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剛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重要課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恰當導入故事情節,來營造一個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運用
引言:
小學生都十分喜歡聽故事。相比生硬的教學導入方式,教師應用故事教學法,會使教學充滿活力,并有效吸引學生融入到知識的學習中。所以,教師可以參照教材內容,將其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并靈活去應用。對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提高學習效果,都可以發揮明顯的作用。
一、結合教材圖畫導入故事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許多圖畫,分散記錄著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若直接參照教材授課,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會比較零亂。基于此,小學道道與法治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內容,將其轉化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接受并理解,還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進一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比如,在《上學路上》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插圖,將其完整化,并以故事的方式來導入。其中有一處內容,是紅綠燈出現故障后,一些行人站在馬路上的情形。教師就可以完整化這部分內容,導入這樣一個故事:“周日的清晨,麗麗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帶她去附近的公園游玩。剛走到斑馬線旁,就看見一些人在紛紛議論。原來是紅綠燈不能正常工作了,麗麗的媽媽說:‘沒關系,沒有車直接走過去就可以了;爺爺說:‘現在是紅燈,假如有汽車行駛過來,會十分危險。麗麗也不清楚該聽爺爺還是媽媽的話。同學們,你們說應該要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并且,讓學生兩人一組,對此問題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后,一些學生說:“指示燈壞了,就無須遵守交通規則了”;一些學生說:“指示燈壞與不壞,都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此時,教師就可以端正學生的思想,并讓學生理解:“安全是最重要的,必須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既便指導燈壞了,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強化對安全的重視,并扎實記憶教學內容。同時,還促進了學生思考,并與教師積極互動,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
二、引入生活中的故事強化理解
小學時期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薄弱。教師直接傳授學生有關的教學內容,經常會令一些學生難以理解。鑒于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導入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課程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發展。
比如,《我很誠實》這節課程,教師假如直接教導學生:“誠實是美德,也是做人本色……”學生由于涉世未深,就不會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同時,也較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對“誠實”與“說謊”形成深刻的認知。教師可以這樣來設計故事:“文文是一個十分開朗和熱情的學生,有一天,許多同學都在課間談論養金魚的事情,沒有人與他講話。于是,他就主動與同學們講,他家中養了好多美麗的金魚,并想象著各種不同類別的金魚,描述給同學們聽。他的同學們聽后,都十分新奇,對他說:‘放學后,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你家的金魚,真有你說的那樣美麗嗎?文文的臉突然就紅了起來……”并且,提問學生:“文文為何要說自己家里養了金魚?她說說謊后,他的同學會怎樣評價她?她的同學還會再與她玩耍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積極去思考,并認識到說謊是錯誤的行為。并且,回答教師:“因為她想讓其他同學與她玩耍,他的同學不會再拉近她,并評價她是一個愛說謊的壞同學。文文也會十分后悔自己的說謊行為。”接下來,教師再導入“誠實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理念,就會使學生深刻理解,并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質。
教師應用故事來導入教學內容,可以有效細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還會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對于學生的教育也會更加深刻。
三、引導學生互動,激發學習熱情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要巧妙插入故事,還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引導學生積極互動,并主動分享身邊的故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同時,還可以滿足學生喜歡展示自己的心理特點,從而令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比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早睡早起》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先引入一個大公雞和鬧鐘之間的故事:“一天,大公雞對鬧鐘說:‘我每天都準時打鳴,來叫醒我的主人,從未延誤,你肯定沒有我勤勞。鬧鐘聽后,十分不甘心,并說:‘我也同樣可以。接著,大公雞就對鬧鐘說:‘那我們就來比一比,看一看誰可以順利叫醒主人。同學們,你們說它們誰會贏得比賽呢?”并且,讓學生分別來分享,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及具體做的事情。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就會紛紛說出自己的故事。一些學生會說:“我每天都將鬧鐘放在床頭,但是每天都遲到。因為,晚間我看電視看的時間太晚了。”一些學生會說:“我每天都會早睡早起,媽媽十分喜歡我……。”這樣就會使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此時,教師再針對早睡早起的原因展開詳細講述,以及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帶來的傷害,并加以細致剖析,就會使學生深刻感悟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從而逐漸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不僅可以使課堂的氛圍變得十分愉悅和輕松,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積極去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并逐漸形成正確的觀念,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優秀品質、良好生活習慣和正確行為意識比較關鍵的時期。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用故事教學法開展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上,并用心學習課程內容。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內心受到觸動,產生情感共鳴,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玉新.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故事教學的應用[J].魅力中國,2020(6):17-18.
[2]周誠.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1):28-29.
(山東省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