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萍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經濟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建筑業的發展前景良好,國家對建筑行業的扶持力度也逐漸加大,進一步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但建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一系列的運營問題,這些問題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顯著影響,而財務報表則可以直觀的反映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透析財務報表可以更加直觀的分析公司的經營狀況。本文從財務分析的角度,通過對企業2015-2018年的財務報表進行全面的分析,利用水平分析法和垂直分析法分析T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周轉能力等,發現公司的問題所在并提出改進建議。
建筑行業是一個周期性強的行業,它會隨著天氣情況、施工周期長短、地點等方面因素的改變而影響工程進度與成本費用;因建筑業施工不僅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耕地面積而且建筑材料也會造成空氣、水資源的污染,廢料等固體垃圾的污染也會對環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建筑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關。這些問題均可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所反映,體現在企業年報中。面對這些問題,如今的建筑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在于綠色建筑,大力采用環保節能型等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對水資源、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和盡可能的節約能源,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遵循市場規律,做到規范化管理。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如何及時準確地發現公司運營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保證企業平穩運營發展成為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借助財務分析研究如何及時發現公司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管理者針對公司運營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提供參考。
一、基于財務分析探討T公司經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一)案例公司簡介
T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公司)1984年初創,以房屋建筑為主營業務。公司2017-2018年,T公司的資本總體上是呈上升趨勢的,其中在2018年末T公司的總資產達到了43,533,053,761.81元,較2017年增長了14.41%;負債總額增長了23.26%,其中應付賬款占26.68%,企業的大量應付票據、應付賬款也說明了金融機構和其他供貨方都給予了企業極大的信任。在非流動負債中,2018年企業長期發行的公司債券占負債總額的53.98%,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44.63%,相對于其他籌資方式,發展性債券的資金成本低。在資產不斷增長的同時,企業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數值同步增長,反映公司表現一般。但T公司相比于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發展速度并不理想,公司在日常運營過程中是否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限制企業的發展速度還需深入研究。
(二)償債能力分析及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1.短期償債能力
通過統計T公司2016-2018年的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可以得出,公司2016-2018年流動比率分別為2.62、2.76、3.03,公司2016-2018年速動比率分別為2.15、2.32、2.32。企業2016-2018年的比值不僅高于2018年建筑工程行業平均值(流動比率1.639,速動比率1.236),且該公司的流動比率以及速動比率的值也在逐年上升。T公司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在沒有特別明顯波動變化的情況下,比值基本比較穩定,這恰恰也表明了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穩定的。
在速動比率中,企業在扣除存貨后,其比值仍在安全范圍,說明了雖然存貨在T公司的流動資產中占比較大(占流動資產的23.38%),但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不大,說明了T公司具有良好的短期償債能力,企業的流動比率會有點偏高,短期償債能力較好,也在不斷的增強,但會影響其盈利能力,且其存貨對速動比率的影響波動小。
2.長期償債能力
統計T公司2016-2018年的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公司2016-2018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0.16%、62.53%、67.42%,公司2016-2018年資本周轉率分別為186.41%、50.83%、62.42%,公司2016-2018年股東權益比分別為49.84% 、37.47%、32.58%。2016-2018年T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在逐年上上升,并且高于行業的平均值62.63%,由于財務杠桿的存在,資產負債率越高對投資人越有利,但是債權人卻較關心融資方式的安全保障程度以及本息能否按期收回,所以企業現在的資產負債率是對債權人不友好的。
2017-2018年T公司的資本周轉率表現較好,表明公司有較好的長期償債能力,可有效保護投資者的權益。雖然維持在一個良好范圍內,但與2015年相比,其比率卻下降了三倍左右,這是由于在2017-2018年,企業增加發行了企業債券,相對于其他融資方式,債券融資屬于直接融資,利率也比向銀行融資低。
從T公司2016-2018年股東權益比率數據可以看出,其數據基本保持在50%以下,呈逐年遞減的趨勢,但都高于建筑行業的平均水平(37.372%),說明了雖然債權人的利益保障程度較高,但是近些年來有所下降。
