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曉萍 李國云



摘 ?要: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大學英語教學依托騰訊會議、Blackboard(Bb)及QQ群三個線上平臺,采用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學期教學工作結束后,通過專項調查問卷和數據統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的線上教學安排和實施,在線課程課程資源,平臺和網絡的應用和運行,教學整體效果及學生學習收獲,學生對學習模式的傾向等在線教學的核心問題進行調研,通過收集Bb平臺問卷數據,全面分析和總結整個學期的線上教學和學習情況。分析結果表明,學生積極認真參與線上學習,及時完成線上作業,線上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習效率,學生對課程整體效果滿意,認為課程基本達到了他們的預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都有收獲。盡管如此,單一的線上教學模式并不是他們的首選,他們更傾向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線上教學實踐;線上教學平臺;三段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3-0123-08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out face-to-face classe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carried out online in 2019-2020 spring semester, relying on three online platforms, Tencent Meeting, Blackboard(Bb) and QQ group, with a three-stage teaching model-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To obtai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semester, a questionnaire is edited and released and data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o investigate such core issue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of the teache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online resources for the course and support and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latform and network, the overall effect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harvest, and the students' preference for learn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actively and conscientiously participate in online learning and finish online homework on time. Online learning can help improve their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course, believing that the online course basically meets their expectations, and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have been promoted. However, the online learning mode has not gained popularity from the students, and they tend to choose the blended mode mix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form; three-st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questionnaire on the effect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一、“疫情”倒逼,中國高校教學革命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為了更好地遏制疫情的蔓延,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教育部黨組及時印發通知[1],對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做出統一部署和安排,提出了春季學期“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倡議。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在線教育教學,明確疫情條件下線上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要求線上課程持續不斷地豐富學習資源并嚴格規范教學的各項組織行為。各高校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線上教學方案,并檢查實施情況,評估教學效果,實時更新調整。通知同時強調要加強對教師在線授課技術和方法的培訓,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好教育部在線教學課程資源平臺的優質課程資源,開展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在實施在線教學時,組織安排好線上討論、輔導答疑、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促進學生逐步適應和掌握在線學習模式,增強自主學習、交流互動、吸收和構建知識的能力,各課程平臺要不斷完善線上教學保障措施,確保網絡安全和運行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1]
