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 序
(佛山開放大學 廣東·佛山 528000)
《經濟學基礎》是廣東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電子商務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對于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起著基礎性的引導作用。課程包含有大量公式、曲線、圖表模型,對于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然而,開放教育學生從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方面都與普通高校學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開放教育學生對課程學習有著特定的需求,希望課程可以適應其在職履行崗位職責、職業發展、充實自我等需求。他們更加注重課程的實用性特點,而對于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因此,僅僅依靠線上自主學習或線下的課堂講授,想要達到最終滿意的教學效果上是難以實現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指線上學生自學與線下教師補充教學相結合,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把課程分為線上教學部分和線下面授教學部分,線下作為線上的有益補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降低教學成本的一種教學方式。研究和探討混合式教學在《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也對開放教育學生相關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更好滿足學生隨身、隨地、隨時,輕松、有效、快樂的學習提供參考經驗。
通過分析近5年來《經濟學基礎》科目的成績,16年秋季學期-19年秋季學期的該課程及格率平均是80.75%,而20年春秋學期的及格率僅為72.8%和76%。20年兩學期該科目的及格率低于之前的平均水平的原因:首先是課程考核方式的變化。16年秋季學期-19年秋季學期的考核方式為百分百形考,即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測評,根據各單元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階段性考核,并綜合階段性考核成績完成對學習者該科目學習目標的考核方式。在此考核方式下,學生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單元知識內容的學習后,完成單元作業任務即可合格。20春學期開始,考核方式發生了變化,即50%的形考成績+50%的期末考試成績。在此考核方式的調整下,20年兩學期的及格率有所下降。20秋學期的有效成績25項,其中19人及格,6人不及格,及格成績分布為85-100分7人,75-85分7人,60-75分5人,及格率為76%,其中形考平均分為71.52分,期末考試的平均分僅為66.32分。其次,因受疫情影響,20年兩學期的線下面授課程均改為線上直播課程,相較于線下面授,在學習氛圍、交流互動、重點講解等方面都受到一些限制,導致學生學習效果減弱,從而整體及格率下滑。
開放教育由于其特殊的系統辦學特點,所采用的一直都是混合式教學方式,即既有在線的遠程教學,又有課堂面對面的輔導教學。本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包含學習平臺的線上教學和線下面授兩個部分。由于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線上教學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是教學內容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參與性不高,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面授教學中,課時僅為10課時,以多媒體講授的方法,針對重點章節和課程考核方式進行講授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學習效果較差。特別是對經濟學理論缺乏感性認識。
為提高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本文構建了導學資源預習+線上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互學交流技能提升的四位一體線上+線下融合式混合學習模式。

由于《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龐雜,大部分理論內容具有比較復雜的論證和推導,涉及大量數學模型和專業術語。例如經濟學基本定義、消費者與生產者理論、國民收入分配等知識,對于專業基礎比較差的開放教育學生而言過于寬泛,不具有立竿見影的實際使用價值,因此對于這些專業知識在理解和掌握上都是非常困難的,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對于經濟學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無法認識到經濟學理論對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畏懼心理,需從符合學生的崗位職責、職業發展、充實自我等方面出發,將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現實熱點事件相結合,注重課程的實用性和功能性。通過分析教材、考核方式、學情、教學重難點等方式,以經濟學思維培養為主線,將網絡平臺上信息體量大、內容良莠不齊的零散資源進行顆粒化整合制作,選擇適合開放教育學生的、貼近現實生活的導學內容。根據課程章節分布和課程學習需要為學生量身制作一批,以微視頻、推文、音頻資料等形式呈現,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滿足在線下或線上教學前,起到預習作用的導學資源。
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過:經濟學理論并不是一些現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結論。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于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經濟學理論和原理的形成是人們在長期的經濟活動過程中不斷的積累和試錯的結果,其中既包含了符合經濟學規律的成功案例,也有違背經濟學規律造成損失的慘痛教訓。所以,結合《經濟學基礎》的課程特點和開放教育學生的學情,以學生課程合格為前提,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現階段,學習平臺將課程分配成五個大單元,每個單元分為3個學習任務,其中共有58個精講視頻,包含微課視頻13個,課程講授45個。教學過程中,結合每部分的知識點,將較為抽象和學習過程枯燥的定義概念、假設條件、數學模型等內容,通過情景對話、漫畫等形式將經典案例和現實熱點話題有機融合,寓教于樂,從而提高學生自學的興趣。讓學生既能用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經濟行為,又能從繁雜的經濟活動中找到經濟學的理論依據,學以致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思維去思考和分析經濟社會現象與經濟行為。
《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基于學習平臺的形成性考核,包含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后的課程作業和網上教學活動。其中,課程作業是以選擇題、判斷題為主要題目形式,由計算機隨機抽取題目,并由計算機當場出答案,共5次。前四單元每次作業成績占20%,第五單元作業成績占10%。課程作業占形成性考核成績的90%。網上教學活動包括:2-4次的實時主題活動和非實時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形式又包括網上重點難點問題討論、案例討論、網上實操練習、社會調研等。網上教學活動成績占形成性考核成績的10%。形成性考核能夠真實反映學員學習全程的動態變化,貫穿于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系,起著促學、導學、助學的作用,有利于從發展的角度評價學員。教師可以通過形成性考核引導學生根據教學計劃開展自主學習、參與學習過程、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并根據平臺后臺數據監測,查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跟蹤學生學習進程、收集學生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優化調整,針對重點、難點進行著重講解授課,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切實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
在導學和主體自學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相關知識點形成了初步的認知,通過線上學習平臺和線下課堂的師生和生生互動,交流思想、碰撞觀點、啟發學生創造性思考??偨Y并設置專題模塊,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重難點問題、熱點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進行交流討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進知識內化。利用如快考題等網絡平臺,分享易錯題和經典考題等內容,方便學生備戰期末終結性考試,提升課程通過率。此外,開放教育學生多數已經參加工作,希望利用空余時間進行學歷提升,以謀求職業發展、自我充實。因此,除了注重學歷教育要求內課程目標的完成之外,應以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標準為出發點,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最新的職業技能,并將其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探索“課證合一”的教學模式。將課程教育與職業資格標準大綱銜接起來,積極鼓勵并督促學生參加如初級經濟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的相關考試,在接受學歷教育的同時,獲得職業技術資格證書,增強就業競爭力。
本研究以探索具有開放教育教學特點的課程教學模式為出發點,構建了四位一體線上+線下融合式混合教學模式,并擬在21年學期電子商務和工商管理專業《經濟學基礎》課程中進行實踐應用。后續將根據課程實踐應用中反饋的問題,不斷優化和完善該教學模式,以促進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為開放教育學生相關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