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社會及“互聯網+”推進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不良校園貸也在高校發展迅速、逐年擴大,高額利息、暴力催還嚴重打擊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影響了校園穩定和安全?;谶@種情況,文章首先闡述了不良校園貸的種類和危害,其次分析了大學生接觸不良校園貸的行為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抵制不良校園貸的預警方法。
關鍵詞:不良校園貸;特征;預警;三級信息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1-0066-04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Internet plus" have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healthy campus loan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nd expanded year by yea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 interest rates and violent promotion have also severely damag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ve affected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campus.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types and harms of bad campus loans, then analyze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tact with bad campus loans,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early warning methods of resisting bad campus loans.
Keywords: bad campus loan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early warning; three-level information network
引言
不良校園貸是互聯網金融的一顆毒瘤,它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的欠缺和錯誤的價值觀,以物質引誘、蒙蔽宣傳為手段,坑害大學生陷入高利貸陷阱。催收高利貸所使用的暴力、侮辱、恐嚇等手段,不僅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甚至還會釀成家庭悲劇。自2010年起,我國不良校園貸問題愈演愈烈,陷入的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情況也越來越復雜。但是,截至目前,對已發生糾紛的不良校園貸,P2P平臺明確表示不對其平臺的放貸機構有監察責任,這也表明了社會對放貸機構缺少監管和法律約束。因此,校園監管及建立完善的安全機制變得十分必要,我們有必要對不良校園貸現象進行分析和思考,以避免更多的大學生受到傷害。
一、不良校園貸的種類和危害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不良校園貸提供了“滋生的溫床”,不良校園貸的種類主要有四類,分別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P2P貸款平臺、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民間放貸機構和職業放貸人。這些金融平臺良莠不齊,相關廣告滲透到大學校園甚至到寢室、每個大學生。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無法分辨其是否合法、是否有陷阱。同時,大學生消費能力普遍較低,遇到物質誘惑或錯誤的消費欲望的有效途徑就是網貸。經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8.77%的大學生會使用網絡貸款,有網貸行為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高達18%。當大學生網貸金額較大,又不能及時告知監護人解決時,就造成了陷入不良校園貸情況。
不良校園貸的危害體現在利率高、危害性大、擴散性強三個方面。一些非法放貸機構均以遠遠高于法律允許的利息盈利,只要大學生提交身份信息,支付一定的手續費,無需擔保就能輕松快速得到貸款。有的還存在欺詐行為。但是,陷入不良校園貸的大學生并未了解且規劃還貸能力,使得其到期并不能全額還款。為了緩解還款壓力,這些大學生拆東墻、補西墻,再選擇其他的網貸平臺借貸,從而陷入連環貸的漩渦中,深受其害。正是這個原因,國內新聞頻頻曝出大學生無力償還高額校園貸而自殺,女大學生的“裸條貸款”以及一些大學生為了償還貸款走上了犯罪道路等事件,一幕幕人間悲劇提醒我們,必須要采取相關策略來抵制不良校園貸的發生和發展,凈化穩定校園環境。
二、大學生接觸不良校園貸的行為特征
大學生群體由于存在沒有固定收入、消費受限、抗誘惑能力不強、社會經驗少及心理素質較弱等特點,使他們極易陷入不良校園貸的陷阱。通過對已發生的不良校園貸情況的分析,大學生接觸不良校園貸的行為有較明顯的特征,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創業、兼職做偽裝的校園詐騙
不法分子為利用在校大學生的身份深入校園,常以校園創業、兼職為由招聘在校大學生。以安排工作做偽裝,讓這些兼職大學生為其騙取眾多大學生身份證及個人信息,從而在非法網絡借貸、網購平臺套取貸款。他們常常以獲取每份身份信息支付100-300元的價格引誘兼職大學生在校園內大面積的進行詐騙。而兼職大學生為了所謂的“業績”,也利用熟悉的身份或50-100元的價格吸引被騙大學生提供個人信息,因為收了“好處費”,使得這些受騙大學生直到被催債,也不好意思舉報或反映。更糟糕的是,當受騙大學生要在一段時間后(往往是1-3個月后)接到催款通知,得知自己受騙、陷入不良校園貸時,選擇報警卻往往只能提供兼職大學生的情況,真正的詐騙者早已逃之夭夭或因為沒有直接證據無法起訴。