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的高校在線教學史無前例,現代高等教育與互聯網結合的線上教學的浪潮席卷了每一所高校和每一個師生,互聯網技術真正意義上走進高校教學領域,覆蓋各個學科并與其深度融合,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地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轉換和對接,保證了所有教學活動的正常運轉。在這次應急性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每一位老師都保持了對在線教學的“新鮮感”,體驗了從緊張、到興奮、再到從容的心路歷程,做出了很多讓人興奮的成績;部分教師和學生實現了從最初的手足無措到逐步適應,從倉促“應戰”到“平穩”過渡,從“痛苦磨合”到“水乳交融”。所有人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互聯網和教育技術的力量,顯示出了我國高校高水平強大的教育應急能力。[3]廣大教師依賴數字平臺,采取在線形式教學,將課堂教學模式及常規教學角色向數字化延伸,每位教師依據個人教學偏好,有效教學感知,以及可獲得的信息技術支持來考慮即時性技術與非即時性技術的最佳組合,創建并維護在線課程設計、教學和學習的最佳實踐。[4]
二、與時俱進:大學英語線上教學實踐
(一)三個網絡平臺優勢互補
筆者所在學校也對“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做出了細致的部署及要求。提出“學生在哪兒,課堂就在哪兒”,并全力在云端為師生搭建空中課堂,實現用信息技術跨越時空障礙,用網上資源銜接課程,讓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將課堂建在學生身邊。學校與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Bb、超星、智慧樹、高校邦等在線平臺公司溝通合作,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教學需求,自行選擇課程在線教學的平臺,以有效的教學方式應對疫情影響,共同努力將戰“疫”進行到底。教師不僅利用技術開展教學,更要反思和改變自我教學,將這一階段的在線教學視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良機,而并非只是將線下課堂教學通過直播形式簡單地搬至線上。[5]當然,減少對學生的干擾也很重要,因此使用的技術工具要具有選擇性,具備適度性。筆者所教授的課程“大學英語”為本科生必修課,按照學校要求本課程要采用實時性線上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經過前期參加多個平臺的培訓以及個人對網絡平臺的了解,最終選擇騰訊會議作為實時性授課平臺,輔以Bb平臺網絡課程及QQ群的作業功能等進行教學。
騰訊會議具有300人在線會議、全平臺一鍵接入、音視頻智能降噪、美顏、背景虛化等功能。提供實時共享屏幕、支持在線文檔協作。它的優點是聲音清晰,操作簡便,缺點是不能留存教學痕跡,不可回看。Bb平臺正好可以補充這一不足,教師可以在平臺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進行線上測試,設置自評互評等互動活動,學生所有活動痕跡都保留在平臺,適合用來做非實時性線上學習。QQ群的優勢在于它的普遍性和即時性,學生隨時可以看到老師的通知及布置的其他任務,它的作業功能可以讓學生直接通過手機提交作業,老師可以馬上看到學生作業的提交情況,例如,多少人已經完成作業,還有哪些同學沒有完成作業等。筆者將這三個平臺綜合地運用到線上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盡所能,取長補短。
(二)三段式教學無縫銜接
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的著眼點是課程最終的預期結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設計的關注點須放在課程的學習環節,采用有助于學生在線學習的方法,確保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精良,適合課程目標,設計好課程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這些也是網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現代互聯網技術使傳統課堂教學的許多教學策略和方法都可以比較容易地轉化到網絡環境,直接用于線上教學,如小組討論及項目化學習等。同時,還要清楚地讓學生知道,教師隨時在線,關注他們的學習進程和進步,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程學習和互動,并明確地告知學生教師重視多樣性,鼓勵學生集思廣益。[4]
線上教學的過程與線下面對面傳統課堂的教學相似,筆者在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的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時采用了“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的模式,即教學的三個階段。“課前”自學預習,“課中”集體學習、教師講授及各種互動活動,“課后”自主學習復習鞏固。“課前”強調對課程內容的預習,發現難點和問題。“課中”是學習的關鍵,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分析,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通過各種互動加深對課程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課后”側重的是對課程內容的復習、檢查、加深和拓展。(圖1)
