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萍
摘 要:“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將這種差異整合到教學計劃中,主動調整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以及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機會。
關鍵詞:核心素養;挖掘素材;搭建平臺;語言表達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將這種差異整合到教學計劃中,主動調整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以及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機會。
一、目前的誤區分析:
誤區一: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教師以教材為中心,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導致教學低效。
誤區二:課堂上好學生唱主角,表現活躍,學困生只是陪襯,習慣于被動學習。
誤區三:練習、作業整齊劃一。全班都做同樣類型和難度的練習和作業,沒有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有些教師的教學工作存在片面性,只追求走過程,形式化,而忽視了學生的整體發展。
這些誤區提醒著我們:要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先要加強對課標的學習,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積極主動地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具體策略探析:
1.教學目標體現層次性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盡量做到分層制定教學目標,既有基礎性目標,又有發展性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參與學習,使目標起到分層激勵的作用,讓其潛在的學習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
如在教學完《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后,我要求全班同學都能背誦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段落,這是基礎目標,而對于一些學有余力且語文能力較強的學生,我設定了發展目標:請你根據課文的內容,寫一篇導游詞,給家人當一次小導游,游覽一下雙龍洞。這樣,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朝著與自己對應的學習目標去努力,他們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從而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教學目標與方案順應了學生的學習,才能做到以學導教,以教促學。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進步與發展。
2.課堂氛圍體現平等性。
學生的課堂學習是由一個個不同的學習活動組成的,由于學生認識的角度、思維的方式各不相同,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和對某一個問題的認識也存在著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要給每一個學生表現的機會,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點,盡量給予每個層面的孩子平等的機會。例如教學在《在宇宙的另一邊》一文的過程中,仿照課文中的想象,你覺得宇宙的另一邊還有什么呢?話題一拋出來,學生頓時炸開了鍋,思維活躍的愛表現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想象的翅膀飛得又高又遠。發言積極的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要表達,但作為教師要注意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要善于俯下身來聽聽他們是怎么想的,即使答案不成熟,表達得不流暢,也要及時給予認可,多多點贊,不要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因為對于這樣的討論話題,沒有對錯,只有認識程度上的高低。若能得到老師的鼓勵與認可,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是最重要的。
這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尊重和呵護,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習成效。
3.練習設計體現差異化。
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來適應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可以給學生一定選擇的余地,在提出基本的要求之后,可以給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對于已經掌握某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生,一些作業可以不做。這樣既節省了學生的作業時間,也能提供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完成自己喜歡的任務。這樣的作業設計靈活性比較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進行選擇,練習的差異化設計,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4.評價機制體現多元化。
多角度評價。在評價學生時,多方面考查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又考查學生獨立分析與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與邏輯思維能力。
縱向評價。這種評價適用于學習較落后的學生,比如一名學生通過努力在考試中取得了及格的成績,這樣的成績如果與全班同學橫向比較,應該不算是好成績,但如果與他前一次不及格的成績比較,就說明他有了較大進步,值得表揚。這樣的縱向比較會使這名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自身更加努力。
多標準評價。對于同一份作業,傳統的評價標準往往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這是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的做法。關注個體差異,就是要改變這種格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用不同標準來衡量。例如在一次寫景的習作訓練中,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做到展開想象,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抒發真情實感。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合理分段,有景物描寫,語句通順,正確用上簡單的修辭手法,就是一種進步,值得表揚!
總之,教師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確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的客觀存在,了解、尊重、接納學生的差異,采取對應的策略,因材施教,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每一位學生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岳超楠.差異教學的實施策略[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1).109-112.
[2]許潔英.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1998.97頁.
[3]丁笑炯.近年來我國個別化教學研究述要[J].上海教育科研,1997,(4).12-17.
(江蘇省蘇州市滄浪教育集團帶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