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玉米高效種植,需采取科學的種植技術,為玉米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嚴格控制種植密度,采取科學的田間管理措施,并重視病蟲害防治,提升玉米產量及品質。本文介紹了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為玉米種植戶提供參考,實現玉米增產增收。
1優(yōu)選良種
科學選種可提高玉米質量及產量。種植人員需根據以往玉米病蟲害發(fā)生記錄,明確該地區(qū)玉米常發(fā)病蟲害,選擇抗病品種,以避免病蟲害大面積爆發(fā);并根據土壤條件及年積溫等,結合玉米銷售情況,選擇商品價值較高的優(yōu)良品種。在選種后,需做好種子處理工作。剔除質量較輕、胚芽破損、不飽滿的種子,為種子包衣,以提升其抗病害能力。
2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土質疏松、有機質豐富的種植地塊。還可選擇具備較強保水肥力性能的緩坡土壤。
選定種植區(qū)域后,即可開始整地,可利用機械設備整地以提升整地效率。若采用機械整地,需保護土壤墑情,待收獲前茬作物后立即深耕滅茬,耕深為25 cm。若耕層較淺,每1~2年需進行1次深松。
結合整地情況施入基肥。一般施入3.0~ 3.8萬kg/hm2農家肥、450 kg/hm2復合肥、15 kg/hm2鋅肥作為基肥,打散較大的土塊,并將肥料翻入至土壤中。
3播種
根據種植地區(qū)的地質、氣候條件及墑情變化播種。在4月上旬播種春玉米,6月上旬播種夏玉米。播種夏玉米時,適當提前播種時間可提升產量,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為后茬作物正常生長奠定基礎。播種前需對種子曬種1 d,以促進萌發(fā)。可采用機械設備播種,以提升播種精度,節(jié)省勞動力。早熟玉米栽植密度一般為6.0萬株/hm2,緊湊株型玉米栽植密度為6.8萬株/hm2。若當年雨水不足,可適當減少播種株數。
4苗期管理
玉米出苗后需及時查缺補漏,若輕微斷壟,可移植稠密地區(qū)的幼苗以補種;若斷壟嚴重,則需催芽補種。待玉米3葉期時,及時間苗,在4~ 5葉期定植。
在玉米苗期,需中耕2~3次,深度一般為5~ 10 cm,結合中耕清除田間雜草。若雜草嚴重,可采用化學除草劑除草。
在苗期需及時灌溉及施肥。春玉米一般無需灌溉及施肥,夏玉米常因基肥不足而需追肥。在距離玉米植株根部10 cm的位置開挖壟溝并埋入肥料,施入300 kg/hm2尿素及75 kg/hm2鉀肥。
5生長期管理
5.1穗期
在玉米穗期,若發(fā)現弱株及病株需及時清除,強化中耕除草。在大喇叭口期后,應堅持“地面見濕不見干”原則強化水分管理。
6病蟲害防治
6.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即利用機械設備防治病蟲害。通過人工與機械設備的有效結合可提升物理防治效果。對于大型田地,在巡視檢查中需重視效率,在晴朗天氣采用無人機航拍以明確病蟲害發(fā)生狀況,然后采用除草機、捕蟲設備、藥物蒸汽等技術防治病蟲害,其中藥物蒸汽技術可節(jié)約藥物成本,通過高溫將真菌類病菌徹底消除。還可采用色板誘殺術、紫外線殺蟲燈等進行常規(guī)驅蟲。物理防治技術可避免玉米植株遭到化學藥劑的不良影響,提升玉米的商業(yè)價值。
6.2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技術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玉米病蟲害防治手段,即通過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適用于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的地塊。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綠色農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種植戶也逐漸開始使用無公害化學防治技術。在化學防治技術應用中,需堅持“專病專治”防治原則,在病蟲害高發(fā)季節(jié)針對性防治病蟲害,例如,可采用氯氟氰菊酯殺滅蚜蟲,利用惡霉靈防治立枯病。
6.3生物防治
6.3.1天敵防治
天敵防治即在種植田塊內投入昆蟲的天敵,以針對性的防治某些害蟲。例如,可利用赤眼蜂殺滅玉米螟幼蟲,利用七星瓢蟲殺滅蚜蟲等。也可使用殺蟲菌或蟲草菌來殺滅害蟲。
6.3.2害蟲誘殺
害蟲誘殺即利用害蟲生理特性來防治害蟲。例如,可利用昆蟲雌激素引誘雌性害蟲至幼蟲籠,以降低成蟲交配概率,減輕二代害蟲危害。也可利用色板、紫外光及毒餌等引誘并殺滅害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古麗娜爾·斯拉依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