1. “課前”:主要使用Bb平臺,教師將所有課程資源上傳到平臺,如預先錄制好的課文講解視頻、教材PPT課件,教參、教材聽力音頻等(圖2),并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編輯和發布輔助學生預習的在線作業和測試。為了督促學生自學,保證自學質量,教師將教材中的聽力內容編輯成測試形式,放到Bb平臺,并設置成可多次嘗試,取最高分模式,學生可以在規定時間段內(通常一周時間)反復精聽這些聽力材料,直到獲取自己滿意的最高分(圖3測試專區)。此外,教師對實時性教學進行設計,準備好課堂互動的活動內容。學生則在實時性線上授課前下載Bb平臺上的各種學習資源,自學預習,并完成教師布置在平臺上的預習作業和測試,自查預習情況,找出難點和問題。課前預習學生還要查找相關材料,找出課程重點和難點,并深化相關問題的思考(圖3)。
2. “課中”:即實時性線上授課階段,教學平臺主要是騰訊會議。教師采用提問、讓學生復述等形式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引導學生探究,并及時解答學生預習中發現的問題,歸納總結本次教學內容,進一步剖析重點難點。學生通過教師對學習內容的再現和概括,通過參與課堂互動,加深知識學習的深度,更加精準掌握課程內容,形成知識網絡。同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實時性線上授課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每次授課時適當安排一點課外的內容,比如講解一些翻譯策略,提高聽力的技巧,或復習些重點的語法知識、語音的拼讀規則等,然后在Bb上發布即時的小測驗,或者在QQ群作業里布置一個短小的簡答題等,檢查學生的聽課情況,督促學生跟上線上課堂的教學步伐,避免偷懶耍滑,人在心不在,這樣的隨堂小測試還可以代替每次課的簽到,一舉兩得,確保實時性線上授課的效果和質量。
3. “課后”:應用的平臺是Bb和QQ群作業功能。語言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課前預習和課中深度學習的基礎上,課后復習鞏固,加深拓展對知識的學習也不可或缺。因此,教師繼續利用Bb平臺編輯并發布相關的作業及測試,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或在討論板中發帖,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度思考,或把翻譯練習或寫作任務布置成自評互評作業,讓學生繼續在網上互動,互相學習借鑒。最后教師再對學生在平臺上所有的作業和測試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課程安排及授課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本學期布置在QQ群的作業大部分是口語練習,從朗讀過渡到對某一個問題的闡釋,學生直接用QQ錄音后發到群作業。因此在“課后”階段,學生要登錄Bb平臺和QQ群完成老師布置的其他各項任務和開放性作業,參與批判性思維的討論及同伴反饋等互動,查缺補漏,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圖3)。
三、總結評估:線上教學問卷調查反饋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標準
教學環節除了教什么和怎么教,學什么和怎么學,教的怎么樣和學的怎么樣更為重要。線上課程結束后的定期評估與持續改進十分必要,應確保課程實時更新,提升課程關聯度,并遵循最佳教學實踐方法的高質量網絡教學效果。質量保證對于創建和保持在線課程設計和教學的最優方法至關重要。[4]實時性反饋或非實時性反饋都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答疑等屬于實時性反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即時表現,現場發現問題而調整教學。學期末的問卷調查屬于非實時性反饋,是學生對一個教學時間段內課程整體安排及學習效果的反饋,期末問卷調查數據是教師改進未來教學的重要依據。新冠疫情引發的大規模線上教學,對于教學一線的教師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是挑戰,因為這是對教師教學應急能力的一次大考驗;是機遇,因為這樣的全新授課模式,給教師們提供了更多的教學體驗和研究機會。教師們從最開始對線上授課的戰戰兢兢,到后來的得心應手,需要反思和總結教學過程和教學安排,了解教學效果,為未來的線上教學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
對于這次全員性的線上授課,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特別強調,要以“四性”的要求和“五度”的標準來建設在線平臺及課程,來衡量線上課程教學的質量,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2](圖4)。“四性”和“五度”不但是評估高校教學工作的尺度與標準,也是高等教育在線教學的質量評價標準。參照吳巖司長提出的“四性”“五度”,結合線上教學的具體安排和實施情況,筆者自行設計了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期末的大學英語線上教學調查問卷,旨在了解線上教學整體情況,以及學生的滿意度,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線上教學提供改進依據。本問卷調查對象是筆者所教的(大學英語)2019級材料類1904-1906班提高班,共四十九人,每周實時授課四課時。問卷通過Bb平臺課程工具中的“調查”進行編輯,發布在Bb平臺學生作業中,并在線上教學的最后一次騰訊會議直播課時要求學生登錄Bb完成問卷(圖3 課程作業)。Bb平臺的調查功能可直接統計出問卷的答題情況和每個選項的百分比,教師將其下載后對學期的整體教學情況做出分析進而提出改進方案。此次的調查問卷共有三十五題,涵蓋五個方面:學生的學習態度(共五題);線上教學的安排與實施(共九題);課程資源、網絡平臺的使用效果(共十題);線上學習的效果和學生預期學習效果達成的滿意度(共九題);以及學生對線上教學、線下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三種學習模式的傾向(共二題)。
