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進行農業生產,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內蒙古自治區需推廣使用農業機械,完善農業機械管理制度,改變農業機械需求結構,保證農業機械供給處于平衡狀態,利用農業機械化推動當地農業發展,實現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可持續發展。
1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背景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綜合機械使用效率已超過50%,當地在農業科技水平和知識水平、管理服務水平及工作管理方面均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農業機械化顯著提升了當地糧食產能及農業發展,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制約著農業現代化轉型[1]。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仍然存在農業耕作設備陳舊等問題,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機械化設備總動力144.2萬kW。主要農機具為拖拉機(4.3萬臺)、配套農機具(8.6萬臺)、深松機(595臺)、聯合整地機(2 103臺)、免耕播種機(1萬臺)、精量播種機(1.6萬臺)、水稻插秧機(1 319臺)、排灌機械(1 567臺)、機動植保機械(1.5萬臺)、谷物收割機(1 376臺)。另外,新注冊拖拉機1227臺,新考拖拉機駕駛證564人。
內蒙古自治區農資市場存在低端農機產能過剩的問題,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根據發展需要引進中高端農機器具,導致中高端農機器具供給遲緩,影響了當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另外,農業機械化工作存在結構性供需矛盾、供給不足的弊病,無法按照要求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制約了當地農業的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主要農作物包括大豆、馬鈴薯、小麥、玉米等。當地農作物品種豐富,農業發展具備大規模、集約化的特征,傳統的機械作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農業發展的需求,急需先進的農業機械支撐農業發展。但在當地發展農業機械化過程中,存在所使用的農機動力較差等問題,購入高端農業機械十分必要。
2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機械化存在問題
2.1缺乏資金支持
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發展具備大規模、集約化的特征,但是當地仍然使用小型農具進行農業生產,雖然農具數量眾多,但無法滿足規模化農業發展的需求,在農業種植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傳統農業種植方式已無法滿足農業發展需求。因此,政府必須根據工作需求,撥付充足資金購置中高端農機,解決農戶農機購置的資金壓力。
2.2缺乏農機管理人才
農業發展需要配備專業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管理人員,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缺少資金支持,無法聘請優質人才到地方服務,無法為農民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大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無法快速掌握農機設備使用方法,難以合理應用機械設備,導致農業資源得不到合理應用。
2.3農業機械結構設置不科學
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資源豐富,當地農業機械裝備占比已超過50%,農業機械裝備數量多,但結構設置并不科學。例如,運輸類農機裝備較多,但田間管理、耕作收獲等設備稀缺,馬鈴薯、大豆等種植機械不足,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大部分農具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個體農戶在耕作時主要使用小型農機,導致農機資源應用率較低[2]。
3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思路
3.1加大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
大部分農民無力負擔高端農機購置資金,政府應給予一定的資金及政策扶持,根據工作需要購置農業機械設備。考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作物主產區的發展情況,將增量部分向該部分傾斜,由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高扶持政策的導向性與政策性,完善金融保障體系,大型農業機械與高端農業機械裝備的金融租賃、抵押貸款、信譽擔保在金融體系保障下,可降低資金壓力,規避資金風險。另外,根據地方發展形勢,開展金融惠農工作,將金融資源投放在農業生產領域,構建新型農業合作方式,解決農業經營者融資困難的問題。
3.2構建現代化農機管理團隊
目前,現代化農業機械技術性較強,一些農業工作者無法快速掌握農機的使用方法,因此,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機管理團隊,根據工作要求,建立農機管理制度并搭建配套服務體系,提高農機管理水平。政府相關部門還應整合資源,組織相關工作人員編制農機作業計劃,多種渠道宣傳農作物機械化、秸稈還田、免耕播種技術等內容,提高廣大農民應用農機技術的積極性。
相關部門需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薪資待遇,完善各類人才培養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助推地方農業經濟發展。另外,根據當地農機管理要求,選擇可熟練運用農業機械并具備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不斷完善資源配置結構,積極開展培訓活動,提高當地農業人員的技能水平[3]。
3.3完成農業機械結構性改革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應用的農業機械大部分屬于運輸機械,現代化的種植機械設備還比較少。為提高當地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必須改變當下的農業機械應用結構,購置中高端機械,增加用于田間管理的農機設備,提高田間管理效率;堅持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改變傳統農業機械生產方式,避免使用排放量大、污染環境且耗油高的機械設備,積極購置環保的農業機械設備,降低農業污染面積,發展綠色農業。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必須完善農業管理體制,構建現代化農機管理及使用制度,并建立相應的配套服務體系,提升種植人員素質,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推進機械化供給改革工作,推動當地現代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延軍.內蒙古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問題與供給側改革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3):49-51.
[2]馬愛民,徐素萍,李芳,等.內蒙古涼城縣利用農業機械化振興新農村建設[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8(2):34-37.
[3]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召開[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7(6):8-9.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農牧業機械化管理中心白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