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杰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Path of Publ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ONG Ji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型階段的時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創新成為政府管理工作開展的必然要求,成為解決新時期社會主義發展主要矛盾問題的基本路徑。論文在簡要論述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分析我國公共管理創新面臨的實際問題,以協同創新理論為基本指導,提出公共管理創新路徑,以此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思路指引。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publ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a basic path to 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a brief overview of relevant concep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publ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publ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path under the basic guidan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ory, so as to provide a train of thought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work.
【關鍵詞】協同創新;公共管理;社會發展
【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ublic management; social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D630?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5-0074-02
1 引言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時代,政府管理、政府治理等活動的開展,不僅局限于政府內部的事務、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等,在創新發展中的作用更加提升。構建各個方面協同創新的公共管理創新體系,能夠提升公共管理整體效率,能夠促進社會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發展,強化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概念解析
2.1 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在創新理論基礎上提出的新型范式,其最初僅限定在企業和相關的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隨著社會層面對協同創新認識的不斷深入,政府開始融入協同創新體系,并成為重要的引導力量[1]。在本課題研究中,協同創新是指以知識增值為核心,融合企業、政府、知識生產機構、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等各方面主體,通過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實現各個創新主體之間的壁壘融通,將彼此之間的創新要素活力充分釋放出來,以新型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為目的,實現科技創新的新范式。
2.2 公共管理
從字面含義來理解,公共管理是以公共事務為起點的公共行政的新型發展方向,也是針對傳統政府管理缺陷而出現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從基本內容角度出發,公共管理一方面強調公共管理目標的“公共性”,也就是其所承擔的公共職能;另一方面則是公共權力的實現必須依賴于科學的方法,必須在對應的監督、制約和規范要求下實施[2]。公共管理的目標,是依托政府為核心,將各種管理方法進行整合,有效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最終達到公共福利和利益充分實現的根本目的。
2.3 公共管理創新
公共管理創新可以被認為是協同創新理念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最初的協同創新體系中,并沒有政府層面的參與,由此造成創新效率低下、存在明顯的資源浪費及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而在政府全面融入協同創新體系后,迅速成為協同創新活動的引導者,有效解決這些負面問題。與此同時,也就要求政府層面能夠適應新型創新體系要求,實現公共管理創新。公共管理創新需要從政府機構思想觀念方面創新、管理體制創新、行動創新,以此才能夠達到整體創新的目的。
3 我國公共管理創新面臨的實際問題
3.1 公共管理創新的驅動力不足
雖然公共管理創新在協同創新體系中的作用已經為各個主體所認識,但是就本質上而言,其驅動力依然較為欠缺。從目前實際工作開展和相關方面的理論研究分析,公共管理創新的出發點還是以經濟增長為基本驅動力。這雖然在短時期內能夠實現對協同創新的驅動,但是就長久而言,使得協同創新體系的社會公平性、創新主體的全面發展和發展方向等,都會產生偏差。這就使得經濟體系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就會出現驅動力不足,政府層面在協同創新中的主導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再次成為協同創新發展的桎梏。
3.2 公共管理創新投入嚴重不足
在目前協同創新體系中,產、學、研三個方面的協同水平還較為低下,平臺建設還較為滯后,資金投入還無法滿足系統運行的實際需求。資金要素不僅是相關研究活動開展的基本要素,更是產品投入生產和市場前期推廣的基本支撐。但是在目前體系運行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實施研究中所需要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相關企業在投資運行中的融資渠道明顯欠缺,由此使得協同創新的成果轉化效率低下,甚至造成項目研究成果實效。目前政府層面已經強化對這方面問題的重視,積極構建完善的資金供給體系,促進資本的高效流動,但是據實際需求依然有較大差距。