這類大學生接觸不良校園貸的行為特征危害最大,一旦發生,受騙的大學生數以百計甚至更多??梢哉f,一部分在校大學生成為了幫兇,他們或許不知道騙局的真實面目,但是這樣輕松又好賺的兼職工作實屬不正常,他們是因為無知還是選擇逃避不得而知,而高校應該因此重視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因惡習引發的不良網貸
大學生比較常見的惡習有賭博、沉迷網絡游戲、吸毒、酗酒等,這些惡習使大學生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進去的同時,還需要不菲的花費。一旦沾染這些惡習,不僅影響學業發展,也容易陷入不良校園貸。尤其是賭博,當下的賭博方式通過網絡流向了大學校園,使用電腦甚至手機,足不出戶也能網上賭博,而賭博的費用絕不是一個大學生的生活費可以支持的。大多賭博網站直接提供網絡貸款的渠道,引誘大學生貸款后繼續參賭,從而使大學生陷入不良校園貸。
沉迷網絡游戲和酗酒的大學生,雖然花費不及賭博、吸毒,但相對于一般的大學生活費而言,還是要高出很多,況且家庭方面不會支持,他們就會想到網貸。
(三)不正確的價值觀導致的不良消費
當代大學生身處國內國際深刻變化的形勢之中,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受到一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的影響,但是閱歷尚淺的他們,沒有過硬的辨別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其價值觀念容易走向不正確的方向。表現較為突出的是越來越盛行的大學生整容風,一些女大學生價值觀扭曲,錯誤的認為漂亮的外表可以幫助自己輕松獲得利益和優勢。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整容醫院,不菲的整容費需要家庭支持(傳統觀念或收入較低的家庭很難支持),如果得不到支持,整容機構就會趁機宣傳與其合作的非法放貸機構,使這些大學生接觸不良校園貸。
此類特征,還包括大學生追逐的蘋果手機、名牌服裝箱包、男性大學生風迷的AJ等,一些大學生對物質追求的不明智消費,與其家庭經濟條件、接受能力不符,也是接觸不良校園貸的誘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沉迷網絡聊天戀愛的大學生,因為不良交友而扭曲了價值觀,花費較大,也容易陷入不良校園貸。
(四)特殊事件引發的高額消費
大學生在校園學習期間會遇到一些特殊事件,如戀愛、遭受挫折、留級、斗毆、升學、創業等。雖然這些事件有良性發展的、有惡性發展的,但是它們都有著較為一致的消費引導——都需要較多的花銷。如大學生戀愛時,外出交通、購物等花銷就上升不少;遇到挫折時,一些大學生會不理性消費或沉迷惡習來轉移注意力;如果大學生升學、創業資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時,他們也會通過網貸來解決,需要的資金越多,越容易接觸不良校園貸。
針對這些情況反應出的問題,我們應該足夠重視對每一位大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的關心。不僅要關注每一位大學生的成長,也要對其特殊事件的起因、發展、解決過程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指導,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預警。
(五)無孔不入的非法宣傳誘惑
各種非法貸款宣傳無孔不入,如常見的網絡平臺、手機軟件、深入校園的小廣告等等。高校的校園文明建設十分重要,除了宣傳思想政治內容,還需要針對大學生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宣傳或活動。校園安全部門,也要盡量將這些有害信息及時清除、屏蔽。社會上還有各種價值觀扭曲的物質誘惑,如整容機構甚至在大型購物商場醒目的位置,宣傳大學生整容業務,這無疑在暗示大學生整容行為是大眾的、流行的,對大學生的毒害實在是不小。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高校竭力糾正和引導的主流意識,往往抵不過一個廣告誘惑。對大學生的教育責任不僅在高校,家庭的監管、社會的影響也同樣重要。在此,作者呼吁職能部門要對這樣的商業宣傳行為給予監管和處罰。
根據前期的調查和統計,這些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特征具有普遍性,大部分陷入不良校園貸的大學生都會有以上特征范圍的表現。在校園生活中,我們也比較容易了解和發現大學生的以上行為特征。所以,我們要在學校安全教育的同時,建立不良校園貸預警信息網,及時發現、反饋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的行為特征,通過調查確定情況后,盡快給予干預和幫助,就能有效遏制不良校園貸的發展,避免悲劇的發生。
三、建立不良校園貸預警信息網
2016年4月,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本文提出的不良校園貸預警信息網的建立,契合了通知的導向和要求。具體建立措施如下:
(一)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干部、學生家長為一級監測人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范圍以班級最為自然,一個班級內的大學生日常的相處和了解也最為密切,組織好班級學生干部為第一監測人十分必要和重要。建議在新生入校時,盡快組織培養第一監測人隊伍,學生干部應包括寢室長、安全委員、心理委員、班長、團支書等,人數和性別要確保遍及每個寢室和學習小組,保證班級內每個學生都在信息網監測范圍中。同時,要對一級監測人進行基本培訓,告知關于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的特征,如何發現這些特征行為的方法,制定監測記錄表,要求第一監測人認真執行和記錄。家長主要負責大學生在家中的行為特征反饋,主要監測內容為是否出現與生活費不符的手機、衣物等消費品,還包括大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異常。
