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十分重視理論教學,但這無法充分順應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此種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主要分析小學高年級教學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以及完善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動手實踐活動;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活動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活動能夠增強小學生的探究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也可培養形象思維,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該教學模式能夠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學生可更加主動地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增強學習自信心。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動手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
1.教師不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
現如今,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依然以應試作為教學的總體目標,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使課堂教學單調無趣,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無法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活動主題無法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無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動手實踐課堂教學中,課程的流程和設計無法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這將直接降低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課本的內容為基礎確定動手實踐課程的主題內容,指向性和目的性較強,無法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動手實踐課程設計中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特征,盲目地使用典型的教學案例,如此就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
3.依然十分重視應試教育
小學數學動手實踐課程活動中,教師依然十分重視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活動中,部分數學教師會主動提出與活動內容相關聯的課本內容,并且要求學生復習,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而且無法充分發揮動手實踐活動課的作用與價值。
三、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1.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預習、教學和練習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作用。對此,教師應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可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融入動手實踐的任務,之后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為學生表達自我提供平臺,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解“圓”時,教師要先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之后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小組實踐活動,如可引導和鼓勵學生互助畫圓,讓學生形成對圓的初步認識。或者教師也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深入討論圓的每一個部分,總結圓的主要特點,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操作活動,分析圓的特征,同時,教師也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答疑,以此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十分活潑好動,且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因此,為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例如,在講解分數加減法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將蛋糕分成若干份的動畫,通過蛋糕的劃分和組合,學習分數加減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且組織學生動手實踐,這樣一方面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
3.改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動手實踐活動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完成活動課教學設計,高度重視活動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教師要認真觀察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水平,并做好詳細記錄,之后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針對性教學課程。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構建綜合性評價機制,無需過多評價學生在活動課上的表現,以此為學生打造更加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
四、結語
智慧課堂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完善動手實踐教學,對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數學教師要結合當前實際,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優化動手實踐教學,從而形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正華.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活動的探究[J].讀寫算,2019(29).
[2]戚華玲.小學數學活動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9(26).
[3]王代慶.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4]胡玉蓉.淺談小學數學引導式教學實踐[J].讀寫算,2019(17).
[5]張英.如何培養學生讀寫算的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9(5).
[6]李東靜.新課改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對策[J].中華辭賦,2019(1).
作者簡介:金文姬(1979.2—),女,朝鮮族,籍貫:遼寧省沈陽市,延邊大學畢業(函授),現就職于沈陽市蘇家屯區朝鮮族中心小學校,專業:朝鮮語言文學(師范),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