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奮

腰鼓是北方古老的傳統民俗娛樂舞蹈,融入了擊樂、舞蹈、武術、體操等,在慶祝豐收、歡度春節時,只要心情高興,隨時隨地都能敲起來,其觀賞性強。在學校發展規劃中,把腰鼓作為音樂特色項目。當接到這個任務時,我腦中閃現了無數的問號。音樂專業教師就我一人,普及人手在哪?腰鼓不是我的專長,資源在哪?……而這無數的問號就是我的腰鼓教育教學之路的開始。
一、那些困難與挫折
1.腰鼓社團組團困難,學生流動性大,堅持學的學生不多
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就是我最頭疼的時候,因為想要組精英社團的時候,很多學生就發出放棄信號,百般理由,能一直堅持待在社團學習并代表學校去演出的寥寥無幾。就在開學第一天,周同學的家長發來信息說她要放棄腰鼓精英社團了,繼續參加中國舞社團。因為這個同學資質不錯,學校剛把她培養得精神面貌、動作表演俱佳的時候,她卻要退出了,于是我又跟她爸爸爭取,想要她堅持學下去,能代表學校的水平為學校爭光,而且腰鼓表演本來就是中國舞風。然后她媽媽又發來信息說,覺得小孩沒有時間玩,在外面又學了鋼琴,三年級了,學習任務重,那么我也只能抱憾了。
2.腰鼓普及課堂,學生帶鼓回校、上課時間場地也是個問題
1個音樂老師,8個普及班,一周12節課時,那么意味著有一半的班級每周只有一次課,對于這寶貴的普及課堂,我覺得特別珍貴,而且覺得特別短暫,所以每節課都高度緊張,如果顧及教學進度,就很少有時間去細摳動作或其他。所以每次課前我都會提醒學生備好腰鼓及其配件,但是每節課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記得帶,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就很焦灼,上課沒學習用具,就好像戰士沒帶武器,就像去游泳,穿好泳裝準備下水,游泳館卻沒水。讓學生把鼓放在教室,不用每次都帶,卻受場地限制,放不下每班五十多個腰鼓,也招來班主任們的投訴。學生在音樂室上課,場地受限,如果加上一些走動的動作學生就會把隊列走得很亂,有人大步,有人小步。
二、那些努力與措施
1.進腰鼓社團需憑邀請書
針對精英社團流動性大的問題,我們制定了入團制度,入團時間必須參加兩年或者兩年以上,同時向學生發出入團申請書,讓學生覺得只有學校選拔出的優秀精英才能進入社團,讓學生有自豪感、責任感。在社團排練中,我也看到一些孩子讓人感動的表現,張同學在排練過程中發燒,還在堅持訓練,為了能讓學校的腰鼓節目質量更高,更加整齊,她咬牙堅持排練,直到最后十分鐘她才跟我說:“老師我能不能休息一下,我發燒了”,我看到她的小臉蛋還有些紅通通的,覺得特別感動;展演在即,前一天訓練梁同學沒來,原來也是發燒了,那天晚上我問她爸爸情況怎么樣,因為明天就要去鎮里進行展演了,梁爸爸說:小梁同學說明天發燒也要去參加!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敬佩,這位同學的用心讓其進步很快,而且每次訓練她都是面帶笑容的,我也請她在普及班當同學們的“肖老師”,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學腰鼓。
2.增加普及腰鼓教學的吸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腰鼓走進課堂,首先要讓學生接受腰鼓,在課堂上加以表揚和鼓勵,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總是忘記帶鼓的學生把鼓放在教室,每次上課時由班主任、家委提前在班級圈通知提醒帶鼓;在教室場地的布置上,我剪了五十多個腳貼,貼在音樂室的地板上,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點去表演動作,在一些走動的動作、隊形中也不至于走得很亂;課堂上盡量編排簡單的適合學生的動作,有時學生會說這個動作好,這個有趣,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加入小組交替表演,采用不同擊鼓形式表演,讓節目更有視覺效果。在記鼓譜、動作的問題上,我創編了幾個形象的符號,比如,代表鼓棒敲擊紅色鼓面,代表兩支鼓棒十字交叉……充分發揮音樂課堂的作用。
3.普及課堂上加入創作編排,享受合作的樂趣
因為網絡視頻資源有限,能參考借鑒的資源比較少,所以很多教學需要自己編。哪里有兒童,哪里就有游戲,喜歡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在腰鼓編舞中加入游戲的元素。安排一些節奏類游戲,比如,給學生一些四分簡單的節奏型,給四拍或者八拍讓學生創編,可以在節奏上加上八分和十六分節奏,豐富聽覺效果,也可以在每組動作中創編動作加進去,這樣學生更有成就感,或者在編排中加入小組PK,一組做擂主,另一組作為挑戰者,發起鼓譜和動作挑戰,另一組接受挑戰,提升合作意識,注重游戲的層次,循序漸進。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表演、創編的舞臺。有些漸入佳境的班級越來越能體驗到腰鼓普及課帶給他們的快樂,五年級的孩子在已經學了三年的基礎上,排練相對好操作,讓全班同學組成兩個大圓,圍著圓以馬步橫移的方式走隊形,或者挑出幾個優秀的孩子單獨展示自己的才能,或者老師先示范一組的動作內容,然后讓另一組學生自主對這些動作進行復制,讓全班同學都能感受到腰鼓普及訓練的樂趣,通常在排練進行得如火如荼時,下課鈴聲就響起了,這時能聽到孩子們的一片嘆氣聲,感慨課時太短,因為他們也很想快點把作品排下去,感受學習的快樂,甚至有些同學會自覺地提醒其他同學不要開小差,因為這樣會影響學習進度。能看到這種學習效果我還是比較欣慰的。
三、故事沒有結束
與生共舞,樂在其中。這是我在學校音樂特色道路上前行的目標方向,勇于實踐、敢于創新,讓音樂特色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有效,輕松而不散,充實而不亂,在這條道路上我還在求索前行,這也正是我們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愿望,讓我們攜起手來,重視表演藝術,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更好地發展學校音樂特色,希望能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