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輔導員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與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息息相關品,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首先需要優秀的教師作為承擔者;其次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堅持主導性、體現時代性,凸顯實踐性,推進大眾化;最后需要擴大立德樹人的成效,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職院校;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25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教育人的根本任務在于人的良好德行、品德的培養,即為我們所說的“立德樹人”。那么,在高等教育中,高校怎么樣實踐“立德樹人”?首先,需要堅持德育為先,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行,教師通過積極的教育方式正面引導學生,激勵學生以及感化學生;其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通過有效的教育方式關心學生、塑造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以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2018年日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程”。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的大學生活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是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與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的成長經歷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更應該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作為一名民航院校的思政輔導員,更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思想及責任,正確引導學生,堅持德育為先,以人為本,關愛學生,將這種思想與責任融入平凡、普通、細微的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共同為民航領域培養技能德行兼備的優質人才而助力,為廣大學子的藍天夢而助力。那么在實際生活中應如何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需要優秀的教師作為承擔者
“立德樹人”思想的踐行需要優秀的教師作為承擔者,尤其是需要一支具有專業素養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輔導員這支隊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作為大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教育者及管理者,對于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當著組織者、指導者、實施者的角色。高校所有老師都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要做好大學生的立德樹人的工作,其中的重要因素在于輔導員,“立德樹人”思想的踐行同樣需要輔導員老師的大量參與及實踐。
(1)輔導員必須真善美,有良好的德行,立德立學筑夢施教,鑄魂育人逐夢藍。育人是深入細致的工作,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感相融的工作,教師的品格和人格對學生起著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在實際的教育環境中注重學生的體驗與吸收。良好的德行,比如體現在個人品德上,如潔身自好、正直、善良、獨立;體現在家庭美德,如孝順、相互尊重;體現在社會公德上,如愛國,助人為樂等。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行方面,需要教師注重學生良好品德修養的培養,從正面引導及教育學生從生活上細小的方面做起,在個人品德培養上下功夫,注重家庭美德及社會公德修養的養成,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學生塑造成懷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2)輔導員老師需要善于把握教育時機。輔導員老師與專任老教師有所不同,教育寓于學生管理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情境及教育時機,能綜合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輔導員老師既需要在平時的學生管理及教育過程中把握良好的教育情境,同時還需要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抓住恰當的教育時機。那么,教育時機的含義是什么?教育學者范梅南認為:“每個情境都富有教育的內容,在每一個情境中都要求有所行動,即便這個行動是什么也不做,這樣一個主動的際遇就是教育的時機。”富有豐富經驗的輔導員老師,善于從平時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發現教育時機,將平凡的事情變成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事件。因此,善于捕捉教育時機,這不僅需要輔導員老師具備博學多識、情感豐富、耐心細致和幽默等職業素養,在平時工作中也需要學會觀察,善于利用周圍環境中的潛在的資源。
(3)輔導員老師善于利用良好的德育方法。例如說理教育、榜樣示范、陶冶教育、實際鍛煉、品德修養指導、品德評價等。將教育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了解學生特點,懂得運用他們的語言方式溝通,堅持以人為本,熱愛學生關心學生。這些是建立在輔導員職業道德和文化素質基礎上呈現出來的智慧火花。
2 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堅持主導性、體現時代性,凸顯實踐性,推進大眾化
高校作為我國不同文化傳播的陣地,所在不同地區的高校承載著傳播當地優秀文化的作用,同時由于高校聚集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不同地區的學生,因此很多不同地區不同特色的文化也在高校中被傳播和被推廣。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過程正是在這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運用優秀及先進的文化以此影響學生來完成的。在當代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高校及高校輔導員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
(1)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辦學方針,堅持黨的領導,清楚的認識到,我國高校肩負著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合格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高校作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征地,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問題,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不僅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高校在培養人才,塑造人才方面要求堅持正確的價值引導,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決定了我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因此,高校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必須堅持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做好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孫中山先生曾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知道怎樣愛國,“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必須牢固樹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及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始終貫穿著偉大的愛國主義奮斗的精神,要培養新時代的青年,需要培養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3)增強“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發展的指導意義,深刻明白擁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高校旨在培養新時代“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有為青年。
(4)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國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快速前進的社會主義國家,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說的是把培育高尚品德作為人在世最高價值追求,輔導員老師必須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及熱愛,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堅持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
3 擴大立德樹人的成效,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高校輔導員需要善于利用網絡媒體,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正面引導,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及主題班會,輔導員老師可以組織班級同學通過“網絡支部會”“云團日”“線上團課”等網上創新形式開展團組織生活,充分利用班級“微信”平臺的建設水平和工作聯動水平,積極拓展育人新空間,搭建微信公眾號平臺,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幫助青年大學生切實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胡明忠.新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創新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8):171-172.
[3]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0.
[4]邢寶君.高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的價值創新與實施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7,(02):8-11.
[5]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6]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2.
作者簡介:吳慧(1991-),女,漢族,湖南常德人,法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