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巍巍 佟強 張平平
摘? 要:本文以黑龍江工程學院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為研究對象,針對學院目前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現狀,將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搭建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即基礎藝術理論課程、藝術實踐課程、黑龍江地域特色藝術課程。通過公共藝術教育平臺的構建,以解決目前學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 課程體系? 藝術修養? 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2.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1(a)-0197-03
Abstract: Taking the public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teaching in the college, the public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built into a complete system, namely: basic art theory course, art practice course, Heilongjia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rt cours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platform,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chool public art education, t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student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Public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rt accomplishment; Regional culture
我國高校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專業分工明確,文科、工科、理科各自為政。我們的學生也是從高中時代就已經開始分成涇渭分明的文理兩大生源。到了大學由于專業細分以及知識面的局限性就更加深了文理之間的鴻溝,直接導致很多理工科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都對歷史學、文學、藝術知識知之甚少。造成這種結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學校的培養模式所造成的。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公共藝術教育被各大高校重視起來。本文擬從黑龍江工程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入手,以黑龍江工程學院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為載體,旨在搭建一個完整的公共藝術教育體系。
1? 公共藝術類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國家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公共藝術教育的文件之后,全國各大高校都對公共藝術教育給予了很高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公共藝術教育卻沒有太多的改變,可以說各大高校對于公共藝術教育都采取了政策上重視、行動上忽視的政策。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源于首先我國普通高校普遍重視文化教育、專業教育,導致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力量不強,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其次,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度也不夠,學生對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學習大部分都抱著混學分的態度。除此之外,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上全國各大普通高校也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例如課程的設置是根據老師來設置課程,老師能講什么課就開什么課,而非根據學生的需求,從而導致課程設置混亂;以筆者所在的黑龍江工程學院為例,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早已在學生的培養方案之中,并且要求在校生必須完成足夠的學分才可以畢業,但是目前我校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雖然有明確的規定,課程列入公共選修課名單中,就必須每年都得開設。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存在本身專業課過多,公共選修課就不開的情況。也有部分情況都是個人工作量不夠的教師才會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故此,在師資上存在不穩定性。課程內容上由于不同的老師授課也存在差異性的問題。并且,這種情況并不僅存在于我校,國內許多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在這種現狀下,可想而知公共藝術教育的質量是很難得到保障的。
2? 公共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鑒于我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以黑龍江工程學院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為載體,立足于我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從而搭建一個完整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即藝術基礎理論課程、藝術實踐類課程、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課程。在培養目標上要明確公共藝術教育不應該是技法教育,而是藝術素質教育,我們應該培養的是藝術素質與科學素質綜合發展的人才。所謂藝術素質與科學素質綜合發展,首先,是藝術素質的發展,即將藝術教育重心放在素質培養而不是簡單的“欣賞”上,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公共藝術教育等同于藝術鑒賞的問題;第二,有機地結合藝術素質的培養和科學素質的培養,讓它們能夠實現相互促進與互動,例如《機械美學》《物理與藝術》這類課程,在教學中將理工科學生熟知的機械、物理學科知識與美學聯系起來,整個課程中用理工科學生熟悉的知識去講解美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性。
2.1 藝術基礎理論課程體系構建——提升學生基本藝術素養
我校非藝術類的學生不同于藝術類院校的學生,雖然他們沒有深厚的藝術素養,但他們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學習能力。同時,他們都對藝術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希望能夠窺探到其中的奧秘。我們面對這些學生的時候,就需要跟據他們的特點,從零開始,夯實基礎,對我校學生開展公共藝術教育也必須把他們之前缺失的部分補足。通過公共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建立起一個全方位的藝術修養與鑒賞的框架。故此,我們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應該側重于人文性、藝術性以及科學性,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強調技法的學習。藝術基礎理論課程的設置應該更加側重于理論知識和基本素養的培養,從而能夠達到作為帶領學生叩開藝術殿堂大門的領路人的作用。藝術理論基礎課程應該用鑒賞類課程來拓寬同學們的視野,通過鑒賞人類歷史文化發展而傳承下來的藝術精華,從而培養審美情趣。
