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榮
摘 要:人類生活在一個化學的世界,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為了通過理解科學知識,提高學生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了解生活常識,提高生命質量。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命教育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廣大民眾物質豐富與精神空虛間的沖突、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現實教育中,一味地追求應試教育,忽略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也忽視了對學生生命意義的教育。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不僅是當前各老師函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當前一大重要研究課題。在初中化學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生命教育題材(包含珍惜生命意識,愛護環境、關心社會等),也就需要老師在設計教案時務必要全心投入,化學老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順其自然地滲透生命教育知識,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學生對生命教育有一個初步認知與了解,以此來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1]。
一、教學引入時滲透
化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課堂引入時結合時事熱點,不僅能滲透生命教育,還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現實案例中,有許多和課本知識有關,適時巧妙地把它們引入課堂教學中,從事件涉及的內容出發,與課本知識聯系,滲透安全教育。例如:教師在講有關一氧化碳化學性質的知識 時,運用 2004 年感動中國杰出人物之一,一個年僅七歲的小女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救了父母的性命的事件,讓學生知道一氧化碳的毒性及應對技能。再如:新裝修的住房甲醛超標,大米鎘超標,礦物油毒大米,鉛、汞等重金屬污染等等,結合生活實際,展示各種藥品成分、商品商標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處處能體會到化學與生命的關系,從而滲透生命教育。
二、教學內容中滲透
經常舉行如化學安全知識專題講座、競賽及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比賽等一些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學生通過參觀、訪問、調查、講座等滲透安全教育的探究活動和學習,得到了安全
教育,教師可指導學生觀看融入了較強生命意識與知識的化學課外書籍或者相關影視作品,組織學生書寫觀后感來增強學生對書籍與影視的感悟,提高學生對生命重要性的認識;教師可組織情景體驗活動,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來加深學生的感官體驗等。例如可以設置“溫室效應知多少”“缺少營養物質——生命之脆弱”“遠離有毒物質”“酸雨的形成及危害”“臭氧空洞知多少”等安全知識講座或課外活動探索,讓學生去學習、去 發現。從而讓他們走向實際,以此深刻地理解課本中的安全知識,并提出合理建議,這樣安排,不但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還能滲透生命教育。
三、實驗教學中滲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不能脫離不同類型的實驗,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加深對化學現象、化學知識的印象,同時通過不同類型的實驗教學,同樣可以加強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所以在化學實驗開始前,教師反復強調安全性問題,并舉出多個案例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實驗事故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使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與生命的脆弱性[2]。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實驗作為載體,使學生能夠形成環境友好意識。如在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如果操作不當,會出現爆炸和空氣污染等安全問題。教師就應該交給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保護了環境。再如在學習了“燃燒和滅火”后,注意讓學生活學活用。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安全教育作業:固體、液體、氣體著火了怎么辦?滅火器為什么能滅火?遇到火災時怎樣逃生等,讓學生掌握突發火災時的自救常識,提高生存技能。教師還可以組織指導學生自己去進行與化學相關的調查,例如空氣質量調查、水污染調查等,將化學知識學習與環保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環境污染的反思,從而形成保護環境的正確觀念。
四、在課外拓展中滲透
教育學生把化學知識帶回家,教給自己的父母。比如,通過防火培訓和演練,把知識傳授給父母,呼吁家長建立安全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增強家庭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家庭生命防范能力。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可預測的狀況發生,需要家長預知并告知處理方法,使學生具有相應的知識。許多家庭的家長忙于其他事務,無暇顧及這些,這就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任務。學生把生命教育帶回家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就大大提高了整個家庭的生命安全防范能力。
總之,化學是一門與生命、物質息息相關的自然學科,化學教學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的滲透,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解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更應該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其與初中化學知識的相互融合,從多方面滲透生命教育,提高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廣宏.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李月.初中化學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和路徑[J].文理導航,2020(08).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集團)深康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