了教學課件,畫面中卡通的小狗形象和可愛的小男孩十分奪目,特別是動態的小狗一會兒眨著一只眼做賣萌狀,一會兒滑稽地抖動小屁股,而隨著音樂的發展老師利用拖拽功能一會兒拖出小男孩、一會兒拖出走路的小狗,一會兒拖出轉圈的小狗……忙得不亦樂乎。結果是孩子根本無暇顧及音樂反而興奮地模仿著小狗賣萌的動作,無論是教師啟發幼兒想象小狗和主人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的環節,還是引導幼兒自己用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環節,幼兒的答案和表現幾乎都是賣萌和抖屁股。在音樂活動中,核心應該是音樂,過于強調將音樂轉化為多媒體技術下的畫面,使得原本應該流動于心靈間的音樂變成了停滯于眼中的固有畫面。孩子更多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無聲的畫面上,反而在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方面大大減弱了,也就背離了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此外,有的老師組織語言活動時最容易使用多媒體技術展現文學作品,語言活動的核心是表達,而交流表達是需要情感的,在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表達上,教師作為幼兒主要的模仿者,每一個表情、眼神、手勢、動作,以及充滿感染力的示范朗誦,對于幼兒領悟作品或要交流表達的內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多媒體永遠替代不了的。如果我們將這些全部轉換為多媒體技術下的畫面,幼兒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也將會被幼兒與媒體的互動所代替,試想下,人機互動又將如何談到“感情”一詞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進行了集體反思和研討,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不同的領域活動中到底應該怎么體現?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討論,我們認為應用信息技術組織開展領域教學活動不應是技術—價值—發展的過程,即過多強調多媒體的技術性,忽視領域本身的核心價值,幼兒并未獲得該領域核心價值方面的發展,應該是價值一技術一發展的過程,即根據領域的核心價值,運用系統的方法考慮目標、內容、師生關系、媒體、策略、資源、環境等各個教學要素之間的關系,借力多媒體技術優勢,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以正確的教育觀念為指導,樹立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與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同步進行的意識,客觀、理性、科學地認識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我們教育對象的特點,發掘信息技術的優勢。合理、有效、高效地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走出信息技術的“誤區”,在實踐中獲得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發展的“感悟”,真正實現觀念和教育行為的轉變,真正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玉萍.信息技術與幼兒教學有效融合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
[2]張培.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師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技風,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