3.3 公共管理創新機制不夠完善
受制于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社會公眾對創新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對不同地區公共管理創新的具體要求也明顯不同。但是在具體發展中,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運行體系還沒有構建起來,政務平臺建設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更沒有能夠引導市場層面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務體制。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公共管理創新工作開展還是以被動狀態存在,無法將公共管理的本質體現出來,更無法起到政府層面在協同創新體系中的引導作用。
3.4 公共管理創新運行模式不完善
公共管理創新運行模式對協同創新效率具有直接性影響,我國省級和市級政府機構在協同創新體系中起著基本引導作用。但是在目前政府相關部門公共管理工作開展中,并沒有構建起完善的協同創新法律法規體系,沒有構建起完善的科技管理體系,更無法實現對科研項目的跟蹤管理,無法實現對創新結果的有效評估。由此不僅限制了公共管理創新的實效,更使得協同創新運行體系中存在灰色交易等現象,對協同創新體系健康運行造成負面影響。
4 基于協同創新的公共管理創新路徑
4.1 明確協同創新機制運行的意義
在協同創新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必然要革新自身公共管理職能,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必須要明確協同創新機制運行的意義,充分發揮其所具有的引導職能、促進職能、協調職能、監督職能和服務職能,以此才能夠實現協同創新的深度發展。對于政府自身而言,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培訓工作的開展,機構部門的設立和優化等多種形式,革新自身角色和地位,以此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公共管理創新水平,以更為合適的形式融入協同創新體系中來,不斷推動協同創新體系的運行。
4.2 強化相關方面的實質性投入
就協同創新體系運行的本質而言,市場是協同創新的基礎,是協同創新的基本驅動力。但是市場運行本身也具有明顯缺陷,在社會主義市場環境下,這些缺陷問題僅依靠市場手段無法解決,必須要依賴于公共管理創新方面的實質性投入來解決。例如,在警務、市政等純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供給中,同樣需要新型產品的投入[3]。單純依靠政府或企業獨立運行,都無法滿足產品供給的實際需求。通過政務平臺公布對應的項目信息,并由企業和研究機構之間共同參與,開發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產品,就能夠有效解決直接采購和企業直接開發模式存在的產品質量保障和開發效率低下等問題,從而實現協同創新體系的優化運行。
4.3 構建新型創新運行機制
協同創新機制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整體機制,在機制構建中,需要以公共管理創新為基本支撐,構建更加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科技評估機制、利益分配機制、項目跟蹤機制、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和科技中介服務機制。通過這些機制的協同運行,能夠有效保障各個運行主體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能夠保障各個主體參與協同創新的積極性,也能夠以此為基礎,不斷推動公共管理全面創新,最終達到多方共贏的根本目的[4]。通過新型創新運行機制的構建,還能夠推動公共管理理念革新,優化政府運行體系,更好地深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4.4 構建公共管理創新發展模式
由于公共管理在我國政府層面的導入時間較短,使得公共管理發展模式相對固化,工作方式開展不夠靈活,整體作用也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基于協同創新背景實現公共管理工作創新,需要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堅持以社會公眾群體生活便利性和滿意度提升為基本出發點,確保創新活動基本出發點的正確性;二是要堅持公共管理在協同創新中的引導作用,將各個參與主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三是要完善項目跟蹤機制,確保項目實施過程中,公共管理的監督責任能夠充分發揮出來,項目研發的技術價值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四是要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要能夠公平公正合理地解決各方面的分配矛盾,化解合作體系中的風險,有效提升協同創新水平。
5 結語
公共管理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基本要求,在公共管理創新體系中,必須要強化協同創新的指導作用,對傳統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進行全面優化,從制度、人才、參與模式、保障機制建設等方面同步入手,完善現有管理體系,以此才能夠不斷提升公共管理創新水平,提升協同創新水平,為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改革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成曉萌.協同發展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發展分析[J].營銷界,2021(03):29-30.
【2】古蘭.促進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協同發展[J].財富時代,2020(01):198.
【3】鐘曉姝.試析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增長質量的協同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57.
【4】韓晗.基于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