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在實際農業生產中,農業生產受氣象災害的影響十分明顯,其中,氣象災害的不可預估性對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本文介紹了干旱、洪澇、臺風及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產生的不良影響,提出了合理的預防措施,以期保障農業生產健康發展。
1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預防措施
由于降水量減少、氣候干燥,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加劇,干旱發生頻率逐漸增加,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春天和夏天容易出現干旱災害,會嚴重阻礙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春季為種子播種時期,但受干旱影響,處于萌芽階段的幼苗破土艱難,導致種子無法發芽,出現缺苗甚至沒苗的現象。夏天氣候炎熱,光照強烈,農作物的光合作用較強,葉子的蒸騰系統需要大量的水,但受干旱影響,缺水導致農作物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影響了農作物內部的能量生產和運輸,抑制了農作物的正常發育,降低了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并且導致蝗蟲災害頻發,嚴重影響農業的健康發展。
干旱分為輕旱、中旱、重旱、特旱4個等級。其中,輕旱指地表空氣略微干燥,土壤水分輕度流失,對農作物的影響較輕微,農作物可以根據自身的生長系統茁壯成長;中旱或重旱,會對農作物的生產和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需采取合理措施,合理運用引進的水資源,開展人工降雨作業,盡可能地緩解干旱造成的不良影響;特旱會嚴重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可建設節水設施,提高灌溉效率,建立健全農業災害保障體系,開展干旱災害保險措施,增強抗旱能力,減少農戶經濟損失。
2洪澇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預防措施
洪澇災害指受暴雨或持續性降雨影響,地區無法快速排水,導致農作物被淹沒的現象,或由于地表徑流沖亂河道及山洪暴發使農田淹沒的現象。其中,雨澇具有可控制性,對農作物的危害較小,可造成農作物減產。若遇強降雨,可導致農作物直接死亡,造成農業絕收,土壤肥力嚴重流失,雜草滋生,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嚴重影響農民收益。為了有效防止洪澇災害或降低洪澇災害帶來的不良影響,需制定預防措施和災后補救計劃,實行深溝存水、高地耕作的農業活動,在雨澇來臨時可迅速排除高地積水,深溝開挖作業可以使雨水積攢、滲漏,為農業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若在洪澇發生前,農作物已接近成熟,需要立即組織群眾力量進行搶收,最大程度減少農作物產量損失,降低洪澇造成的危害;受雨水沖擊力影響,農作物根莖會歪斜,需扶正農作物根莖,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在洪澇災害后,必須迅速疏通排水系統,盡快清洗泥沙,清理工作完成后,立即進行松土及施肥;若在災害時存在面積性死亡的農作物,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及時播種其他種子,減少災害損失。
3臺風及冰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預防措施
臺風是由于熱帶海洋大氣中形成的高溫低壓漩渦導致的強破壞力氣象災害,冰雹是由于空氣對流、積雨成冰導致的氣象災害。臺風經過時,狂風暴雨會使大面積的農作物倒伏、淹沒,造成農作物低產;冰雹會使農作物枝葉直接受損,引發各種病蟲害。臺風及冰雹等災害性天氣會導致農業生產系統的癱瘓,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收益。
為了減少臺風和冰雹對農業生產的不良影響,需積極植樹造林,降低風力流動速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減少臺風和冰雹發生概率;做好災害性天氣預警,及時采取應急措施;掌握災害性天氣發生規律,合理規劃農作物生長周期;做好松土、培土、灌溉及提高地溫工作,促進農作物正常生長。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良影響已逐漸降低,但仍需繼續提高災害性天氣預警能力,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盡量減少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保障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益。
(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氣象局楊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