(二)調查問卷數據及結果分析
1. 學生線上學習態度認真,積極投入
問卷的這個部分設計的五個問題,通過詢問學生每周用于自學的大致時間和線上線下學習的用時情況,以及學生線上學習的自覺性、學習效率、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判斷他們對待線上學習的態度。從下面的柱狀圖中(圖5)可見,大部分學生每周用于自學的時間在5-10小時左右(63%),甚至有10%的學生課下自學時間超過十小時,他們用于線上學習的時間與線下學習的時間相同或是線下時間的1-2倍之間(73%)。從圖6可以看到,33%的學生認為他們線上學習的自覺性“好”或“非常好”,50%自認他們的自覺性“一般”,回答“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16%;同樣比例的學生對于“線上學習的學習效率”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不好”和“非常不好”,回答“非常好”和“好”的共計21%,選擇“一般”的占62%。三個問題中作業完成情況選擇“非常好”和“好”的總共達到65%左右。
這些數據說明,盡管學生認為他們的線上學習效率一般,但多數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好,并投入了較多的時間進行自學,作業完成情況令人滿意。總的來說,學生線上學習態度端正。
2. 學生對教師線上教學安排及實施比較滿意
這部分主要是針對線上教學課程內容及安排提出的問題,八道題目是關于課程內容、進度、重點、難度、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作業量是否合理、考核標準是否明確等。另外一題是希望了解教學活動的不足之處,以利改進,詳情見表1、圖7、圖8。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到,雖然有20%左右的同學認為課程內容難度不適當或非常不適當,但回答教學內容安排的“好”和“非常好”的比例總計達到75%,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突出或非常突出的總比例也達到70%,并且總計85%的同學認為課程教學進度適宜或非常適宜,將近80%同學認為教師的線上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效果良好,91%的學生認為教師能夠充分運用PPT、視頻、課件等開展教學,教學手段豐富,同時,88%同學認可教師制定的線上成績評定標準,認為課程考核方式多樣,標準具體、明確。
表1的這些數據充分肯定了教師線上課程的設計、安排及教學方法和手段。但是,圖7和圖8中的數據也說明本次教學實踐環節中存在兩點不足之處。首先,70%以上的同學認為作業量“較大”和“很大”,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認為作業量“適中”(圖7);其次,教學環節中仍然比較欠缺“討論”和“啟發”式教學(圖8)。因此,在今后的線上教學中要對課程的作業量進行調研,確定適宜合理學生可接受的課下作業量,同時,還要進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網絡授課平臺的互動討論功能,適當增加教學中學生討論活動的比重,進行更多的啟發式教學。
3. 教學資源滿意度高,網絡平臺支持仍有提升空間
課程資源和課程使用的網絡平臺對線上教學至關重要,是線上教學的支撐和保障,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問卷設置了四個題目調查網絡和平臺的運行情況,六個題目調查學生對教師提供的線上課程資源和課程運行依托三個網絡平臺的滿意度。圖9的數據說明,75%的學生都可以熟練使用授課的線上平臺,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例如Bb、QQ等及時反映線上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見或建議,互動達成度令人滿意。90%以上同學認為線上平臺可以基本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但是線上學習的網絡流暢度不太理想,有近30%同學的網絡“不好”,甚至是“非常不好”(圖9),因此,網絡支持有待改進,因為網絡運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如何改進,需要進行探究,個體居住的區域及其家庭經濟水平不同,會直接導致不同個體所處的學習位置不同,學習工具各異,因此改進的難度比較大。
在圖10數據中,98%學生回答說任課教師提供的線上教學資源與課程內容準備得充分或非常充分;67%學生認為英語課預錄視頻課件對他們線上學習的幫助大或非常大,四分之一同學認為作用一般,有8%的學生認為這些視頻課件對他們的學習沒有幫助;三個授課平臺中,QQ群的作業功能滿意度達到了100%,足見QQ群仍然是學生的首選互動平臺,它的作業功能著實方便,廣受青睞。相比之下,認為騰訊直播在線上英語學習中幫助大或非常大的學生達到75%,學生對Bb平臺的滿意度稍低,認為Bb作業和測試對學習起到輔助作用好和非常好的僅有51%,Bb平臺上設計的作業和測試“非常好”和“好”的僅有不足40%,還有15%左右的學生認為Bb平臺上的作業和測試設計的“不好”或“非常不好”,對他們學習的幫助不大。針對這個情況,筆者將做進一步的思考和調研,探索挖掘Bb平臺上作業和測試的更多形式,讓Bb更受學生歡迎,最大程度地發揮Bb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4. 學生對線上教學效果和學習收獲比較滿意
這部分共有九個問題。在被問到“線上學習對提高學習主動性”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的作用時,有一半以上同學回答“好”或“非常好”;95%左右的學生肯定了線上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課堂秩序,并認為線上課堂師生互動良好,頻率高,學生參與度、滿意度較高,只有4%左右同學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極個別同學回答“不知道”。但是在讓他們對線上授課和線下授課的效果進行對比時,二分之一學生認為線上授課效果一般,五分之一多的學生覺得線上授課效果不如線下授課效果,認為線上學習效果“好”或“非常好”的不足30%(圖11)。
