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澤 余杰龍
動作技巧練習干預普通大學生短跑加速能力的案例分析*
王興澤 余杰龍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采用錄像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根據短跑起跑后加速跑的關鍵姿勢和運動模式,結合加速跑技術特征,對動作技巧練習干預普通大學生群體在短跑加速能力的影響進行案例分析。結果顯示,動作技巧練習對普通大學生掌握加速跑技術和促進加速能力的提升有顯著影響,能有效促進其短跑水平的提高。
動作技巧練習;加速跑技術;短跑加速能力;運動技能學習
短跑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跑這四個階段所組成,起跑后的加速跑(以下簡稱加速跑)屬于短跑的第二階段,為運動員取得優異的成績打下基礎,屬于體育課程中田徑運動技能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1]。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短跑技術和訓練方式逐步采用各種先進的手段進行研究。現代田徑運動訓練理論正向系統化、科學化發展,進一步完善訓練理論體系和方法手段[2-3]。在短跑訓練研究方面,前人對短跑的研究集中于途中跑,而對短跑的加速跑研究相對較少。有研究把加速能力和最大速度能力兩種短跑能力歸為一個因素,對短跑成績的相關系數r高達0.86。而運動員所具備的加速能力越強,所獲得的最大速度就越高,與百米跑成績的相關系數也就越大[4]。另有研究發現,普通學生的加速距離一般在10-30米左右,通過為期10周的訓練計劃,每周1小時的往返短跑和爆發力訓練,運動員在30米短跑中產生了顯著的改善,但在10米短跑中卻沒有顯著的改善[5],由此可知起跑后的加速能力訓練需要突破傳統的訓練模式,進一步研究改進。雖然我國短跑在動作技能訓練有自己的訓練模式,包括加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技術的動作訓練,但在大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短跑的動作技能學習缺乏針對性的動作訓練。動作訓練主要強調動作的多關節、多維度及整體性,而不是把動作分解進行單一關節、單塊肌肉的訓練。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完成動作的質量,不強調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目前,動作訓練引入到我國的時間較短,我國對動作訓練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對動作訓練的研究主要圍繞在競技體育和運動康復方面,而針對體育教學的研究較少[6]。當前的動作訓練理論由于缺乏相應的實驗支撐,而且沒有形成完整全面的訓練學習體系,故研究成果很難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得到推廣[7]。在高校中短跑不僅在體育課、體育課成績考核、《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對其他運動項目的提高至關重要。高校仍采用傳統的短跑技術理論顯然是不合適的,并且塑膠跑道在大學生田徑比賽中廣泛使用,使傳統的短跑技術理論更加無法應用,必須對短跑技術進行改革和發展,才能提高我國大學生短跑運動成績[8]。目前我國針對大學生的短跑研究,更偏向于身體素質訓練和體能范疇的輔助訓練,相對缺乏關于短跑技術教學的研究,主要研究對象也更側重于高水平短跑運動員[9]。文章擬從動作訓練的角度出發,對加速跑技術練習進行案例研究,以普通大學生的短跑加速能力為干預對象,以加速跑的技術特征、關鍵姿勢和動作模式為基礎,設計與實施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尋找學習加速跑技術的理論依據,探索提高普通大學生短跑加速能力的練習方法,進一步豐富田徑運動技能理論,為運動實踐和體育教學實踐服務。
以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一學生20人為實驗對象,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表1)。受試者均為身體健康,且無田徑專項訓練學習背景。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
組別人數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BMI指數 男生1018±0.6174±3.460±0.319.81±1.11 女生1018±0.8160±1.350±2.719.53±1.48
1.2.1錄像分析法
采用高清攝像機2臺,對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干預的整個過程進行拍攝,采用30幀/s的視頻采集功能進行錄像資料的采集,通過對錄像資料的詳細觀察研究,得出實驗個體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選取成績測試錄像資料進行慢放加速跑動作,反復觀看并分析動作技巧練習后對學生加速跑技術影響的情況。
1.2.2干預方案設計與實施
表2 加速動作技巧練習方案階段表
階段周次練習內容課時/min 干預前測評階段第0周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成績測試,加速跑姿評估不計 墻壁動作技巧進階練習階段第1周行軍步練習、“一令三動”練習、“活塞式”練習90 擺臂動作技巧進階練習階段第2周姿勢糾正練習、“一令三動”練習、循序加速練習90 動作技巧的整合練習階段第3周墻壁動作技巧練習、擺臂動作技巧練習90 干預中測評監控階段第4周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成績測試,加速跑姿評估90 阻力動作技巧進階練習階段第5-6周行軍步練習、A墊步練習、“活塞式”練習90 動作技巧的整合練習階段第7周墻壁動作技巧練習、擺臂動作技巧練習、阻力動作技巧練習90 干預后測評階段第8周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成績,加速跑姿評估不計
