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國主要糧食作物,在中國廣泛種植,種植面積及產量逐年增加。新時期想要提升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就要不斷創新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種植水平,并且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1]。
1水稻種植技術要點
1.1合理選地及選種
水稻種植環境和品種對其質量和產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需充分考慮種植地區的灌溉、土壤、溫度等條件,并根據土壤性質科學選擇種植品種,保證所選擇的種子純度、凈度及發芽率較高,促進種子良好發育,為水稻高產奠定良好的條件。
1.2準備工作
在選種后,要將種子放在陽光下進行暴曬,通過高溫的作用消滅害蟲,并且陽光照射后的種子在種植后還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種子在完成暴曬后,還要對種子進行清洗和殺菌。對種子進行殺菌,就是將種子完全浸泡在殺毒藥水里并充分攪拌,使藥效充分發揮,這樣可有效提高種子發芽率,使種子在種植后迅速萌芽。種子在萌芽后即要對其進行育苗,當育苗達到一定標準后就要將培育好的水稻苗進行移植,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植時要充分掌握好水稻秧苗的行距和間距,適當的行距和間距能夠使水稻秧苗充分吸收水分和養分,保證水稻的生長和口感[2]。
1.3田間管理要點
水稻病蟲害防治、灌溉及施肥對水稻的生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例如施肥量需要根據所種植土壤的養分及預期目標的產量來確定。若土壤中缺乏有機質,就要對土壤進行合理的施肥,在施肥的過程中還要保證土壤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平衡。水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科學灌溉,若灌溉水量較多就會使水稻的秧苗腐爛,若灌溉水量較少就會使水稻秧苗缺水。另外,還要做好秧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病蟲害初期對其噴灑農藥,有效防止病蟲害蔓延,減少雜草對養分的吸收。
2新時期水稻種植與管理技術
科技的進步提高了水稻種植技術水平。傳統的水稻種植技術早已不適合現代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因此,在新時期,需要采用新型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來提高水稻質量及產量[3]。例如實施控肥技術、控苗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葉齡種植技術等,這些新型種植技術對水稻的生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4]。
2.1控肥技術
控肥技術指在水稻種植期間對肥料進行管理和控制,肥料使用過多或過少都會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生長。需嚴格控制施肥量,在對水稻提供養分的同時減少對土壤和附近生態環境的破壞。
2.2控苗技術
控苗技術就是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盡量選擇具備較強生長力的幼苗,還要充分考慮幼苗所生長地區的生態環境、土壤養分及酸堿度,這樣能保證水稻幼苗在移栽的過程中盡快適應新的生長環境,并且還能使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吸收到足夠的養分,從而保證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長。
2.3病蟲害防治技術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極易遭受到病蟲害侵襲,因此需采取正確方式防治水稻病蟲害。但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是利用化學藥劑防治,雖然見效較快,但容易污染環境,長期使用還會使得水稻植株產生抗藥性,不利于水稻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應探索綠色病蟲害防治方式,例如生物防治等,不僅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還可有效保護環境。
2.4葉齡種植技術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不僅要對水稻的每個生長階段進行科學的管理,還要充分掌握水稻生長特點,充分發揮葉齡種植技術的優勢,全面了解水稻生長信息、種植地區環境信息等。
綜上所述,新時期水稻種植需要實施科學的種植技術,例如葉齡種植技術、控肥技術等,提高水稻質量及產量,有效推動農業科技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丙陽.新時期水稻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要點探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10):39.
[2]劉積勇.水稻高產種植及肥水管理措施探討[J].新農村(黑龍江),2018(27):58-58.
[3]楊瑞紅,孫永利,馬宏.水稻種植技術及管理探討[C].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
[4]胡源.新時期水稻種植與管理措施探究[J].農家參謀,2019(12).
(1松原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趙宇;2松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段良敏;3松原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張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