分別有60%和64%的學生回答說本學期線上學習的收獲和學習成果預期達成度“很大”或“較大”,沒有人認為線上學習一無所獲,或一點預期目標都沒有達成,回答“較小”的同學僅占6%和10%(圖12)。并且,大多數學生覺得收獲最大的是聽力理解(60.42%),其他依次是翻譯、閱讀和口語,收獲較小的是寫作方面(圖13),這從側面反映出教師本學期在寫作方面的投入不夠。這三張圖表說明,線上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學生對本學期大學英語線上學習的整體效果和學習收獲的預期達成度比較滿意,但是如果和線下學習對比,他們仍然認為線下學習的效果更好。
5. 單一的線上學習模式不是學生的最愛
問卷的最后兩個題目是關于教學模式的。當被問到“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會選擇什么樣的學習模式”時,只有不足5%的同學選擇了“線上學習”,一半的同學選擇了“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其他學生(將近44%)仍然青睞傳統的“線下學習”(圖14),同時,大多數同學(61%)認為線上教學占比應該控制在30%-50%之間,將近15%的學生選擇了線上學習占60%,分別有8%的學生回答“線上學習占比”可以在20%以下和70%或80%以上(圖15)。
顯然,盡管線上教學短期內可能是教學的新常態,但是和面對面的傳統線下課堂教學相比,只有極少數同學傾向于單純的線上教學模式,更多的同學青睞的依然是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形式,或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進行學習,并且線上學習的比重不能太大或太小。
四、展望未來,線上教學大有可為
筆者個人的線上教學實踐以及教學反饋說明,如果教師認真準備,積極投入,精心安排,線上教學也同樣會取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此次教學實踐和問卷調查的數據,為在線教學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經驗與啟示,為筆者今后的線上教學提供了最直接的參考依據。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個人線上授課的實踐和效果反饋,拋磚引玉,加強大學英語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互相啟迪,和同仁們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利用線上教學,實現教學目標,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向深度和廣度進行。
疫情期間,廣大教師經受住了考驗,逐步接受和適應了線上教學,根據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數據,80%的教師對未來的網絡教學有信心[6]。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然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在教與學方面的重要發展方向。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疫情期間掀起的教育變革,抓住機遇,主動求變,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革命。在未來,傳統的課堂教學與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在線教學必將共存并深度融合,催生出多元化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的教育形態和人才培養范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教黨〔2020〕16號[EB/OL].(2020-02-29).http://www.gov.cn/xinwen/2020-02/29/content_5485057.htm.
[2]新華網.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要加快在線教學由“新鮮感”向“新常態”的轉變[EB/OL].(2020-04-28).http://education.news.cn/2020-04/28/c_1210594251.htm.
[3]鄔大光,李文.我國高校大規模線上教學的階段性特征——基于對學生、教師、教務人員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7):1-30.
[4]every learn ereverywhere.Delivering High-Quality Instruction Online in Response to COVID-19: Faculty Playbook[EB/OL].https://www.everylearnereverywhere.org/resources/delivering-high-quality-instruction-online-in-response-to-covid-19/.
[5]東北大學教務處.戰“疫”!學生在哪兒,課堂就在哪兒!——東北大學關于提供在線教學服務的通知(2020-02-28)[Z].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EB/OL].(2020-05-14).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1987/.
作者簡介:冷曉萍(1966-),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及教學法;李國云(1974-),男,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專科,高級教學顧問,副院長,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