按照大學體育課程教學規范安排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參考運動員周期訓練原則[10],制定干預的練習時間為期8周,分為干預前測評階段、墻壁動作技巧進階練習階段、擺臂動作技巧進階練習階段、動作技巧的整合練習階段、干預中測評監控階段、阻力動作技巧進階練習階段、動作技巧的整合練習階段、干預后測評階段8個階段。每周進行2次練習課,每次課90分鐘。在干預前安排各項身體指標測試,并記錄測試數據。根據干預教學,改進練習方案進行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并將練習教學與測評分離。分別在干預前、干預中第4周和干預后第8周的第2節課進行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成績測試以及加速跑技術的評估,記錄并分析測試結果。
在本次干預練習中,根據加速跑的關鍵姿勢和運動模式[11,12],選取的下肢技術的動作技巧練習方法手段是墻壁動作技巧進階練習(如圖1)。這一動作技巧練習手段主要是用以糾正學生的下肢加速技術動作,通過墻壁動作技巧進階練習提高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13],促進下肢動作記憶強化和加速跑技術的熟練程度。同時,旨在減少地面接觸和提高地面力量效率來提高短跑加速度[14]。選取的上肢擺臂技術的動作技巧進階練習方法手段是坐姿和跪姿擺臂練習(如圖2),強調大小臂角度和屈伸臂角度規范,通過動令來循序漸進地進行擺臂練習。這一動作技巧進階練習手段主要是用以強化學生上肢加速擺臂的正確幅度和方式,以此專項技術動作的記憶強化來改進加速跑中的擺臂技術。
表3 加速跑關鍵姿勢與運動模式
關鍵姿勢運動模式 軀干前傾,與地面成45°左右;小腿向前角度大,前小腿與后腿平行,后腿與軀干成一條直線;擺臂幅度大,大小臂角度≥90°;提髖幅度大,屈髖角度≥90°,全范圍伸髖腿部“活塞式”動作;積極地蹬地,產生水平推進力;將地面蹬離身體

圖1 墻壁動作技巧進階練習

圖2 擺臂動作技巧進階練習
利用阻力進行動作技巧進階練習(如圖3),這一動作技巧練習手段主要是對以上兩個動作技巧練習的整合和應用,借助彈力繩的阻力體會觸地力量的輸出和傳入的過程,使學生能更主動、充分地體會蹬地發力[15]。跑動過程中的技術動作按照起跑后加速跑階段的技術進行,把墻壁動作技巧進階練習和擺臂動作技巧進階練習的加速技術使用出來。軀干前傾到與地面45°左右,下肢動作按照行軍步練習、A墊步練習和“活塞式”練習依次進階練習,擺臂盡可能大幅度,按照擺臂練習的動作技術要求。
圖3 阻力動作技巧進階練習簡圖
1.2.3數理統計法
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通過EXCEL對干預前后的測試數據進行整理,應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所測得的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測試成績和加速跑技術習得情況數據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組間差異性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性水平取0.05。
根據測試數據,將干預前后的測試成績進行對照,整理出干預練習后男女生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加速成績的評估情況(如表4)。結果顯示:經過為期8周的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教學后,在20名大學生的測試成績中,10米短跑測試有10名男生9名女生有所提高,30米短跑測試有9名男生8名女生有所提高,且測試成績的評估結果在男女性別上的組間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這說明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對男女生測試成績的整體影響趨向促進,該結果沒有差別,但根據個體差異促進程度不同。
表4 干預后男女生10米短跑和30yrad加速成績評估情況
測試項目評分男生個數女生個數 10米短跑3109P=0.331 201 100 30米短跑398P=0.407 211 101
注:評分標準為:提高記為3,不變記為2,退步記為1
依據錄像資料分析,加速跑的軀干前傾角度明顯比干預前更接近45度,干預前大部分受試者的前傾角度不足,無法形成良好的加速慣性。經過練習后,屈髖和伸髖的幅度相比練習前有了明顯提高,除此之外,擺臂的幅度更大了,大小臂角度更規范。對干預后能夠完成正確加速跑技術的個別受試者進一步分析發現,在蹬離地面的第一步,后腿和前小腿接近平行,且與軀干幾乎在一條直線上,而接下去一步也是同樣的運動模式,即進行雙腿“活塞式”動作(又稱“剪絞”)。對于普通大學生是否習得加速跑技術,我們以其能否完成腿部“活塞式”動作步數作為直觀判斷方式,未能完成“活塞式”動作步數的評定為未習得加速跑技術,能完成一步為一般習得,能完成2步為習得,完成3步及以上為較好習得。由表5可以看出,10名男生有9名能夠習得加速跑技術,1名為一般習得。而女生有7名習得加速跑技術,2名為一般習得,1名為未習得。因此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干預對男女生加速跑技術的整體影響都有促進作用,并且該結果在男女生中沒有顯著的差異。
表5 干預后習得加速跑技術統計
未習得一般習得習得較好習得 男生個數0127 女生個數1243 P=0.085
在現代短跑技術中,主要以發展伸髖能力、腿部蹬伸能力、擺動式著地能力為技術教學訓練的依據,以此設計和選擇促進專項技術及發展專項動作速度的專門性練習[16],這更傾向于解決運動員的在專項比賽中的動作細節,能力要求更高。相對而言,普通大學生短跑基礎差,甚至沒有專項能力可言,所以在學習加速跑顯得難度較大。通過設計適宜普通大學生學習的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在為期8周的干預后,從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的測試成績以及習得加速跑技術的情況,可以得出動作技巧練習能提高加速能力。干預結果在男女性別上沒有明顯差異,加速動作技巧練習對男女生的整體影響有促進作用,但男女生促進程度不同。進一步分析,加速跑動作技巧練習是基于在加速跑的技術特征、關鍵跑姿和動作模式等方面上的改進,更主要的是,能夠更高效地發揮出后蹬力量,促進步幅和步頻的提升,而力量的充分運用則是短跑成績的決定因素[17-18]。這也正是提高學生加速能力的關鍵所在。
經過動作技巧練習干預,10米短跑和30米短跑加速成績在男女生整體中均有明顯提升,并無顯著性別差,動作技巧練習有利于普通大學生短跑加速能力的提高。采用進階式的動作技巧練習,能夠高效習得并強化正確的加速跑技術,有效掌握加速跑的關鍵姿勢與運動模式,促進普通大學生加速能力。動作技巧練習是簡易高效且操作性強的練習方法手段,填補了短跑教學的細節,使教學更加的系統化、精細化、準確化和科學化。文章所研究的動作技巧練習在國內的應用尚未成熟,特別在普通大學生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僅為國內的運動技能學習理論發展和創新型體育教學訓練提供實踐材料。