一旦發現預警信息,應盡快與對應班主任或輔導員聯系、反映情況。還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級監測人的學生干部也應當在監測范圍中,對他們的監測任務,應該放在班主任、輔導員或學生會干部身上。努力了解每一位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狀態,深入剖析每一位大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特征,是建立不良校園貸預警信息網的必要條件。
(二)班主任或輔導員為二級監測人
接到或發現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信息后,二級監測人應立即對具體大學生進行調查核實。經核實,確定信息屬實后,應立即對具體大學生進行溝通和干預。了解其接觸不良校園貸的具體原因,是否已經網絡貸款,具體貸款金額,貸款渠道,借貸公司情況、貸款利息要求、其心理異常以及是否受到威脅等情況。如果一級監測及時,大學生陷入不良校園貸的情況不多,這時應盡快通知家長高度關注,同時對大學生本人思想教育糾正,加強監測力度,在其思想、心理和行為上都要加以關注和約束。如果大學生已經受到不良校園貸威脅,心理產生了危機,應立即聯系家長共同處理、聯系學校保衛處報警、聯系學校心理中心危機干預。同時,組織危機干預小組全方位對具體大學生進行干預和監測。
(三)學校職能部門為三級監測人
一旦發現大量學生或嚴重的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如以創業、兼職做偽裝的校園詐騙情況,涉及大量受騙學生;或如學生已經受到不良校園貸威脅,無力償還高額貸款的情況時。學校職能部門作為三級監測人,應立即做出反應,對校園詐騙情況盡快了解、遏制;對產生危機的大學生科學干預;對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特征制定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校園安全教育。從校園管理和制度制定的角度,對在校大學生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給予教育和監管。
高校不良校園貸預警信息網結構功能圖如圖1。
四、其他不良校園貸預警方法探討
(一)校園信息平臺數據分析預警
各高校信息化管理越來越細致,大學生的學業情況、宿舍管理、校園卡消費等信息均有詳細記錄和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校園信息平臺,設置與不良校園貸接觸特征相關的數據節點,進行監控和預警。比如,設置學業與宿管疊加信息預警,對學業上出現曠課多、掛科多,同時經常夜不歸宿的大學生能及時關注。這些大學生很有可能存在沉迷網絡、沉迷賭博或者遇到重大挫折等情況。設置校園卡消費信息預警,對校園卡消費較低的大學生及時關注,這些大學生很可能是家庭經濟困難、已陷入不良校園貸、校外消費較高等情況,盡快了解出現預警信息的具體原因,如有涉及不良校園貸情況,能及時介入或終止不良借貸。
(二)相關心理學行為特點預警
大學生心理具有普遍特性,社會環境、年齡特征、教育環境和性格特質使他們具有較為統一的心理特征。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已是重點工作內容之一,我們應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不良校園貸涉及的相關心理學及行為特征,為預警工作增加有力的判斷依據。如大學生消費心理、挫折心理、青年發展心理及其常見問題會出現的行為特征,以科學的方法調研與分析,努力發現其發展規律,就能夠幫助我們抓住早期行為特征,及時預警,有效防控。
(三)家校平臺信息預警
家校平臺是高校學生工作與學生家長信息聯通的重要手段,目前通常是家長依賴這個平臺了解大學生在校表現,平臺的規模也僅限于班級或系部。我們應該認識到,大學生的教育仍離不開家庭環境,家長的行為習慣、思想認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在寒暑假時的家庭生活,也能發現大學生不良校園貸接觸行為特征。因此,高校應創新家校平臺管理,爭取主動,以專業、系部為最小單位,定期發布大學生家庭教育學習資料、重要新聞等,優化大學生家庭教育環境。針對不良校園貸現象,可通過發布其接觸行為特征說明、發起討論、解決途徑建議等,主動聯系家長,共同監督與預警。
(四)培養專職觀察員預警
準確、無遺漏地獲取預警信息,離不開校園觀察員的工作,培養發展專職觀察員是強化大學生安全管理機制的重點之一。一般大學生班級設有安全委員、心理委員、寢室長等班委職務,負責專項問題觀察和預警。高校應重視這些專職觀察員的預警能力培養,針對不良校園貸預警工作,培養包括接觸行為特征觀察方法、溝通技巧、如何使用預警信息表、預警信息反饋方案及觀察員的角色、責任和義務等內容,提高觀察員能力素質水平,促進觀察員與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的有效溝通,良好配合。
五、結束語
非法放貸陷阱、利益驅使和大學生自身意識形態與心理健康的缺陷,使得不良校園貸現象屢屢侵害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通過現象、分析本質,總結大學生接觸不良校園貸的主要途徑和表現特征,有助于校園管理、安全預警。同時組建大學生、教師、職能部門的三級預警信息網,有助于有效解決不良校園貸問題,也是高校管理制度完善的推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報,2016-04-15(1).
[2]張愛萍.基于家校聯動的校園貸防范與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19,11(17):61-62.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校園貸問題的高校安全教育體系研究”(編號:2018SJSZ140)
作者簡介:王克儉(1982-),女,漢族,山東臨清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資助育人、大學生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