這類課程主要針對大一、大二的學生開設,這一類課程主要是突出知識傳授和具體作品欣賞相結合。公共藝術教育中心應該按照教育部規定,開足、開齊八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此外還可以開設一些與審美、文化相關的課程,如《藝術與審美》《視覺與藝術》《文學鑒賞》等。藝術史論類課程能培養學生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批判性評價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體驗,公共藝術教育中心還可以開設例如《世界現代設計史》《建筑簡史》《音樂簡史》《舞蹈簡史》《電影簡史》《中外美術簡史》等課程,甚至還可以將藝術與哲學、政治、文化、經濟的發展聯系起來進行思考,例如《書法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哲學》《世界三大宗教與藝術》《哲學、文化與人生智慧》《文史哲與藝術》等課程,在吸收中外藝術作品的精華的基礎上,尊重多元文化,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從而為藝術實踐類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2 藝術實踐體系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優化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構建
如果說藝術基礎理論體系課程是以鑒賞、理論類課程為主,那么藝術實踐體系類課程就應該是能夠讓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藝術活動類課程。黑龍江工程學院作為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建設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在設置課程時,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也是提高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一個重要的途徑。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工學結合”、建設校內外培訓基地或平臺也是為了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藝術實踐類課程與藝術基礎類課程不同,它主要面向大二、大三的學生開設,教學主要依托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各工作室以及各類藝術活動。將實踐類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主要可以開設《魏楷》《創新設計前沿》《全球公共藝術設計前沿》《Photoshop初級技法》等課程。考核方式通過平時出勤和課程實踐類作業,或者參加特定的藝術展演類活動或者比賽的方式來完成,學生只有通過考核才能獲得學分。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在不同的節日、傳統節氣、紀念日等特定的日子,可以定期舉辦不同層次的藝術展覽、校園藝術節、各種展演等公共藝術活動。同時,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可以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的課程作業、學習成果擇優進行集中展覽,這種形式不但能夠集中地展示課程的教學成果,也能夠讓學生在這樣的第二課堂中得到第二次學習和進步。
2.3 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們的精神沃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大學生,由于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多,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較大,而青年又正處在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加大傳統文化、地方本土文化的學習,對于學生提升民族自豪感會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地方本土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承載了歷史與文化的價值。合理地將地方本土文化應用到我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之中,可以讓我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更加合理。具有地域性特殊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主要針對學校高年級學生開設,主要采取選修課、專題講座、競賽等形式組織。
由于黑龍江所處地理環境和以及它特殊的歷史,使它擁有了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獨有特征。黑龍江省的地方特色藝術異彩紛呈,主要有黑河的麥秸畫、綏棱的黑陶、肇東的布貼畫、肇東的影雕、赫哲族的魚皮工藝品、鄂倫春族的樺樹皮工藝品、海倫的剪紙等等。由于黑龍江地處中國國土的最東端與最北端,由于極寒的氣候特征,使得早在300多年前,松花江流域兩岸的漁民就有人將河水結成的冰塊鑿成碗、盆等形狀,鑿成動物、植物等形態以供觀賞。隨著文化的發展,雪雕、冰雕早已成為黑龍江文化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校早已將雪雕、冰雕引入到公共藝術教育體系之中,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校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冰雪藝術工作室組織學生在全國乃至世界級冰雕、雪雕比賽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目前,我校已開設的具有地域性特色對公共選修課有《帶你游遍龍江》、《冰雪奇緣——東北冰雪旅游資源與文化》等,我們發現同學們通過這類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不但使學生具有更強的地域歸屬感,更傳承了我們的地方特色文化。我校乃至我省更具特色的公共藝術課程可謂是鳳毛麟角,下一步我們應該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心這個平臺上,進一步開發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課程,將我省例如樺樹皮工藝品的制作、剪紙、赫哲族的魚皮工藝品的制作等等逐步地加入到我們的課程中。我們可以邀請相關的手工藝大師進入學校,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藝術創作的經驗和心得。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藝術講座,將學校的藝術氛圍提升一個層次,使學生在提升藝術素養和藝術感悟力的基礎上,更能深刻體會藝術所蘊涵的人文精神。
3? 結語
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文化修養、提升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創新意識與創造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對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建設更應該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此次公共藝術教育中心構建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在知識體系上主要呈現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特點,從鑒賞類課程到藝術技能實踐類課程;在課程設置上,主要體現課程與課程之間互為聯系、互為補充,體現課程到均衡化與多元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王艷娣.民間美術融入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路徑——以舟山漁民畫為例[J].藝術教育,2020(8):244-247.
[2] 徐藝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7):70-71.
[3] 戴廣東,馮思.基于創新創業導向的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價值實現[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6(6):11-14.
[4] 楊荔.地方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認知與實施策略[J].江蘇高教,2019(10):73-76.
[5] 張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可持續發展路徑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2):9-11.
[6] 陳時灼.通識教育理念下綜合性大學音樂藝術公共課程的建設研究[J].黃河之聲,2020(11):102-103.
[7] 魏小璞.信息技術視角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101,103.
[8] 王靜波,董萬多.公共藝術教育跨專業融合創新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337-338.
[9] 雷孟穎祎.網絡環境下的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4):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