通過對T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與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可以得出,企業不僅可以快速償還其債務,且其能力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債券人的利益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企業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有所下降。
(三)盈利能力分析
統計T公司2016-2018年盈利能力的指標,公司2016-2018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6.41%、2.80%、1.82%,公司2016-2018年總資產報酬率分別為2.93%、2.00%、1.02%,公司2016-2018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0.49%、17.73%、9.01%。分析可知,該公司2016-2018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并且都低于行業平均值14.37%,T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弱。企業雖然主營業務收入逐年增長,但盈利能力卻越來越弱,說明了期間費用的大量增長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而企業期間費用的大量增加是因為日常管理不足,導致一些人員投機取巧損害公司的利益。
(四)發展能力分析
公司2016-2018年主營業務增長率分別為-20.49% 、17.73%、9.01%,公司2016-2018年總資產增長率分別為25.00%、 37.46%、12.60%,公司2016-2018年凈資產增長率分別為24.30%、6.29%、-0.51%。與2016年相比,2017年企業的總資產增長了25%,超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17.73%,與2018年的變化趨勢相同,說明了企業在擴大公司經營規模的同時,充分的利用企業的資產,資產的使用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18年企業的凈資產規模比2017年減少了0.51%,這是由于企業在2018年大力發行了企業的債券,說明了企業在擴大資產規模的同時,對自身的積累非常重視,也說明了企業發展的實力十足。
與同行業相比,T公司的增長率指標雖然緩慢下降,但都高于建筑業的平均水平(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6.50%,總資產增長率:5.40%),說明了企業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且在競爭中有明顯優勢。
二、完善T公司生產經營的對策建議
隨著企業在不斷擴大規模,T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在2018年創下新高,達到14,037,124,270.97元,較2017年增長了8.96%,但伴隨收入增長,企業耗費的原材料、人力資源及相關成本費用也必然增加。通過對其財務報表分析,將企業與同行業進行比較分析可以得出T公司有種種優勢,但同時也意識到企業如今也存在許多問題。
(一)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T公司的償債能力強,但是其流動資產的占比非常大,其中在2018年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19.76%,為解決流動資產較大的問題,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及時收回資產,提高企業運作資金的流動性水平,從而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償債能力。根據每個客戶的賒欠情況設置應收賬款的明細分類賬,將客戶的賒欠賬單及時、詳細的登入,并分派專人負責催收管理,但是催收不當也會造成壞賬風險等成本費用;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給予客戶延期付款或者現金折扣等還款優惠。對于企業存貨管理,在2018年T公司存貨項目下,已完工未結算的占98.06%,這是由于目前建筑市場地位不平等造成的,業主因為資金短缺或者延長結算期限對工程項目進行質量評價,而評價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等待,也會造成了企業材料浪費等成本費用。作為施工方,管理層必須加強對已完工但未償付資金的管理。需要多個部門同時配合,對工程項目相關的質量檢測數據及時、完善地報告,同時與業主以及監管單位加強溝通,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結算的批復周期;在合同簽訂時,也要盡量完備計量條件,及時結算。
(二)加強成本費用的控制
雖然T公司在2016-2018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在逐年上升,企業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但是隨之而來的企業期間費用也在不斷地增長。2018年T公司的期間費用與營業成本相加高達13,694,427,955.37 元,但其營業收入僅為14,037,124,270.97元,這是非常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壯大的,這說明了企業成本費用管理方面有待提高,也顯示出了雖然建筑行業在促進GDP成長中承擔著主要作用,但是其利潤卻遠低于其他第二產業。因此應加強企業成本費用的控制水平,制定相關的制度措施,加強對企業報銷費用及產品成本的控制,如對每個車間制定一定的成本率,并且加大管理部門的報銷費用給管理,控制企業的成本費用率,保障總體的利潤水平。
(三)提高盈利能力
對成本的控制是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重要內容,但除去建筑行業的特殊特征以外,企業可以從安全施工、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方面來減少企業的罰款、賠償金及違約金的支出,增加資源的利用率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結語
建筑業是一個被動行業,受其他行業的發展、投資與政策的直接影響,現在的時代已經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但是建筑行業仍是一個朝陽行業,2019年中國的城鎮化只達到了60.60%,且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生活,由此目前建筑市場空間巨大,所以建筑企業若想要取得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密切關注國家政策的變更以及行業的變化趨勢,并加強企業文化的內部建設。
(作者單位: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