無論是專業的運動員,或者普通的學生,甚至是體育運動愛好者,都可以通過動作技巧練習來提升加速能力水平、強化正確的加速動作技術。在遵循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規律,以及運用田徑運動技術的五種教學方法的前提下[19],把簡易高效的動作技巧學習,帶入學校體育的各類運動技能教學中,從而改進教學方法。
動作技巧練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能學習方式,通過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大學體育課程的應用來推動課程本身的發展,為學習者學習體育課程提供更好的學習手段和方法。學生如果能夠獲得好的學習手段和方法,那么他們就能夠以更多的途徑、方式和方法來學習體育課程,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積極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也同步提升,符合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和大學體育課程目標的要求[20]。
[1]陳晉.田徑運動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9).
[2]王保成,王川.田徑運動理論創新探索[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83-185.
[3]黃漢升.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衛星,黃玉偉.談100米加速跑訓練[J].田徑,1996(1):12-16.
[5]Buchheit,M.,Mendez-Villanueva,A.,Delhomel,G.,Brughelli,M.,&Ahmaidi,S.(2010).Improving Repeated Sprint Ability in Young Elite Soccer Players:Repeated Shuttle Sprints vs.Explosive Strength Training.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4:2715-2722.
[6]馬玉.動作訓練對四年級小學生關節靈活與穩定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7]米少波.抗阻力訓練對短跑運動員起跑后加速跑技術影響研究[M].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9.
[8]高印東.對高校田徑短跑教學中改進途中跑技術的實驗與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4(1):83-86.
[9]王麗俠.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與探索[D].鄭州大學,2016.
[10]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11]王興澤.人類動作發展視野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7.
[12]MJP.Theory&Practic Application of MJP Youth Athletic Development Systems.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15:301-307.
[13]HARLAND M J,STEELE J R.Biomechanics of the spring start[J].Sport Medicime,1997,23(1):11-20.
[14]Lockie Robert G,Murphy Aron J,Knight Timothy J,et al.Factors that differentiate acceleration ability in field sport athletes.2011,25(10):2704.
[15]CLARK K P,WEYAND P G.Are running speeds maximized with smiple-spring stancmechanisms[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4,117(6):604-615.
[16]王保成,周志雄.短跑技術專門練習的創新與教學訓練效果的實驗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1(4):46-49.
[17]JEAN-BENOIT MORIN,PASCAL EDOUARD,PIERRE SAMOZINO Technical Ability of Force Application as a Determinant Factor of Sprint Performance.2011,43(9):1680-1688.
[18]Kawamori Naoki,Newton Robert U,Hori Naruhiro, et al.Effects of weighted sled towing with heavy versus light load on sprint acceleration ability.2014, 28(10):2738.
[19]張貴敏.田徑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A Case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of Movement Skill Exercises on the Sprint Acceleration Ability of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WANG Xingze, etal.
(Gannan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8YJA890024《兒童青少年動作發展特征及動作學習發生機制研究》。
王興澤(1975—),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主動健康。