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及水平,降低了農業經濟效益。新時期,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加快互聯網+農業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1“互聯網+農業”發展優勢
1.1實現農業經濟長足發展
在“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下,要改變以往傳統的發展理念、思路及模式,從農業生態化發展角度入手,促進農業經濟效益增長。在發展過程中,農業部門要加強和農戶、農企的溝通交流,宣傳新型農業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保障農業良好發展。不僅如此,構建“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制定農業現代化管理方案,可有效提升農業綜合性管理成效,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總體來看,建立“互聯網+農業”發展體系,有助于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1.2確保農業資源增殖
現階段,中國農業產業結構仍存在諸多的不足。互聯網+背景下,為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加快農業生態化、現代化、特色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新時期,在農業發展中,要積極做好對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工作,以便于更好的促進資源增值。在互聯網+背景下,要高度重視對資源的保護及其循環再利用。充分結合當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從生態環境創新角度入手,依靠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現代化平臺和發展機制,為農業現代化、生態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促進農業資源增值,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
2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對策
2.1形成“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思路
一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當前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指明了方向。在互聯網+背景下,為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效益提升,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形成“互聯網+農業”發展思路,結合“互聯網+農業”發展規律,出臺相關政策進行科學化指引,為“互聯網+農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在農業綜合性改革工作中,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基礎條件,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樹立良好的互聯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在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可持續化發展。具體來說,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認真分析農業發展趨勢,依靠互聯網技術實現農業戰略目標。需注意在“互聯網+農業”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立足當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明確農業發展不足之處,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體系,對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方向進行合理化調整,推動農業經濟改革進程,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2.2結合新經濟協調模式的要求
互聯網+背景下,要想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經濟效益增長,要充分結合當前新經濟協調模式要求,達到農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目的。基于互聯網戰略的農業發展,應緊密切合當前農業發展目標,尋求切實可行的綜合發展思路,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保障。在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明確生態效益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視農業環保工作,促進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不僅如此,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綜合考慮質量和效益等因素,制定綜合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創新經濟體制要求,保證資金、資源的投入能有所收獲,保證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達到預期的價值目標。除此之外,互聯網+背景下,要結合互聯網技術要求,建立農業經濟技術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效果,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2.3加快智慧農業轉型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要重視農業智慧化轉型發展,摒棄傳統發展模式。在智慧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要將互聯網技術最大化,將其應用于農業發展各個環節,實現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具體來說,應用互聯網技術,可實現對施肥及灌溉工作的科學化管控,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綜合利用生物、物理、農業、化學技術防治農業病蟲害,使農業生產更加專業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在智慧農業轉型發展期間,要重視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對農業信息的及時采集和處理分析,使農業生產更加便捷,實現農業生產技術升級。與傳統數據相比,物聯網大數據所包含的信息更加廣泛、全面,數據類型更加豐富,這些數據資料具備較高的利用價值,將其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有助于構建健全的物聯網體系,可實時化監控農作物耕種、生長、田間土壤狀況及生態環境,針對所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保證農作物良好生長,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2.4完善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產業鏈
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業經濟效益,要制定并完善農業現代化產業鏈。積極做好市場調查,掌握當前市場農產品需求狀況,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與幫扶力度,以便于更好地帶動更多的農業企業發展。要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對農產品實施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此外,要建立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在網絡平臺上銷售農產品,創新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業經濟效益的增長。
2.5促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電子商務行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便利了交易過程,擺脫了時間、空間等傳統因素的限制,隨時隨地即可進行網絡交易。這一全新的交易模式,為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要加快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構建農商平臺,提高農產品銷售量,同時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不僅如此,還要重視農產品團購化購買模式的發展,利用社區團購平臺銷售農產品,實現薄利多銷。
2.6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新時期,在農業發展中要積極創新農產品營銷觀念,提高農產品銷售收益,使更多消費者接觸到類型豐富的農產品。重視對專業化農產品營銷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時加強對農戶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戶生產水平及綜合素質。當前中國農業生產規模較大,農戶人數較多,但專業化人才卻非常匱乏。因此,要重視對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在初期可重點培養農業種植大戶、村黨員干部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等,幫助其掌握新型農產品營銷知識,培養更多互聯網+農產品營銷人才,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與此同時,在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面,要充分發揮出各大高校的作用,加大對“互聯網+農業”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其綜合能力與素質,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新時期,要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加快“互聯網+農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因地制宜構建“互聯網+農業”發展路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效益增長,助推農業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臨清市老趙莊鎮政府時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